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模态隐喻视角探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的传播

2024-06-17李晓君

新楚文化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中文版团圆英译

【摘要】本文选取《The Water Dragon》(《雨龙》)和《The New Years reunion》(《团圆》)这两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运用Serafini(2010)的多模态文本分析理论框架,从感知角度(perceptual perspective)、结构角度(structural perspective)和意识角度(ideological perspective)三个方面对作品的中文版封面和英译版封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如何能更好地在海外传播。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封面;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0-0072-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0.022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GD20XWY08)。

一、引言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中国作家创作的儿童绘本作品中,有很多是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如《团圆》《雨龙》《灶王爷》等。这些作品在出版社和译者的努力下,被积极地翻译成英文等其他外文版本,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在“走出去”打开境外图书市场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例如国外读者的社会背景不同,视觉审美的不同等。本文在多模态隐喻视角下,选取《The Water Dragon》(《雨龙》)和《The New Years reunion》(《团圆》)这两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的中文版封面和英译版封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二、绘本与塞拉菲尼多模态隐喻理论

模态即指信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具体指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而两种以上的模态参与的隐喻即多模态隐喻。多模态隐喻则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加以呈现”(福斯维尔,2009)。事物的隐喻往往受到人们不同文化语境中认知模型的制约,不同的认知模型会导致不同的认知结果,而具有普遍性的概念隐喻在不同文化中往往也会激发不同心智意象(才亚楠,2014)。赵秀凤(2013)研究发现,目前多模态语篇中存在许多隐喻现象,针对这些隐喻现象,许多学者使用双域映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并总结多模态隐喻类型。然而,还没有学者构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模型来阐释多模态隐喻。

现代绘本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相似,又有所区别。我国传统的连环画或者图画书以文字为主,配以少部分的插画,插画只是简单反映某个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叙事能力(李晓君,2019)。现代社会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视,许多优秀的绘本从国外引进中国。这些优秀的国外绘本,大多是图文互补,相辅相成。儿童绘本作家方素珍(2013)认为,现代绘本是图文共述故事的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这种图文共述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多模态文本,即它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信息,包括视觉图片、设计元素、书面语言和其他符号资源(朱伊特,冈瑟,2003)。学者塞拉菲尼(Serafini)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多模态文本分析理论框架,帮助教师从感知角度(perceptual perspective)、结构角度(structural perspective)和意识角度(ideological perspective)三个方面去给孩子们解读绘本。塞拉菲尼(2020)从绘本教学的角度思考,认为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读绘本的图画及其他设计元素(如绘本的方向、颜色、边界等),因此,教师作为文本的第一阅读者,导致其仅仅从文字方面去给学生做绘本解读,这样的阅读指导是不完善的。他构建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如图1所示),认为感知角度(位于同心圆的中心)与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有关,包括绘本的文本要素、视觉要素以及设计要素(边界、方向、颜色、位置等)。隐喻的生成一定程度上受人眼的视觉影响,而隐喻的识解则完全不同于此,因为隐喻的识解靠的是心理空间由语言符号到图像的构建(单俊林,王丹,2018)。结构角度(位于同心圆的第二外层)是指我们在理解和重组多模态文本时,会受社会背景影响的。意识角度(位于同心圆的最外围)主要从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视觉图像和多模态文本之间的关系(李晓君,2019)。

三、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封面的分析

在英译作品打开境外市场的过程中,作品的封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每个孩子想要拿起一本书的动力,最先源于一本书的封面。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图像的感知会存在不同的意象。

龙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但其所含的隐喻与西方国家的dragon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语料库汉英龙和dragon的对比研究发现,龙在中国文化是正义、权利与能力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是恶魔与凶悍的象征(马武林,陈竹,周雨,2020)。如何将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儿童绘本英译作品传播出去,除了许多客观环境因素和作品本身的英译质量外,作品的封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下来将以《雨龙》和《团圆》两部作品为例,采用Serafini(2010)的多模态文本分析理论框架,从感知、结构和意识三个角度来对比分析儿童绘本中文版和英译版的封面,从而探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封面设计在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传播的重要性。

(一)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The Water Dragon》(《雨龙》)

绘本《雨龙》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孩子“阿宝”,拾到了一颗红色的宝珠,他把宝珠放进米缸,米缸里立刻盛满了白花花的大米,把宝珠放进钱罐,钱罐里立刻填满金灿灿的钱币,阿宝用这颗宝珠帮助周围的邻居都过上了好日子。奇怪的是,自从阿宝捡到这颗宝珠后,天上就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大地干涸、庄稼干枯,乡亲们愁眉不展。一天晚上,阿宝在梦中见到一条雨龙在空中喷雨,醒来后,他决定动身去寻找这条雨龙。一路上,阿宝帮助了巨蛇、梅花鹿、鲤鱼和苍鹰,每个动物朋友都赠送了他一样礼物,并警告他要当心一个叫红鬼的妖怪。随后,阿宝果然遇到了红鬼,并从红鬼口中知道了自己手中的珠子叫龙珠。为了保护龙珠,找到雨龙,阿宝果断吞下了珠子。最后,在动物朋友们赠送的礼物的帮助下,阿宝变成了一条会下雨的龙,把甘露洒向了人间。

