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前学习 助力科学教学

2024-06-18缪萍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科学教学微课

缪萍萍

[摘 要]大多数学生需要课前学习指导,而小学科学课前学习一直处于低频率、少时间、缺差异、难检测的低效状态。为提高小学高段科学课前学习的效率,使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师采用“微课式预习单”的课前学习形式,设计和完善两种课型的“微课式预习单”,并在高段班级中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微课式预习单”不仅能丰富课前学习载体,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教师加强监控,提高课中反馈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微课;预习单;课前学习;科学教学;小学高段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5-0073-04

一、现状点击:课前学习低频率、低效果、缺指导

课前学习是整个学习程序的第一步。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前学习,使其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纵观小学科学教学,课前学习鲜有问津,且存在不少问题。

为全面了解小学高段学生的科学课前学习情况,笔者对本校高段学生进行了课前学习的问卷调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科学课前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频率低投入少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前学习是重要的,但只有小部分人做到坚持预习。其中,有将近五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快速浏览,这样自然不会获得好的预习效果。

2. 效率低效果差

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出现两种情况:知难而退,“屏蔽”作业;勇往直前,花费太多时间,久而久之对科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3. 学生渴望获得指导

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对课前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担心预习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和预习单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二、原因解析:少形式、轻差异、无反馈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任务笼统,形式单一

课前学习的载体局限于课本和作业本,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千篇一律,这是由于课前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教师布置作业时经常虎头蛇尾,导致其很难和书面作业一样批改与评价。

2.忽视差异,缺乏支持

有效的课前学习应该为所有学生搭建适合探究的支架,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在课堂上解决出现的困惑。传统的预习单并不完全适用于科学学习,因为科学学习重在探究,且教材本身的内容比较精练,又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师需要为学生预习搭建支架。

3.忽略监控,无从反馈

传统的科学课前学习多采取阅读的方式,教师考查、评价学生课前学习有效性的难度较大。同时,家长的忽视也让学生的课前学习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三、实践研究:“微课式预习单”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所述“微课式预习单”,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课,完成预习单或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及其他相关学习,以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笔者从操作前置、学习前置、交流前置、评价前置四个角度设计“微课式预习单”。

1.操作前置,提高探究效率

科学实验课的“微课式预习单”侧重操作技能上的预热,通过课前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课前就有足够的时间根据微课和预习单熟悉实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提示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知识和原理。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课,学生在学习放大镜的基础上,已经了解把两片放大镜叠在一起就会“放得更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显微镜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教学重点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逐步发现细胞的“真相”。因此,教师要尽量压缩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利用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于是,笔者将“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这部分内容放在课前学习。

【案例一】六年级下册“显微镜的使用”

设计微课(脚本):显微镜的使用。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显微镜,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目镜和物镜可以放大物像,载物台、反光镜用来反射光线,粗准焦螺旋可以升降镜筒使物相清晰。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了吗?如果你认识了,那么请你暂停视频,在预习单上完成任务一。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轻轻地放在桌上。

(2)对光。转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看目镜,同时睁开右眼,调节反光镜,直至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放片、调焦与观察。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使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中心。从侧面注视物镜,向前调整粗准焦螺旋,直至接近玻片的位置。左眼观察目镜,缓缓向后调整粗准焦螺旋,直至看到物像。

上下左右移动装片,再对比物像的移动方向,你有什么发现?

还可以转换高倍镜观察,你发现物像有什么变化?

如果学会了,请你暂停视频,观察更多的装片吧!

我们还可以观察身边的物体。如透明塑料尺上的数字“5”,它在显微镜下是上下左右相反的。也就是说,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倒像。现在你能解释上下左右移动装片时,物像的变化了吗?

