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技术深处,提升数字素养

2024-06-19陆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本质人工智能

陆平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不断引发我们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无疑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人工智能+行动”,随后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被提上了重要议程。一线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各种大模型技术与技能,探索其应用,开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提升专业素养。然而,快速迭代的技术学习难以缓解教师的本领恐慌,教师迫切需要更深层次的技术理解和应对策略。

2023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将教师数字素养细分为五大维度: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数字技术与技能的学习是基础,理解技术本质、改变认知、升级思维是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能从技术哲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三个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认识和应用技术。

首先,理解技术背后的哲学。什么是技术?技术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普认为,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联系,是一种类似于人体器官的客体,是人体器官的一种投影。马克思认为,每一种新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组织人类的感性生活,构造出不同的自制方式,从而改变着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0年前,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类制造和加工自己的时代即将到来。”他说,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可以说,技术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技术本质的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到技术并非独立于人类存在,而是人类存在方式的一部分。

其次,认识认知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本质上,人工智能是可以计算的人类智能。认知科学揭示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制,这对于我们理解人与机器、人与自我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不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便难以理解机器是如何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的基础是一系列复杂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当然,人工智能具有跨学科属性,涉及众多领域。这些都告诉我们,为什么人工智能会成为全球各国战略部署的重点,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好数学等基础学科非常重要。

最后,在教育学视域下运用人工智能。从ChatGPT4到Sora,从Kimi到GPT-4o,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激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方式、内容、评价等维度的创新实践。当GPT-4o替代我们指导学科教学,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助手,我们如何为未来而教?我们要在技术的“多变”中坚信教育的“不变”,真正回归教育本真,做有温度的教育。面对技术世界,我们既要说“Yes”,也要说“No”。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技能,陷入工具理性的陷阱,更要关注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关注服务孩子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为孩子们选择有意义的教育内容,设计合适的学习行为才是关键,也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最重要体现。

对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教师数字素养养成的底层逻辑。通过技术哲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也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只有打开技术黑箱,了解技术本质,看清真相,我们才能从容应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挑战,实现教育的“根本变革”。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

编   辑:卢秋红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本质人工智能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数读人工智能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浅谈梵藏翻译过程及认知科学与佛教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