从感知角度(perceptual perspective)看,《雨龙》英译版的封面(见图3)中以灰、黑、红三色为主,但色彩较为暗淡,视觉冲击力较弱。封面中,该龙的图像位于封面的右侧,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以上的位置;龙的角在封面的边界之内,给人祥和温顺的感觉。封面的左边,放置了标题、作者等信息。英文题目“The Water Dragon —— a Chinese legend”为首,用淡红色标注;其次是该作品的中文题目“雨龍”二字及故事类型“retold in English and Chinese”用黑色字标注,最后才是作者的姓名与出版社用黑色字标注。与英译版封面对比,中文版封面(见图2)布局几乎是一样的,但细微处略有不同——该作品的中文版封面以灰、黑、红三色为主,且色彩鲜亮,尤其是采用中国人喜欢的大红色。该龙的角超出封面的边界,给人一种迎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左边将作品的名字“雨龙”用红色简体字标注,作者用黑色字标注,获奖信息用红色标注,图书类型用黑色标注。英译版《雨龙》与中文版封面对比,英译版封面缺少了该作品的获奖信息及图书类型。两个版本都照顾了各自的读者——中文版耀眼的红色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英译版暗淡的红对英语读者而言,龙的侵略感降低得恰到好处,让英语读者更容易接受。

从结构角度(structural perspective)看,该作品不管是英译版还是中文版,封面上的文本都以简洁为主——将书本的基本信息展示在封面上。英译版《雨龙》封面包括英文题目、中文题目、故事类型、作者、出版社,而中文版的封面则多了作品获奖信息,这是由于中文版的作品受众是中国读者,所以该版本会更注重将其获奖信息放置封面,让中国读者觉得该作品是非常有分量的。英译版封面除了有英文标题外,还特地将中文标题改用繁体字,这可能是为了吸引外国的中华文化热爱者。这里体现了Serafini多模态理论框架中结构角度的人际功能,即作品的封面通过语言来建构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英语读者与该作品有更多的连接。

从意识角度(ideological perspective)分析,《雨龙》中文版在中国销售,自然要考虑作品阅读大众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物,象征着权威和力量,守护和保护,知识和智慧,幸运和吉祥,平衡和和谐。该作品封面采用了中国国画的绘画风格,龙的眼睛大而有神,昂首挺胸,神色温和,且画面中没有出现爪子,将雨龙的温和亲切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封面给读者温和、友好的初步感知,这种感知会让许多读者跃跃欲试打开书本了解故事内容。在英译作品打开国外图书市场的过程中,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将汉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区别开,设计师将英译版封面做了些特别的处理——封面的左侧的英文标题“The Water Dragon”以及“A Chinese Legend”使用浅红色标注,而原本的中文标题“雨龍”二字改用黑色。色彩处理后,整个封面给人感觉更温和,这使得龙的侵略感降低了,避免了该英译作品在境外传播的过程中遭到错误的解读。《雨龙》作品的中文版和英译版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重点从意识角度进行处理,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将龙的形象塑造得更容易使英语读者接受。

(二)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A New Years Reunion》(《团圆》)

绘本《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回家了,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一年不见的爸爸对于女孩来说稍显陌生,刚见面的时候,她抗拒和爸爸亲近。见此情景,爸爸赶紧拿出给娘俩的礼物,女孩戴上爸爸买的漂亮帽子,妈妈穿上时尚的衣服、鞋子,他们之间好像亲近了一些。中午,女孩陪爸爸去理发,理完发以后,女孩觉得以前的爸爸回来了。傍晚,爸爸带着孩子贴对联、包汤圆。晚上,女孩在爸妈的怀里睡着,睡得可香了。一家子终于品尝到了团圆的味道。年后爸爸妈妈带着女孩走亲访友。才年初二,爸爸就干起活来,修补门窗、给门刷新漆、换灯泡,还带着女孩去修补屋顶,这可是妈妈从来不准她独自上去的地方!在屋顶,爸爸驮着女孩看街市上的舞龙灯。团圆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天,某一天女孩起来,发现妈妈在帮爸爸收拾行李,爸爸又要出门了……

