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挫败难免,但别让孩子长期沉浸于挫败感

2024-06-18栾川

现代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攻击性挫折女士

栾川

孩子的挫败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的累积又会使孩子出现暴力倾向

小孩子间因为游戏输赢不欢而散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果果出现攻击性行为必须重视,否则,攻击就会成为他解决纠纷的首选方式,后果不堪设想

周末,梁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果果来同事费女士家做客。

果果和费女士的儿子亮亮同龄,一起玩过几次,有不少共同爱好,这天一见面就乐得直蹦,钻到亮亮的房间下五子棋去了,说要“大战三百回合”。梁女士和费女士在厨房准备午饭,交流家庭教育心得,相谈甚欢。

每隔一会儿,下棋的赢家就会跑到厨房来报捷。如果报捷的是果果,两个妈妈就大声鼓励:“亮亮加油!”如果报捷的是亮亮,两个妈妈就大喊:“果果加油!”

梁女士发现,果果报捷的次数明显比亮亮少,隐隐地有点担心,因为果果有输不起的毛病,有一次在家跟爸爸下五子棋输了,气得摔破了棋盒。

怕什么来什么,亮亮的房间突然传出哭声,还有棋子散落地板的声音。两个妈妈连忙跑过去,看到果果怒目圆睁,两手攥着两把棋子,正要扔向亮亮,而亮亮已捂着脸蹲在一旁,看来已经遭受了攻击。

梁女士马上制止果果的攻击性行为:“果果,你犯什么浑,为什么打人?”

果果气哼哼地回答:“他一直赢、一直赢,还一直笑!妈妈,我要回家,不和他做朋友了!”

一场欢乐的聚会就这样泡汤了。

小孩子间因为游戏输赢不欢而散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果果出现攻击性行为必须重视,否则,攻击就会成为他解决纠纷的首选方式,后果不堪设想。

心理学上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当人的动机、行为遭受挫折,就会出现攻击性反应。反过来说也成立: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必先有挫折。

果果攻击亮亮,表面上是输棋这个挫折导致的,但并非所有输棋的孩子都会动粗,为什么果果这么输不起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棋只是游戏,不证明对弈者的智商高低,也不押赌财物,不至于引发攻击性行为,但下棋输赢足以作为导火索,引燃此前一系列挫折积累下来的愤怒情绪。

果果不止一次因为输棋出现攻击性行为,说明他长期沉浸于挫败感,心理状态堪忧。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当人根据某种愿望进行有目的的行为时,由于内部或外部障碍,使欲求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状态就是挫折,而攻击是人的本能反应。

研究表明,长期沉浸于挫败感,会对孩子造成以下两种消极影响:

第一,出现暴力倾向

心理学家多拉尔德认为,攻击的发生强度与欲求不满的量成正比,即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越大。从年龄看,青少年要比成年人遭遇的挫折数量上更多、程度上更严重,因而,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打架等攻击性行为。此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孩子的挫败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的累积又会使孩子出现暴力倾向。

挫败感会使孩子的情绪失控,不能理智客观地判断形势,往往做事不计后果。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很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第二,心理脆弱

挫败感会让孩子变得脆弱,轻易认输,而认输这种自暴自弃行为是一种针对自己的攻击。心理脆弱无疑是危险的,因为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孩子不可能一帆风顺。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否则,家长的每一次“不接纳”,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挫折

孩子的挫败感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来说,学龄前孩子的挫败感主要来源于家长。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家长认可,当家长不认可孩子时,孩子一定会产生挫败感。比如,孩子画了一张画,兴高采烈地拿给家长看,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家长只瞟一眼:“这画的是什么呀,一点儿都不像。”被家长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孩子内心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有些家长过于看重结果,忽略孩子努力的过程。比如,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不考虑孩子的用功程度和微小的进步,孩子会沮丧、自卑、愤怒。这种挫败感会导致孩子失去对成功和荣誉的渴望,只是害怕挫折。

除了及时认可孩子、看到孩子的努力这两点以外,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苗头,家长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孩子,家长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否则,家长的每一次“不接纳”,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挫折。

比如,果果认为输棋是严重的挫折,是因为梁女士平时只表扬“赢”这个结果,认为赢棋是聪明、成功、喜悦的代名词,没有看到果果苦苦思索、顽强抵抗的过程,夸大了输棋的后果。这种片面的教育意识,本质上是一种不接纳。

第二,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

发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要马上关注孩子的情绪,想想最近是否发生过不愉快的事,看孩子因为哪些事没做好而沉浸于挫败感,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走出挫败感的泥潭。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语言沟通,家长应该加入一些肢体语言。有时候,肢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效果。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时,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平复情绪,就是很好的安慰。这种心照不宣的安慰很受学龄孩子的欢迎,因为家长这样做是给孩子留面子。

值得注意的是,与孩子沟通时,家长不能讲大道理,大道理会让孩子感觉厌烦,甚至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一直沉浸于挫败感,情绪会持续低落,时间越长越难走出挫败感。

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打扑克、找不同、连连看等益智游戏。这些游戏不仅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培养思维能力。此外,参加体育锻炼也是转移注意力的好办法,孩子出一身汗、累得气喘吁吁,就会忘记刚才的不快。

总之,家长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管理好他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走出挫败感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攻击性挫折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挫折使我更坚强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