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要把选择权真的交给孩子,而不是装装样子

2024-06-18流沙

现代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桐桐王女士民主

流沙

有些家长总让孩子选择,孩子选择后又质疑孩子的选择,等孩子情绪崩溃,家长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和别人一起指责孩子。对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虐待

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孩子认为家长假民主

上周,桐桐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吃火锅。点菜时,爸爸把菜单递给桐桐,让他选一道自己爱吃的菜。

桐桐选了红糖糍粑,结果爸爸说“不好”,理由是“点些能涮的”。

桐桐有点不高兴:“刚才,不是你让我点最爱吃的菜吗?”

爸爸反驳:“这就你自个儿爱吃,吃不完,又该剩下了。”

被爸爸抢白,桐桐点菜的兴趣没了:“随便吧,你看着点。”结果,爸爸不乐意了:“说好每人点一个,就差你了。”

桐桐有点生气:“我点糍粑,你又不同意。”爸爸又一通反驳,最后建议他点“小酥肉”。

扯了半天皮,桐桐心情低落:“你爱吃你就点呗,我吃啥都行。”

爸爸看出桐桐心情不太好,就劝他:“出来吃饭别闹情绪了,快挑一个吧。”

桐桐彻底被弄烦了,把菜单一扔:“什么都不想吃。”

爸爸捡起菜单,态度就有点责备的意思了:“你这样有意思吗?不就是想点糍粑吗?行行行,让你点,行了吧。”边说边在菜单上打钩。

桐桐瞬间情绪激动起来:“不要,不要!我不吃了,行不行?”

爸爸攥住桐桐的手腕教训道:“咋呼什么呢?你看看周围,谁像你这么没素质!”

一看父子俩起了冲突,妈妈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咋回事啊?”

爸爸马上告状:“非要吃糍粑!让他看看别的菜,偏不,还闹上情绪了。”

妈妈听了这话,就教育儿子:“有话好好说,别使性子。你长大了,该懂事了。”

桐桐有口难辩,气哭了。

爸爸看儿子哭了,有些不满:“男子汉哭什么哭,不是给你点了吗?怎么还生气?心眼可真小!”

这件事,从爸爸的角度看,他全程态度温和,也给了孩子选择权,孩子闹情绪时,他依然情绪稳定,似乎没做错什么。

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件事就完全不一样了:爸爸说让我选,我选了他又不同意。一开始我没发火,不让我选,我不选就是了。我没想和爸爸发生争执,可爸爸不肯罢休,跟妈妈告状,说我闹情绪。妈妈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就站在爸爸一边教训我。

孩子按照爸爸说的选了自己爱吃的菜,却一连遭受“三重暴击”:一是自己的想法被否定,二是爸爸说话不算数,三是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训他。他万分委屈,最终情绪失控。

在这件事情上,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孩子认为家长假民主。

无独有偶。

周末,见小区附近的童装店有打折活动,王女士就带儿子强强进店买衣服,并让强强自己挑。强强挑了一件:“妈妈,我要这件。”王女士走过去,摸了摸衣服:“乖,这不是纯棉的。你再选选吧。”

强强站在原地没动,用目光扫了一圈,伸手指了指模特身上的衣服:“妈妈,这件吧。”

王女士看了看:“儿子,这件衣服的颜色太艳了,你皮肤黑,穿着不好看。”

强强接连被否定两次,有点烦躁:“这不行那不行,你挑算了,我不挑了。”

无奈,王女士把自己相中的几件衣服递过去,强强不耐烦地在试衣镜前比画,选了一件:“就它吧。”

王女士笑了,然后夸奖强强:“儿子长大了,会自己挑衣服了。”

其实,强强心里清楚:自己喜欢的衣服,如果妈妈不喜欢,那么她是不会买的。妈妈希望强强按照她的喜好挑衣服,这样她才会买。开头让强强自己挑衣服只是说说罢了,最后的夸奖,是为了让别人以为她是个开明的妈妈。

因为她常常说:“我是最民主的!”遗憾的是,强强并不认同。

“说得怪好,可最终还是得照她的意思办。她一开始让我选,只是装装样子,其实她根本不在乎我的意见。”强强有一次跟爸爸吐槽。

王女士听后不乐意了:“我也想听你的意见,但你的意见不行啊!你阅历有限,看问题不全面,什么都听你的,那还得了!民主是给你发表意见的机会,但最终决定权还在家长的手里。”

“如果你根本不在乎我的意见,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发表意见?”强强忍不住怼了妈妈一句。

民主家庭中没有明显的强势方和弱势方,一旦冲突发生,大家可以直率地表达意见,心中不会积攒不快。又因为大家可以很好地沟通,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不会有隐性的控制与攻击发生

