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研”视域下小学体育联合教研的设计与实施
2024-06-18谢娟李磊任海江马立军
谢娟 李磊 任海江 马立军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强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研机构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在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2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首次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部分,强调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课程意识”,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行动研究,最终落实在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上。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区域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基地的行动研究活动,是教师开展自我反思、寻求同伴合作、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场域。如何发挥区域教研的指导性和校本教研的实践性特点,实现两级教研的深度联动,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提升,是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年起,北京市海淀区在不断完善“5+M+N”学科教研课程(其中5是解决共性问题的专业必修课程,M是分专题、可选择的专题必修课程,N是体现实践特色的片区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教研创新,从教研理念、目标、内容、方式、机制、评价6个方面实现转型,构建了“大教研”海淀范式,打造教师职后发展的一体化支持系统,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着力在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1]。体育学科以万泉小学、清华附小、北大附小3所学校为试验点,开展为期3年的主题式联合教研活动,探索以区级教研统领、以骨干教师引领,以主题任务驱动的联合教研模式,为建设校际教研共同体、推进深度教研提供设计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建立以区教研部门为引领的核心团队
要提升联合教研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可持续、稳定的推进机制,让联合教研从“学校行为”转为“专业推动”。海淀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组建以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核心组,指导各成员校开展聚焦关键问题的教学实践,促进学校、教师、资源、工具等多主体深度联合(图1)。
教研员在联合教研活动中起到指导、统筹、协调的作用,帮助学校和教师明晰教研问题和主线任务,形成研究合力,并提供资源和工具与展示交流平台,评估联合教研的成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基于自身专长和本校校情认领“子任务”,带领成员校体育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定期与其他成员校教师进行阶段性交流,共享资源和工具,凝练教研成果;成员校教师作为实践主体,不仅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家则从理论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凝练教学智慧。具体任务分工见图2。
二、统筹规划主题,从“碎片化”转向“迭代式”
联合教研包含多个教研主体,必须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在统一的大主题下聚焦各自关注的小专题,以问题明路、目标导路、专家引路、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每一个阶段聚焦一个关键问题,避免活动的随意化和碎片化。
联合教研活动以3年为1个周期,每1年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校际研讨、备课、磨课,核心组成员认领小专题,围绕小专题定期开展校内交流和校际研讨;第2阶段是成果展示与汇报,成员校轮流承担展示任务。
1.教研主题的“迭代”:基于真实问题,凝练教研主题
核心组成员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一线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结合自身经验以及对课程标准的反复研读,将收集到的教学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归类,提炼出具有开放性、典型性的教学关键问题和问题链,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教研主题,并序列化为若干“子主题”,3所成员校体育组可根据本校需求选择其中1~2个子主题,围绕子主题设计本校教研活动方案。如,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有“大单元教学如何设计”“重难点怎样突破”“跨学科主题学习怎样设计”“真实情境怎样创设”“运动负荷如何达标”等;在中观层面的问题有“怎样评估核心素养”“新教师如何更快成长”“什么是结构化”“校本教研如何有效开展”“怎样落实校外一小时”等。首先对这些散点问题进行归类,划分为“单元教学”“课外活动”“教师成长”3个大类,再进一步细分,例如,“单元教学”又可以分为主题、目标、活动、评价、资源等多个小类,将教学中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关键问题,分步突破,持续研究,每年的主题都基于前一年成果不断深化。海淀区小学“区+校联合教研”活动目标与主题设计见表1。
2.教研成果的“迭代”:从课堂到课程,从散点到系统
任务驱动有助于成果导向,有助于明确研究路径。
第1年:关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聚焦课堂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3所成员校共完成3个水平段、9节教学课的展示,形成了覆盖武术、体操、球类三大项的单元设计案例。
第2年:关注课内外、校内外学、练、赛一体化实施,除了教学课展示之外,3所成员校分别针对“单元内学习活动一体化”“家庭作业和课堂教学一体化”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3个小专题进行汇报交流,形成区域教研资源。
第3年:关注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3所成员校对自己校本教研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报,突出各自学校的教研特点,提炼校本教研实施策略,并从“大单元”“跨学科”“信息化”3个关键词中选择其一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形成课题或论文、教学设计案例集等成果。
另外,这些成果也借助教研平台转化为区域教研资源,惠及更多的教师群体。
三、召开核心组会议,明确所选主题,制订时间表、路线图
由教研员牵头召开核心组会议,基于区域教研的大主题、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各成员校教师发展现状及需求,明确每一阶段的汇报时间和任务分工,划分时间节点,如,每月中旬进行1次核心组碰头会,沟通本校研修任务的进展情况;每年5月底进行阶段汇报,在汇报前3周进行集中备会,打磨发言稿和现场课;阶段汇报结束1周内,承办校体育组需要完成简报撰写,参与校教师需撰写论文或申报课题(图3)。
四、聚焦课堂实践,从经验分享转向学理研究
课堂教学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课例观摩研讨是深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形式之一,在课例观摩和研讨活动中,授课教师常会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进行阐述和分享,参与教研的教师也能通过看、听、思、议等活动学习他人经验。这种方式能够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视角,丰富教师对某一教学问题或现象的理解,拓宽视野,但在教学行为转化方面存在不足。对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只能模仿其形而不得其神,无法在自己的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因此,教研活动必须“探寻学理”,帮助教师思考“为什么”的问题,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2022年聚焦的“学、练、赛一体化”主题,成员校除了要呈现单元设计文本、单课时教学视频,还需要在学科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生活环境等方面,解读单元目标、内容、活动和情境创设的依据,一方面督促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教学规律。
五、开发工具,构建评价体系
联合教研是基于证据的教研,开发相关的记录、评估工具,不仅有助于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开展,还有助于教师研讨时能聚焦问题。如,海淀区小学“区+校联合教研”中,开发了观课量表、活动效果评价量表等(表2、表3)。
联合教研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教师成长需求和课程改革要求的一次积极尝试,教学研究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引领、实践的支撑,还需要教研部门、学校以及教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教研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助力课程标准的落地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今后,海淀区将基于集团化办学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任务驱动、评价撬动等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营造相互尊重、合作共建、深度交流的教研氛围,最终实现区域体育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滨.以“一体化联合教研”助力扩优提质[J].中国教师,2023(1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