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

2024-06-19杨招兄

党史文苑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杨招兄

历史自信指对于自身历史的自信,通过厘清历史进程,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提炼和总结经验,确认自己走过道路的正确性,本质上是一种对自身的认可和鼓舞。从生成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与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和自身百余年奋斗的成就经验密切相关。从价值意蕴看,旨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以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从实践进路看,要从遵循历史规律以及在创造新的伟大成就中不断捍卫历史自信。

一、缘起何处: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之中,建立在党的百余年成就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党对自身历史脉络的清醒认知。

(一)马克思主义的“魂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来看,其自身具有五大特性。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性。它以事实为依据,在事实中总结规律,发现真理,核心在于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实践和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以此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利器是革命性。从阶级上讲,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解放全人类、改造世界的承担者是无产阶级。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可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检验。第四,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是人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并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五,马克思主义的“血液”是发展开放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陈旧的教条和生搬硬套的理论,而是根据时代条件、实践程度和各国国情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二)百余年奋斗的经验果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实践根基

回看风云激荡的百年路,中国共产党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写下了百余年成就史。首先,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成就越丰厚,人民就越有底气。五千年历史,受剥削、被奴役始终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屈辱,以独立自主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强中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其次,百余年奋斗史越丰厚,中华民族越能奋勇前行。近代以来,外敌入侵使祖国山河支离破碎,广大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最为急切的共同梦想。再次,党的百余年奋斗成就越辉煌,国家越有力量走向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成事之道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理论命题,也明确为各国文明发展方向提供了崭新道路。最后,党的百余年奋斗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一百多年来,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华民族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绘出新篇章、开辟新境界。

二、意在何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价值意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把历史自信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增强实现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中深化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

(一)政党之维:在推进“两个伟大革命”道路中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推进“两个伟大革命”,以革命之火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是推进社会革命的“动力引擎”。百年征程,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刻在心中。回顾往昔,中国共产党靠历史性成就和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了自信,建设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远观未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继续满怀高度的历史自信,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与“事非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的清醒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是推进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紧箍咒”和“护身符”。只有穿透身体和感官的重重障碍,真理的光芒才能照亮我们的灵魂。在一百多年的非凡历程中,党的坚强领导不在于不犯或者少犯错误,而是敢于直面问题考验,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照亮复兴之路。历史告诉我们,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我们党始终坚持在伟大的自我革命中强体魄、壮筋骨。回望来时路,以他人为镜反观自己,常常自我反省,才能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引路人。远眺新征程,前路漫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二)国家之维:在把握“四个自信”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党的百余年奋斗成就史是增强“四个自信”最雄厚的底气。因此,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解密开锁,就必须用党的历史自信激活“四个自信”。其一,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为现代化道路注入了中国力量。志不改,道不变,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党的十八大迈向新时代。历史的经验表明,要想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只能走属于中国的道路。其二,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的理论根源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些理论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三,党的百余年奋斗史锤炼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国之兴衰系于制”,制度是安邦定国之根本,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其四,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是宝藏,是血脉。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因此,我们要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传承中华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三)人民之维: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丰富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营养剂”,自觉抵制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一个国家只有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才能认清和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首先,增强志气做坚定的信仰者。中华民族的志气和精神,历经百年风雨吹打,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讲述历史,启示今天。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汗水浇灌了耀眼鲜红的国旗,靠的就是信仰信念。其次,增强骨气做强大的无畏者。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体现着中国人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最后,增强底气做时代的新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对人民忠诚就是我们的“根”和“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保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始终做到“有底气”。

三、路在何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实践进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意气风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在遵循历史规律和创造新的伟大成就中增强历史自信。

(一)在遵循历史规律中铸就历史自信

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按规律办事,掌握历史大势,是历史自信的充分表现。历史规律既要求遵循客观性,又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般说来,一个民族对历史规律以及本民族特点把握的程度,直接制约着其历史选择的内容和方向。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非资本主义道路,就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规律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从部落到村,从村到城邦,从城邦到小国,从小国到大国,皆是如此。历史上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体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每一个思想上的潮流,都将改变一大群人的思想观念。每一次科技的变化,都将推动一个行业、一个社会的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其理论基础就越厚实。要正确认识现在,不能不正视过去。要从现在看出未来的走向,必须探索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趋势。

(二)在创造新的伟大成就中捍卫历史自信

乘势而上创伟业,接续奋斗谱新篇。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脚踩大地、阔步向前,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带领人民解放发展生产力,作出了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进入了新时代。思路清,则方向明。正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攻克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交出了坚定纯粹的“政治答卷”;实干担当、奋勇争先,交出了不负众望的“发展答卷”;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交出了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重点突出、精准施策,描绘了可期可盼的“壮美画卷”。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我们要继续在创造新的伟大成就中捍卫历史自信。

四、结语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伟大历史创造推动历史进步,以高度历史担当肩负历史使命,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

【参考文献】

[1]《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21:198.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46.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9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5.

[5]《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59.

[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4.

[7]《学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68.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45.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华文化主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3SDMY03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