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原则与陷阱
2024-06-17殷悦莉
【摘要】施得恩·纳多尔尼《缓慢的发现》基于发现者的视角阐述了约翰·弗兰克林的一生,其中“慢”贯穿整部小说,既是弗兰克林的身体特性以及权力原则,又是弗兰克林与世界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施得恩·纳多尔尼《缓慢的发现》中“慢”的体现、原则和形式,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以“慢”反映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希望更深层次剖析该作品的精神内核,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施得恩·纳多尔尼;《缓慢的发现》;慢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0-0035-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0.010
《缓慢的发现》(“Die Entdeckung der Langsamkeit”,另有翻译为《缓慢的归来》)是由奥地利作家施得恩·纳多尔尼(Sten Nadolny)所著,该书最初于1983年出版,通常被认为是该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缓慢的发现》聚焦于19世纪的英国探险家约翰·弗兰克林的生活,特别是主人公对时间和决策过程的独特看法,以富有诗意的风格探讨了时间感知与个人经验之间的关系,并将此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书中,纳多尔尼特别强调“慢”这个概念,将其作为一种力量和深度洞察能力的源泉,这不仅反映在主角的性格中,也是书中的主题之一。《缓慢的发现》通常被看作是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鼓励读者重新考虑时间、耐心和深度反思的价值。而深入分析作品中对于“慢”的看法,可发现作者不仅对于“慢”做出了多重诠释,更利用富兰克林的分析与判断作为对照,形成了环境的“慢”与人物思想的“快”的对比,由此映射出富兰克林身上的多重底色。介于目前国内缺少对该作品的研究,同时作为德国后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缓慢的发现》体现了社会中速度原则的对立,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因此对施得恩·纳多尔尼《缓慢的发现》中“慢”的体现、原则、形式乃至后现代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研究意义。
一、施得恩·纳多尔尼《缓慢的发现》概述
施得恩·纳多尔尼的《缓慢的发现》(Die Entdeckung der Langsamkeit)是一部探讨时间、耐心和决策的小说,以历史人物约翰·弗兰克林的一生为蓝图。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约翰·弗兰克林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他对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比常人慢。尽管这个特质在童年被视为一种障碍,但弗兰克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会了将其变成优点,特别是在他的航海生涯中。小说跟随弗兰克林成长的轨迹,从海员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探险家、领导者和最终的极地探险先驱。书中通过弗兰克林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时间感知的主题,以及如何缓慢、深思熟虑地观察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对时间的感知使他在紧张和要求迅速反应的情境下采取了非常不同的行动方案。弗兰克林的处世哲学让他在领导海上探险时显示出卓越的领导力,特别是在他那些命悬一线的北极探险中。
施得恩·纳多尔尼通过弗兰克林这个角色探讨了个人的局限性和天赋,以及如何通过深度的自我理解来克服挑战。弗兰克林的人生故事着重展示了生活节奏和个体节奏之间的张力以及它们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交织。《缓慢的发现》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描绘,也是对现代读者反思时间、生活节奏以及我们如何做决策的一种邀请。这部小说以恒定的慢节奏展开,使读者能够沉浸在作者细致构建的历史和心理景观中。
二、《缓慢的发现》中对于“慢”的体现
(一)大海的“慢”
在书中的前半段,主角约翰·弗兰克林始终在海航中度过,他与大海、与海航乃至自身对大海的适应都反映了“慢”这一核心命题,亦是对“慢”的一种哲学探讨,展示了“慢”不仅是一种速度或节奏,而且是一种深刻的存在状态,对于感知、理解和与世界互动至关重要。在与海洋这个庞大、复杂且变化莫测的环境的相遇中,弗兰克林的“慢”变成了他的优势。
海上生活要求船员对恶劣天气和不可预见的情况迅速做出反应。然而,弗兰克林的慢节奏成了他的特色,他总是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决策。尽管这可能让他在紧急情况下显得反应不够迅速,但他的决策往往更考虑长远,因此更加稳健和有效。弗兰克林与海洋的互动超越了简单的征服关系。他的“慢”使他更能观察和理解海洋的节奏和模式,并且学会与之共存和适应。这种节奏感使他的航海探索尤其具有可持续性和耐心,他不是匆忙前进,而是与自然界的节奏保持一致。“慢”也表现在弗兰克林与他的船员的互动中。弗兰克林对人的处理采取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方式,与所在时代其他军官更加急躁、权威的风格形成对比,也让弗兰克林在艰难的航海旅程建立了船员对他的信任和忠诚。
弗兰克林的航海旅程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他的慢速节奏反映了一种内省的方式,使他能在长时间的孤独航行中深化自我理解和认识。此外,“慢”在大海中也体现了时间的相对性。海洋环境和航海的长时段强调了时间不是统一刚性的结构,而是可以伸缩和适应的。弗兰克林的“慢”意识使他在时间的流逝中占据了一种独特的地位,能够用不同的速度观察并体验生活。