不可否认,现在的家长跟以前的家长相比,由于受教育程度更高,教育孩子显得更开明,至少会愿意表现得更开明。比如桐桐爸和强强妈,都想对孩子展现自己的民主,但又不断出手干预,结果都“翻车”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想对孩子进行民主教育,却又不清楚真正的民主教育是什么样。

那么,真正的民主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民主教育不是什么都听孩子的,把孩子的权利变得无限大。任何民主都有约束,民主教育绝不等于放任自流。

民主是为自由、平等、公正的交流提供条件的,是以彼此尊重为基础的。民主教育是,家长承认孩子是独立个体,有参与家庭事务决策的权利,并尽力尊重和维护这些权利。

民主教育,尊重个性,鼓励宽容、协商、论辩,而非排斥、打击、否认,所以和孩子平等对话和沟通是民主教育的关键。家长要做倾听者,以共情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肯定孩子的感受,不指责、嘲讽或包办,而要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独立判断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民主家庭中没有明显的强势方和弱势方,一旦冲突发生,大家可以直率地表达意见,心中不会积攒不快。又因为大家可以很好地沟通,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不会有隐性的控制与攻击发生。

真正的民主家庭是这样的:

1. 彼此尊重

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他、接纳他。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他去尝试、去冒险,遇到问题和他一起讨论,鼓励孩子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自己解决问题。

2. 温柔地坚持规则

民主教育不是放任自流、不要规则。只是在执行规则时,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感受,考虑孩子的想法,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向孩子解释必须遵守规则的道理。

家庭规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并参考孩子的意见制定。由于孩子参与了家庭规则的制定,所以通常情况下,他是能够遵守的。如果孩子违反了家庭规则,家长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而要给予孩子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

民主教育,包括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允许公开讨论。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就要尊重他的意见并做出调整。民主教育下,孩子会比较独立,愿意承担责任。由于感觉自己被家长重视和喜爱,所以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较为亲密,互动也较为频繁。

对孩子进行民主教育,家长制定的家庭规则必须是可执行的,要确保孩子走在正确的路上。同时,家庭规则除孩子遵守外,家长也要遵守。唯有如此,孩子才能认同家长的做法,民主也才是真正的民主。

需要提醒的是,在民主家庭,孩子比较独立,常会质疑家长,所以家长对孩子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应对的智慧。同时,由于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多,出错也多,所以家长要有更多的理解和接受度。

家长要记住,容错是民主教育的核心,宽容的环境有利于孩子日后成才,并拥有完善的人格。

有些家长总让孩子选择,孩子选择后又质疑孩子的选择,等孩子情绪崩溃,家长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和别人一起指责孩子。对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虐待

假民主,是打着民主的旗号实施专制,貌似民主,其实是霸权,它的危害在于无法做到平等对话,孩子需要服从家长,而家长不必理会孩子。更可怕的是,这种双标行为往往比较隐蔽,以至于有些家长觉察不到而失去纠错的机会。

假民主,是家长对孩子的隐性控制,而隐性控制是一种隐性攻击。孩子受到显性攻击时,会自然地找到释放途径,将消极情绪宣泄出去。可当孩子受到隐性攻击时,他的愤怒被阻塞,消极情绪无法找到合理的途径释放。在假民主家庭长大的孩子,多年后也许仍会为其家长辩护:“家长那样做是为我好。”然而,在描述往事时,他们心中仍然存在强烈的愤怒,长久无法释怀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

其实,假民主比直接控制更伤害孩子,因为它会先否定孩子。孩子发现自己的意见总被否定时,就不会再发表意见,长大后他很可能成为毫无主见的人。

有些孩子比较敏感,面对家长的否定,会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结果越来越没自信。

再严重点,有些家长总让孩子选择,孩子选择后又质疑孩子的选择,等孩子情绪崩溃,家长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和别人一起指责孩子。对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虐待。

网上常有家长发帖:“好好的,我孩子突然变脸,为什么?”“我一直温和地对孩子,可他为什么老不搭理我?”

追根溯源,这可能就是孩子遭遇假民主后的应激反应。孩子无法自证,只能用愤怒或者不搭理来进行自我保护。

不过,很多时候家长想实施民主教育,却依然不自觉地对孩子使用假民主方式。因为很多家长是在假民主教育下长大的,有些陈旧的思想已经内化为潜意识,在教育孩子时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

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觉察自己的假民主,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平等沟通,这样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家庭民主教育。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桐桐王女士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贴心的“健康日历”
“情窦初开”的桐桐
桐桐学唐诗
捅破“窗户纸”,癌症不可怕
司机摸女乘客腿:就想知道裤子上有洞冷不冷
我家的“和事佬”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追尾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