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活动经验积累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24-06-18李敏

数学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数学素养

李敏

摘  要:基本活动经验是“四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真正地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思考、表达,以此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素养;数学活动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黄金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知识,锻炼技能外,还应利用精彩纷呈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1]不过,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若让学生经历过于复杂的活动过程容易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学生学习信心,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依然以讲授为主,很少设计以活动为主的数学教学,进而影响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使得数学学习缺失了内驱力,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思考、抽象、概况、反思等过程,以此在亲身经历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助力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1  在深度观察中积累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客观事物,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发现它们蕴含的数学特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获得数学探究动力,提升数学活动效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首先给出一些图形,如红领巾、斜拉桥、金字塔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三角形;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盒里的材料构造三角形,以此进一步感知三角形;最后,分小组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形状各异的三角形中获得表象认识,抽象出它们相同的特征.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观察、探索、交流、抽象等过程,逐渐提炼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形成三角形概念.

学生

通过深度的观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

同时既

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发展,

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若想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以此在参与中锻炼思维能力,感悟数学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观察,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通过对多样化信息的整合发现数学的本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品质和数学素养.

2  在深度思考中淬炼数学思维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周知,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结合教学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重视突出思维的含量,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若教师直接给出解题步骤,然后让学生根据步骤模仿,这样学生虽然能够顺利地得到结果,但是学生的“学”仅限于“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深入思考,以此让学生在掌握解决方法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得到关于异分母加

法运算的算式,以此让学生感悟、探索异分母加、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热情.另外,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教师要提出一些与之对应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逐层思考,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片段】

师:大家思考一下,你能给下列问题列算式吗?

欢欢家有块菜地,打算其中的12种青菜,其中的14种黄瓜,问种青菜和种黄瓜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1:12+14.

师:12+14=?这个该如何计算呢?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提炼不同解决方法的共性特征,由此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悟“通分”的意义.

师:一定要“通分”吗?有没有其它解决方法呢?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实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异分母

分数

加、减法运算的方法,教师

继续进行追问,由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发现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进行加或减,由此进一步理解“通分”的必要性,促进知识的深化.

师:以下算式,你会算吗?

①0.5+14;②2+15+0.4.

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无论是整数、分数还是小数加、减法,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计算,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通分”的意义和必要性,又与其他知识建立了联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以上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驱动下变得清晰、有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数学思维,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  在准确表达中精炼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学生思维发展和形成最终都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用精准的、精炼的数学语言去表达、交流,以此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交流效率.那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说数学”,并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以此让学生在准确表达中完善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可以创设简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得出“50+32=32+50”.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

用文字语言进行表述,由此得到“两个数相加,若加数交换位置,其和不变”.最后,教师

让学生举例验证,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符号语言,由此得出“a+b=b+a”.这样通过用不同语言进行表述既深化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又让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概况.这样学生在感受数学语言简练、严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三种数学语言往往是交融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内部语言转化”,进而通过不同语言的相互转化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表述不清晰、不准确、不简练的情况,那么遇到此类情况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将学生表述、总结的流动经验加以提炼,将其以准确的、简练的数学语言呈现给学生,从而在精准的表述中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完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切勿急于求成,应为学生提供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交流中逐渐丰富、提升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应该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以此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紫薇,丁嘉欣,曾友良.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1(11):41-44.

[2]赵婷.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1(3):36-37.

[3]俞亚英.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中间),2021(11):22-23.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