从感知角度看,该作品英译版的封面(见图5)以红色为底色,标题“A New Years Reunion”用黄色标注,给人喜庆的氛围。封面中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在餐桌前吃汤圆的情景。该情景的图像占了整个封面的三分之二,给人饱满团圆的感觉。图像中,爸爸的身体只在封面中出现了二分之一,妈妈的身体出现三分之二。爸爸和妈妈的身体都在封面左侧,孩子在封面的右侧,其身体是完整的——在这一构图中,人的视觉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双手举起,透露出满满的喜悦之情。该作品中文版的封面(见图4)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张床上睡觉的情景,且图片占了封面的三分之二。图片中孩子在爸爸妈妈的中间,妈妈搂着孩子,爸爸搂着妈妈和孩子。封面上方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用中国传统的红纸书写了毛笔字“团圆”二字。“团圆”二字背景是黑色,暗示着夜晚。整体看,中文版的封面充满了年味,满满的温馨感。整个画面也传递出中国传统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

从结构角度看,封面设计师充分考虑了绘本封面的人际功能,让读者分别能和各自的社会背景文化产生共鸣。在语篇上,英译本的题目很好地将中文标题《团圆》二字意思显化。对于中国人而言,看到团圆二字,以及绘本的内容,我们很容易理解封面“团圆”指的是过年的时候一家团聚。但是对于英语国家的读者来说,他们缺乏类似的社会背景文化,英译本的标题直接将“团圆”隐含的意思显化翻译。

该作品英译版封面和中文版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从意识角度分析,封面设计者充分考虑了二者受众的社会背景迥然不同。在英译版封面里,出现的是夜晚爸爸抱着孩子和妈妈在一起躺在床上睡觉的情景,孩子在床的中间,爸爸妈妈在两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后代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主。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在有了孩子以后会退居其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成为家庭的首要。而在英译版的封面中,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吃汤圆,爸爸妈妈在封面的左侧,孩子在右侧——在西方文化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在孩子之上的。

四、总结

《The Water Dragon》(《雨龙》)和《A New Years Reunion》(《团圆》)是两本值得讨论的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关于两部英译作品的封面设计,设计师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照顾读者,吸引读者——《The Water Dragon》(《雨龙》)的设计师从感知方面与读者链接,《A New Years Reunion》(《团圆》)的设计者在社会背景文化方面照顾读者。对于其他中国儿童绘本作品来说,今后若想走向世界,其译本的封面设计最好有一个好理论提供支持。Serafini(2010)提出的多模态文本分析理论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框架供绘本设计师参考,设计师可以从感知角度、结构角度和意识角度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设计英译绘本封面甚至延伸到其他外文翻译绘本封面的设计。封面设计师具体要思考如何重组封面的文本,重构封面的边界、方向、颜色、位置等,还需考虑销售对象的社会背景,并从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视觉图像和多模态文本之间产生的关系。除了英译绘本的封面设计外,绘本正文的设计也可参照此理论。想要中国儿童绘本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其译本不能照搬原绘本图画,也不能对原绘本文本直译。出版社应该参考Serafini多模态文本分析框架,更多从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如何让视觉图像和文本相辅相成,让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中国儿童绘本英译作品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福斯维尔·查尔斯.认知主义框架下的非言语和多模态隐喻:研究议程[C]//认知语言学应用.2006:379.

[2]朱伊特·凯里,冈瑟·克雷斯.多模态,读写能力和学校英语[M]//劳特利奇国际英语、语言和读写教学手册.德格鲁伊特莫顿出版公司,2010:342-353.

[3]塞拉菲尼·弗兰克.理解绘本中的视觉图像[M]//超过绘本页面的讨论.劳特利奇出版社,2020:10-25.

[4]塞拉菲尼·弗兰克.阅读多模态文本:感性、结构和意识形态视角[M]//儿童教育文学.劳特里奇出版社,2010:85-104.

[5]才亚楠.从多模态隐喻视角看文化认知模式与隐喻关系解读[J].外语学刊,2014(04):48-51.

[6]单俊林,王丹.隐喻的视觉识解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39-142.

[7]方素珍.绘本阅读时代[M].浙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2.

[8]李健.雨龙[M].塔特尔出版社,2012.

[9]李健.雨龙[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5.

[10]李晓君.绘本故事的多模态文本分析——以绘本《公园里的声音》为例[J].北方文学,2019(35):135-136.

[11]余丽琼.新年团聚[M].烛芯出版社,2013.

[12]马武林,陈竹,周雨.基于语料库的汉英“龙/Dragon”隐喻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11):38-44.

[13]余丽琼.团圆[M].山东:明天出版社,2021.

[14]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福斯维尔&由丽斯—阿帕里《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01):1-10+112.

作者简介:

李晓君(1992.5-),女,汉族,广东惠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儿童文学。

猜你喜欢

中文版团圆英译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团圆中秋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