在越来越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弗兰克林的“慢”显得尤为突出。在他面对大海时,“慢”成为一种生存策略,是深思熟虑、耐心等待的象征[1]。通过这些不同的层面和内在的哲学意义,纳多尔尼的《缓慢的发现》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和“慢”的故事,更提出了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批判,鼓励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更平衡、更有意识的节奏。
(二)冰原的“慢”
对冰原的“慢”的体现在此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冰原上的“慢”,不仅是物理环境要求的应对策略,也是一种内在时间感的哲学思考,而从描写模式层面来看,冰原的“慢”不仅体现在环境本身的恶劣与难以预测,还体现在主人公约翰·弗兰克林与这种环境互动的方式上。对于冰原环境的描写,纳多尔尼强调了时间感和动作的缓慢性,这无疑与探险者面对极端挑战时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冰原的变化缓慢而持续。温度的极端低下,冰层的不断移动,海冰的形成与裂解等过程是悄无声息且缓慢发生的,但却对探险者有着巨大的、致命的影响,由于冰原的严酷条件,探险队的行进速度必然受到限制。在寒冷、风暴和不稳定的冰面上行走或航行,需要极为谨慎,这迫使探险者放缓步调,以防发生意外。在无垠的冰原上,时间和空间的感受被扭曲,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微小、几乎察觉不到。这种孤立和缓慢的进程对探险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挑战。纳多尔尼通过弗兰克林的视角传递了一种被广阔、空旷和几乎静止的自然环境所包围的经验。
同时在北极寻找航道、踏上冰原意味着必须适应环境的节奏。在冰原之上的日常活动如搭建避风的帐篷,狩猎以补充食物,以及与同伴的互动都是在一个更慢的时间尺度上进行的。弗兰克林和他的同伴必须学会保持耐心,以持续生存,并迫使弗兰克林以非常沉着和深思熟虑的方式做出决策。每一步都必须经过仔细考虑,因为错误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四次北极之旅中,纳多尔尼始终将北极、冰原的描写作为体现“慢”的关键点,自然的“慢”、行动的“慢”与思维的“快”甚至是作者虚构而来的幻想的“快”形成了显著而独特的对比。事实上,作品中对弗兰克林在北极冰原商的生活描写较少,但并不代表冰原与“慢”无缘。即使从宏观角度来看,多次探险始终未能找到西北航道这一事件本身便属于“慢”因此冰原的“慢”更像是冰原对弗兰克林召唤的“慢”既要慢慢走、慢慢找,又要用自身的“慢”帮助弗兰克林逃离社会的“快”。
三、《缓慢的发现》中“慢”的原则与形式
(一)“慢”的原则
分析《缓慢的发现》中“慢”的原则,可以从主角弗兰克林的特质和经历来分析,亦可以从施得恩·纳多尔尼的写作视角来分析。
首先,身体机能特性。在弗兰克林的成长过程中,“慢”是他生理特质的一部分。他对周围世界的反应速度较慢,这在童年时期使得他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适应产生困难,成为他感到被压制和与众不同的原因。这种在生理层面的“慢”,导致他经历了外部世界的排斥与挑战,但也正是这种特质让他更加仔细地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从而在内心获得强大。其次,弗兰克林的慢速行动成了他生活和决策的方式,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在旁人看来,他的“慢”可能是劣势,但这种“慢”实际上变成了他在生活中逐步取得成功的策略。在求生存、友情、爱情和职业发展中,这种“慢”成了一种权力,允许他仔细权衡决策,并在极端艰难的探险环境中生存并取得成就。再次,精神气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弗兰克林的精神世界中,“慢”与自我追求存在一种激发的关系,表现为精神气质,与爱情、权力、对远方的征服等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个人身份的一部分。这种“慢”与社会中主流的快速节奏形成鲜明对比,最终让他在精神和社会层面上显得更加独特,并影响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此外,观念与规范性原则。对于主人公弗兰克林而言,“慢”逐渐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标志,表示他可以超越周围环境的限制,甚至能塑造出适应其慢节奏的环境。在文本层面之外,“慢”被提升为与“快”的文化原则相抗衡的力量,拥有其批判性和改革性的意义,这在当下高速、高压力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2]。最后,从作家施得恩·纳多尔尼的角度看,“慢”是一种文学上的构思和表现。它包含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叙事技巧和哲学思考,通过文学作品探讨了现实社会中忽略和未充分重视的价值。书中“慢”的表现是一种创新的叙事方式,挑战了传统文学中时空和事件的叙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世界的视角。
总体来说,施得恩·纳多尔尼通过《缓慢的发现》不仅讨论了“慢”在个体层面上的实用性和价值,而且探索了这一原则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反映和意义,提出了一种对传统“快节奏”文化的反思和批评。在这部作品中,“慢”不仅仅是行为和思想的速度,更是一种能够深刻影响个人身份、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的哲学原则。
(二)“慢”的形式
