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视角下ABG风格的社群传播与影响研究

2024-06-17吴雨婷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身份认同文化认同

摘要:目的:深入探析ABG风格的文化成因和社群传播的路径与影响。方法:文章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身份认同、社群传播以及跨文化传播等理论,同时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ABG风格社群传播效果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反思。结果:ABG风格的传播不能仅依赖社交媒体。结论:社交媒体对ABG风格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能轻松实现传播流量的集中与放大,但大数据时代各平台对用户的数据捕捉与分析都显得急于求成,仅仅依赖一个不断细分的领域对用户群体进行社群区分是不科学的,那些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用户很难稳定地归属于某个社群。

关键词:文化认同;ABG风格;社群传播;身份认同;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1 ABG风格起源与早期发展

1.1 ABG风格起源

“ABG”全称Asian Baby Girl或者Asian Baby Gangster,指生活在欧美国家的亚洲女孩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词典上对ABG的解释是,“指那些有着亚裔血统和亚裔面孔,但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在穿着打扮上更靠近欧美文化审美的女生”,维基百科的释义是“西方文化对东亚人的刻板印象”[1]。ABG风格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Asian Pride运动,这是一场泛亚裔人群的身份认同运动。溯其起源,“ABG”一词包含一定的贬义——指亚裔女孩帮派。她们穿着大胆热辣,喜欢穿孔、文身和夸张的美甲,行为和言语也相当霸气,甚至经常出入一些“风气不正”的场所。所谓“身份”,是一种被社会建构的自我意识,身份的构建取决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的影响与构建[2]。正是因为强烈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需要,这些亚洲女孩自主地吸收融合一些欧美文化元素,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欧美人的刻板印象,因此这种混合的新型审美文化形成。

1.2 早期发展

最初ABG风格以帮派团体的集合行为展现,是倾向于内部的传播行为,组织凝聚力很强。在共同诉求下,这种风格对亚裔女孩们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她们借助该风格来宣告自己的反抗和无畏,颠覆欧美人对亚裔的刻板印象。渐渐地,这些女孩有了一些鲜明的共同特征——亚洲面孔,行为举止却偏欧美风。她们穿着紧身衣,化着浓浓的烟熏妆,做长长的美甲,还会文身,性情火辣大方、勇敢张扬[3]。

2 社交媒体平台的ABG社群建构

当前ABG风格已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审美趋势,不再具有起初的贬义。除了国内平台,国外平台也存在大量与ABG风格相关的视频和照片,逐渐构建了ABG社群。调查可知,用户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接触与了解ABG风格,且国内能够更好地了解ABG风格的平台是小红书,因此本文以小红书为主要分析对象。

2.1 平台自身的分类筛选

如今,平台对话题的捕捉越来越精准。ABG风格相关词条涉及ABG妆容、发色、口红、穿搭、滤镜等。一个博主“引爆”话题后,后台会捕捉再细分该领域,不断进行个性化推荐,精确构建领域,继而将相关内容通过这样的社群裂变形式推荐给更多的受众,加速炒热话题。灰豚数据显示,在2022年3月10日至2022年3月17日这7天里,小红书上关于“ABG妆容”词条的笔记有165条。可见,小红书平台已经有了非常细致的话题词条分类,能十分精准地捕捉相关人群。

2.2 平台之间互通有无,活跃固有社群

除了平台自身有意的社群维护以外,各个平台之间也搭建起了有效的沟通桥梁。平台之间相互推广,不仅提高了话题的热度,还进一步加深了媒介融合,达到了社群互通“换血”的效果。

ABG风格在社交平台的覆盖率较高。醒图、轻颜等APP相继推出ABG风格的滤镜,这些滤镜被用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广泛分享。例如,小红书用户以分享种草的方式宣传醒图的ABG风格滤镜,抖音上有许多ABG风格的调色教程,同时还设计各种ABG专属话题,这能让原本“驻扎”在小红书等平台的ABG社群成员得到更多元的满足。如此一来,不仅平台自身的曝光度得到了提高,ABG风格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整个互联网上,ABG风格的传播形成一个莫比乌斯环,用户们深陷其中,并不断在这个领域内循环刷新。