微课中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显微镜的结构介绍,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及拓展内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分步学习、反复练习,掌握显微镜的相关知识。通过拓展活动“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塑料尺上的数字‘5,你看到的是( )”,启发学生思考显微镜成像的秘密。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和探索了洋葱表皮细胞,拥有了发现更多知识的可能。

2.学习前置,延伸课堂时间

“微课式预习单”的最大优势在于微课的支架作用。教师从教材的核心问题出发设计微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符合科学教材本身比较精练的特点,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提供了支持。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引起地球地形变化的内部原因——板块运动。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较少,仅靠教材上的讲解,不足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内部运动的宏观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为了弥补上述缺憾,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先加入地震发生与火山爆发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再提出问题“这股神秘的力量来自哪里?”,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然后加入地球板块的知识,使学生明白地球内部运动能产生巨大能量。这样教学弥补了学生的知识短板,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新知。

再如,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声音的传播与声波有关,但是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无法看到空气的振动,仅仅依据字面的解释,难以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学习中安排“土电话”的制作和传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棉线的振动及声音通过棉线传播与通过空气传播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不仅搭建了“声音传播需要通过棉线和其他物体”的知识支架,还延伸了课堂学习的时间,给原本紧凑的课堂教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学生集中精力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能力”,通过对比试验,深刻理解了声音传播的特点。

3.交流前置,调整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预习单,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指导教学。

(1)预习单完成情况统计

教师对学生上交的预习单进行批改,统计出每道题的正确率,并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整理和记录。

【案例三】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

判断题:

1.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

2.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

3.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

4.水平方向运动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

统计学生各题的正确率:第1题80.6%,第2题67.7%,第3题96.8%,第4题58.1%。从正确率可以看出,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不深刻。要使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足够大的力,并且力的方向要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大多数的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另外,由于有一定生活经验,学生对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容易理解,所以教学时应该侧重摩擦力与重力的关系。

(2)调整课堂教学

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出现较多困难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通过增加支架式问题或者增设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一课的预习单中,教师设置了三个练习,批改时发现其中一道题的正确率高达95.4%(见图1),而另一道题的正确率较低(见图2、图3)。

从学生的预习单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知道气球的反冲力,但是在解决“怎样利用气球使小车运动得更远”这一问题时仍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将重点放在思考“怎样让小车运动得更远”的问题上。修改如下:

修改后的预习单增加了一组对比试验,使实验更加严谨,实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评价前置,提高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地落实“微课式预习单”,教师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师生共评,保驾护航

预习单的每个部分都设计了学生自评,对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可以打“☆☆☆”,觉得还有疑惑的可以打“☆☆”,感觉掌握得不够扎实的打“☆”。在“评价”栏的旁边设计了“你的困惑”,教师可据此知道学生对课前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存在困难等。学生自评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为了使评价更准确,教师在提取预习单的信息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与预习单相关的问题,或者编写与预习单相关的习题并在课堂上提问检查,从侧面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同时,可以在课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你追我赶,提高兴趣

以下是在本校高段四个班级中践行“微课式预习单”后的调查问卷:

1.你喜欢这个单元的预习作业吗?(   )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2.你觉得微课对你的预习作业有帮助吗?(   )

A. 有,帮助理解新知识

B. 没有,看着很累

C. 没感觉

3.预习时,你比之前更投入吗?(   )

A. 投入       B. 一般       C. 不投入

4.预习完你有收获吗?(   )

A. 有         B. 不清楚     C. 没有

请简要阐述你的收获:                                     。

5.“微课式预习单”对你的学习有所提升吗?(   )

A. 明显       B. 一般       C. 不明显

请简要阐述你的提升:                                。

统计后发现,问题1,有75.1%的学生选择“喜欢”。“微课式预习单”的课前学习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交谈了解到,学生对微课有较大的兴趣,它改变了只能看书的预习方式。而且,微课内容丰富、讲解生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得到较多思考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课前学习形式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利用网络主动去学习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有非常精彩的表现。

四、反思体会:不断探索,逐渐完善

经过实践,学生的课前学习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因为学生有课前学习材料,家长监督有据可循,教师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微课式预习单”成为持续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小学科学课前学习的资料,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材料学习。

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教师收集与整理预习单的任务比较繁重,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怎样优化这个环节值得继续思考。虽然文中尝试让预习单的内容与课堂教学链接,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今后可以在差异性课堂的研究中继续改进。以“微课式预习单”指导学生的课前学习是一次新的尝试,这仅仅是一次探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改进。虽然“微课热”似乎已经过去,但是真正利于学生学习的东西应该留下。

[ 参 考 文 献 ]

[1] 何丹凤.学生预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许可.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志,2013(4):36-42.

[4] 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5] 冯忠良,武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科学教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