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测评实践研究
2024-06-19侯庆辉丁辉
侯庆辉 丁辉
【摘 要】本研究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背景,基于COMET理论和“财税代理服务”课程实践,测评中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徒制;职业综合能力;测评;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6-034-02
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亟需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创新。
在本文“财税代理服务”中职学校的课程中,我们运用智能财税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技术,结合真实工作场景,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与非专业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实质性提升了学徒的综合素质和培育质量,满足了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职业综合能力研究方法与测评模型的构建
本文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测评COMET理论,研究中国特色学徒制下的中职学校“财税代理服务”课程实践。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构建以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测评模型,以及包含职业素养的非专业能力测评模型。该模型涵盖制定计划、实施操作、检查交付三个环节,下设9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并明确了各指标的权重和分配,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职业综合能力测评的指标设计
1.测评内容
本测评聚焦中职学生第三学期“财税代理服务”课程中的记账代理服务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内容基于12月份真实客户代理记账任务。对学生测评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是完成12月份客户代理记账工作计划及问题发现与解决记录单,检验学生思维能力;二是操作云账房财税商用系统,完成12月份客户代理记账,评估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制作PPT进行总结与汇报,兼顾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2.测评形式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由4名校企双导师进行测评。14名会计专业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由一位考官现场评分,对学生12月份代账业务处理和PPT汇报进行评价。
3.测评指标
职业综合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测评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关键能力。
(1)专业能力:工作台整理能力、信息阅读能力、辨识和整理能力、计划撰写能力、商用系统操作能力、业务处理审核能力。
(2)非专业能力(含职业素养):与客户沟通和抗压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反思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审美能力、礼仪礼貌意识、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严谨认真规范操作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设备使用安全意识、清洁环保意识、终身学习意识、服务意识与共情意识。
职业综合能力测评过程与结果分析
1.测评过程
本次测评在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考官选取12月份引企入校的财税代账公司代理记账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测评内容。学生选择14家客户的票据作为测评素材,根据代理记账岗位工作内容、标准和流程独立完成测评任务。学生在3小时内完成制定计划、商用财税系统代账处理和PPT总结汇报。校企双导师全程参与评分。
2.测评结果分析
(1)按学生整体分数段分布情况分析。14人参与测评,满分145分,每生平均得分119.71分,折合百分制为82.56分。从测评环节得分率人数来看,实施环节学生得分在90分以上人数最多,优于制定计划和交付检查两个环节,说明学生系统实操方面能力很强,但制定计划环节所反映的能力最弱。
(2)按学生整体测评指标得分率分析。本次测评共9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方面,学生登录商用系统账期准确率100%,对真实客户业务处理账期掌握良好。学生在资料标注、工作台整理、财务处理、交接单填写等方面的能力超过95%。但在制定工作计划、关键任务提炼和PPT总结汇报方面得分较低,需加强。总体来看,实施环节得分最高,PPT和总结汇报环节得分尚可,需继续提升制定方案能力。
3.从测评结果标准差分析
对标准差进行分析,制定方案环节为1.97,实施环节为3.44,检查交付环节为5.20,均偏低。这表明学生专业能力较强,其他环节职业能力相对均衡,未出现严重分化、个体差异小。
4.测评发现问题
一级指标未细化权重,忽视学生薄弱点和素养点的分值比重与考核难度的匹配设计。学生重视实施操作,但计划制定和反思总结不足;校企双导师对测评标准理解存在差异。双导师测评贴近专业与岗位标准,但其中企业导师在职业素养方面重视程度不足,测评打分差异性较小。
结论与建议
1.职业综合能力测评促进教学改进
职业综合能力测评对学生而言,通过真实岗位实操可助其认清专业与非专业能力的差距,有利于制定学业规划;对教师而言,参与真实项目教学和职业测评可提高教学质量,把握行业发展和财税业务动态;对企业而言,参与学生职业测评可了解其标准差距,为人才培养和管理提供支持。通过测评可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学。
2.职业综合能力测评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考核学生专业及非专业能力,聚焦企业业务难点和痛点。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校企双导师引导实践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思政素养及职业素养,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职业综合能力测评有利于双导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升,要通过打造校企双导师队伍。通过校企双导师综合项目教学和职业综合能力测评,推动学科融合跨界思维,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践反哺理论,实现学生从学徒到准员工再到优质员工的成长与成才,体现中国特色学徒制。
4.职业综合能力测评促进信息技术运用
职业综合能力测评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能推动教师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进行个性化和增值性评价。信息化技术平台使教师能及时记录、分析学生测评数据,深入挖掘学生个性化特点和潜能,从而提供精准的教学辅导和职业规划建议。总的来说,职业综合能力测评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个性化和增值性评价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更科学、高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综上所述,职业综合能力测评与数字化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一途径,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学生测评数据积累,追踪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升轨迹,开展客观分析,发现学生的优势潜能以及能力问题;通过科学、合理、高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培养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素质、高技能的职教人才,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