3 ABG风格的社群关系分析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4]。随着各类人群在互联网上的出现,传播分众化也愈发明显。由于大家有不同的兴趣喜好,因此网络上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趣缘群体,这类群体正是社群形成的基础。随着群体规范的不断细化,网络群体的组织性不断增强,社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5]。

3.1 身份认同关系

相较于大众审美,ABG风格是一种亚文化,加上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类群体往往基于身份认同的关系形成。ABG风格作为亚裔女孩们表达反抗的一种态度,和当时欧美街头嘻哈文化的内核不谋而合[6],渐渐很多女饶舌歌手尝试ABG风格的妆容搭配。随着嘻哈文化的大火,ABG风格也被嘻哈爱好者们接纳。

小红书博主“小松菜珊”说,“我确实更偏爱欧美文化,平时钟爱看美剧,听欧美音乐等,很早就开始接触了欧美风格的妆造……相较于他人,跟我差不多风格审美的人对我的认可度会更高,身边也有很多这种风格的朋友”。由此可见,ABG群体成员之间的确存在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而且因未获得社会层面的广泛认同,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3.2 群体模仿关系

根据塔尔德的群体模仿理论,模仿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社群之中也不例外。即便“小松菜珊”表示当下大众对不同风格的包容度比以往高了很多,她本人还是会亲近和自己风格、爱好相似的女生。可见,个人更愿意靠近同质性群体,并在群体中不断优化自己,向社群中的“领袖”看齐,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社群的黏性。

3.3 粉丝社群中的关系

粉丝群体不同于普通的社区人群,他们是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凝聚起来并为偶像完成数据维护、打击黑粉等任务的一类社群。这类社群往往比其他普通的社群纪律性更强,一旦建立了传播关系便很难脱钩,实现的传播效益也相当令人震撼[7]。在这样的群体之中,“意见领袖”往往不是群体的核心人物,唯一的核心是偶像本人,一旦脱离偶像,“意见领袖”便没什么影响力。借助粉丝的这种心理,偶像往往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传播者,ABG风格的爆火也离不开这个层面的原因。

韩国女子组合BLACKPINK区别于其他传统女团,具有非常鲜明的ABG风格。基于此,国内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也逐渐形成社群力量:一方面向内拉动粉丝输出,另一方面向外对路人进行安利传播。与此同时,该女团获得了许多广告商的青睐,这些代言迅速提高了团队的曝光度与话题度,许多受众被动接收到相关信息,如此女团成员们所展现的ABG风格开始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4 社群传播下ABG风格带来的影响

4.1 ABG风格带来的文化影响

从2020年在国内出现传播热度到现在,各平台ABG风格相关话题中依旧有新的内容。这不仅是审美表达的流行,而且是一种文化的流行。从起源来看,ABG风格的流行展现出女性独立勇敢的精神气质,这种在全球都具有极强普适性的女性气质,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较大的文化折扣。如今,在跨文化传播中,ABG风格原本的贬义色彩也完全被过滤,其体现了亚洲女性对传统风格的突破和反叛,实现了流畅的本土化,在受众地与发源地的收编与矛盾冲突中找到共同点与支撑点[8],实现了女性审美的共趋。

4.2 ABG风格带来的经济影响

随着ABG社群的不断壮大,ABG文化开始商品化,美甲、服饰等衍生品出现。在2023年淘宝新势力周发布的七大趋势数据中,ABG辣妹风赫然排第三。通过点赞等社交化的包装推荐,在电商平台也能轻易捕捉到ABG社群成员。大量ABG文化商品涌入市场,短时间提高的出镜率使其成为一种标榜独立、自由、个性化的符号,人们开始为这种符号价值买单,使ABG风格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9]。冠以ABG符号特征的一些商品通过这类商业传播也能进一步促进风格的扩散,但ABG风格的文化内涵也被经济价值裹挟,变得风格化和边缘性。支配性利益集团对亚文化进行大批量复制、宣传和包装,将这种文化收编进主流价值观,使其自然而然地贴近主流文化,原本的内涵越来越模糊[10]。