《缓慢的发现》通过其文学手法和叙事结构体现了“慢”的形式。作者施得恩·纳多尔尼不仅在内容上讲述了“慢”的原则,也在写作风格、人物描绘和情节发展也反映了这种的节奏。其一,纳多尔尼在叙事中刻意采用了缓慢的节奏来配合故事主题。他详细渲染场景、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制造出一种慢节奏的读书体验。读者被引导以一种沉思的态度来逐字逐句阅读,形成“慢”的通感;其二,《缓慢的发现》当中的语言通常是深思熟虑的,句子结构有时较为复杂,这要求读者花费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文字的含义。施得恩·纳多尔尼通过精确而丰富的语言来慢慢揭示情感和心理活动,促使读者去慢慢品味词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其三,主人公弗兰克林的性格和发展是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步展现的。读者可以跟随他的生命旅程,从一个反应迟缓的孩子到成为一个能够利用其生理缺陷的优秀海军军官和探险家,这种演变并非快速发生,而是通过与人物一起经历起伏和挑战而逐步展开的;其四,书中的情节不追求快速的转折和戏剧性的高潮,而是更专注于对细节的深入挖掘与长时间跨度的故事发展。这种结构本身反映了“慢”的原则,鼓励读者沉浸于故事的发展过程,而并非急于找到结果;其五,施得恩·纳多尔尼创造了大量的空间来让人物——尤其是弗兰克林——进行反思和内在对话。这些沉思的片段是对快节奏世界观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慢”的优点的直接展现;其六,“慢”的原则在《缓慢的发现》中常常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和元素来体现。比如缓慢穿梭于冰冷海域的航船、持久而艰难的探险旅程等,都在文字中形成了关于“慢”的形象代理;最后,“慢”的形式还表现在情感表达的深度上。书中的情感描述往往是复杂且细腻的,给予了人物之间关系和情绪变化以宽广的描绘空间,允许这些情感层面的发展匹配故事的“慢”原则。
这些具体的文学元素和叙事策略,让施得恩·纳多尔尼不仅在故事内容上探讨了“慢”的价值,而且还在小说的形式上充分体现了“慢”的原则,使《缓慢的发现》成为一部在多个层面上与速度和时间概念进行对话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小说提供了反思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视角,同时启发读者在个人生活中开始寻求和实践“慢”的价值。
四、《缓慢的发现》以“慢”反映的后现代美学特征
尽管《缓慢的发现》中的“慢”的原则有其明显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但在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时,同样可以从后现代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和艺术中的相对主义,对传统的叙事和权威性的怀疑,以及对于形式和内容之间界限的模糊处理[3]。纳多尔尼在讲述弗兰克林的故事时,并未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相反,通过弗兰克林对时间的非典型感知,重新组织和表达经历,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后现代美学中对传统叙事的解构。
“慢”在书中的体现是一种抗拒宏大叙事的表现,这与后现代主义对于宏大叙事的拒绝不谋而合。通过展现一个个体如何以不同常规的方式探索世界和个人经历,小说挑战了历史上总是聚焦宏伟事迹和传统英雄形象的记叙方式[4]。同时展示主人公个体独特的生存方式,小说体现了后现代美学中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迎合。这种对“慢”的庆祝,拓展了对个人与社会互动及其内在体验的理解,显示了复杂与不确定性的价值。同时在小说中,“慢”的原则挑战了传统的速度和效率原则,这可以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倾向于批判和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观,鼓励多元思考和自我觉察的反映。
虽然《缓慢的发现》不是典型的元小说,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含蓄地展现了自我参照性。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展现“慢”的原则,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勾勒出他自己对时间和叙事的理解,间接地对小说创作过程本身进行了思考和探索[5]。此外,后现代美学喜欢玩弄含糊和反讽。在《缓慢的发现》中,虽然主人公的慢速是其生理特征,但小说以此来强调更深层的哲学意义,即在追求成功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慢”可能比“快”更有优势。
因此,《缓慢的发现》对时间、存在和叙事的深入反思,以及对传统英雄故事和历史叙述方式的颠覆,体现了后现代美学的关键特征,如对叙事格式的挑战、对多样性的接纳和对传统价值的反思。正是这种综合了传统与新颖元素的协同,使小说成为探索“慢”的原则的独到之作,并借此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卢茨·科普尼克.慢下来:走向当代美学[M].王大桥,石甜,译.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20.
[2]黄玲.库切《慢人》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手法[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6):127-128.
[3]刘健.德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发展及其与战后德国社会历史的辩证互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3):109-117.
[4]杨娟娟.20世纪80年代后结构主义“反美学”的再审视——基于《十月》学派的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05):164-172.
[5]延永刚,齐素.互文性理论中的文学记忆维度[J].理论观察, 2023(05):151-155.
作者简介:
殷悦莉(2003.10-),女,浙江人,本科,研究方向:德语文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