4.3 ABG风格社群传播存在的问题

在ABG风格不断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其社群也不断秩序化,在实现正面传播的同时加快了负面信息的传播。例如,一些博主为了博取关注,打着ABG的旗号传播一些软色情内容,破坏了原本健康的传播生态。另外,时尚领域的话题榜几乎被ABG风格相关的词条屠榜,这激起了部分用户的逆反心理,进而出现言语攻击等行为。简言之,由于社交媒体平台创造的强传播环境,ABG风格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传播效益,但这也会使公共话语空间被压缩[11],导致审美风格变得狭隘。

此外,当前ABG风格市场认可度虽高,但这种认可更多是浅层认可,而非文化价值的互动。“小松菜珊”也表示,虽然她是ABG风格的爱好者,但她并不认为ABG风格与女性意识有较强的关联,只是觉得自己更适合这种风格。

5 结论

5.1 社群内缺少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

社群不同于其他群体,其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和目的性,社群内部往往会构建一种展现自我特色的机制规范,但研究发现,ABG风格的社群传播缺乏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风险处理机制的构建不仅能规范传前的群体维护与搭建工作,而且能有效组织传后的影响处理工作,包括如何将既有的良性传播效果最大化,又包括如何实现恶性传播效果的最小化。

5.2 社群传播会消解社会文化内涵

在社群传播过程中,多数女性倾向于直观选择更契合自身的风格,不会过多考虑某种风格的起源、内涵等。但笔者调查发现,认为ABG风格是各种审美文化风格相交融的结果,其能够很好地展示女性力量、增强女性意识的人占大多数。综合分析,社群传播会对文化价值产生一定的消解效果,但文化价值并不会完全消除[12]。

6 结语

社交媒体平台无疑对新事物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交媒体孵化的社群传播能更好地实现传播流量的集中与放大,帮助ABG风格快速扩散。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各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捕捉与分析都过于粗糙。因此,如ABG风格之类的亚文化传播不能仅依赖于社交媒体,而应坚持“内容为王”,推出更高质量和更具吸引力的内容,以真正吸引对优秀亚文化感兴趣的粉丝群体。

参考文献:

[1] 王慧.还没做成BM女孩,又来了个ABG女孩?[EB/OL].时尚芭莎,(2020-10-15)[2024-03-05]. https://3w.huanqiu.com/a/523531/40Hl38h5Z6X?agt=8aaaa31.

[2] 余康,张艳红.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新四部,2014(21):68-69.

[3] 慎彰仁,罗纳德·L.杰克逊二世,韩晓文,等.传播理论中的身份研究综述:重构文化身份[J].跨文化研究论丛,2019(1):103-142.

[4]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08-28.

[5] 时趣研究院.消费者洞察:ABG女孩当红的背后[EB/OL].创业邦,(2021-05-06)[2024-03-05]. https://www.jinglingshuju.com/article/77791994519

[6] 宋莹蕊.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说唱乐迷身份认同:以“心火宣传组”为例[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9.

[7] 汪润,春茹,靖鸣.明星的身份认同传播路径与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0(12):19-22.

[8] 熊曼.风格·抵抗·收编: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9.

[9] 金钢.独而不特:时尚产业中的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联性初探[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7.

[10] 王婧,高文强.论传播主体与审美文化产品的价值定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2):46-52.

[11] 隋岩,李燕.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2):10-15.

[12] 隋岩,常启云.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性崛起与群体性认同[J].新闻记者,2016(2):48-53.

作者简介:吴雨婷 (2000—),女,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身份认同文化认同
《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中法跨文化要素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