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山林守初心 坚持绿色促发展

2024-06-17浙江省林业局科学技术处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林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林农林业

浙江省林业局科学技术处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编者按:

2023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三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的通知》印发,浙江省郭子武、喻卫武等7名林业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为充分展示他们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林草科技推广转化事业的工作成效和先进事迹,本期栏目特别介绍这7名浙江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以飨读者。

[郭子武:扎根竹林十五载 竹山变“金山”]

郭子武是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竹林培育专家,主要从事竹林可持续经营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包括笋用竹林退化机理及退化竹林恢复、笋用竹林污染土壤生态修复、高品质竹笋栽培等。

强力攻坚破难点竹为金,增产增效。带着对竹业的满腔热忱和矢志不移的斗志,郭子武兢兢业业地在竹子开发利用技术等领域不断探索。面对竹子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许多优良笋用竹“天种人收”、竹林效益不佳、市场供应期集中等众多困难,他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郭子武跑遍了全国20余个竹乡,调研笋用竹资源利用、经营水平及产量效益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发掘出亚热带地区分布广、产量高、效益好、出笋迟的四季竹、苦竹、黄甜竹。

针对浙江本土特色竹种高节竹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效益不佳的现状,郭子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和数次田间试验,攻克了覆土控鞭高节竹白笋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培育的高节竹白笋个大(单株笋重可达1千克)、色白、肉厚、味鲜,且笋期推迟15天以上,竹笋价格可达15元/千克,是普通高节竹笋的10倍以上,竹林效益增加超过300%。

推广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星火燎原。郭子武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竹业生产一线,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广特色笋用竹高质高效培育技术,手把手教导竹农如何留笋养竹,怎样伐竹挖笋,何时施肥灌溉。通过200余次田间技术指导,30余次技术培训开班授课,受训人员共计1500余人次,终于把特色笋用竹培育技术从书本上挪到了大地上,在亚热带地区推广面积20余万亩,竹林产量提升22%以上,效益增加15%以上,相关研究制订技术标准2项,获梁希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为了推广毛竹林下复合经营技术,打破竹农的固有认知,郭子武扔掉标本夹,拿起锄头,带头示范毛竹林内如何起垄、如何栽植、何时采收,对林农进行一对一现场示范、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目前,该技术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省推广应用面积5万余亩,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促进了毛竹林效益大幅度提升。

突破林地关键技术,扶摇直上。针对林地覆盖物存留、竹林退化日趋严重,乃至影响到区域笋竹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局面,郭子武及其团队经常连续作业。经过无数的实地作业,郭子武带领团队攻克了林地存留覆盖物腐解慢、土壤酸化的难题,筛选出了林地有机覆盖物高效腐解菌,并且研发出有机覆盖物促腐制剂,相关研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创新集成了土壤酸碱度调节、土壤物理改良、轮闲覆盖等为主要内容的退化雷竹恢复技术,抑制了雷竹林退化的趋势,促进了退化雷竹林恢复和竹笋品质的提升,有效保障了区域竹林系统安全。

郭子武团队通过田间施肥、控制试验研究,并结合竹林产量与品质变化,发现了雷竹弱喜铵的需肥特性,据此研发出氮磷钾养分配比、氮素形态配比、2年生立竹定点定量的精准化减量施肥技术,氮肥用量下降30%—40%,利用率提高50%。在中国雷竹主产区推广应用10余万亩,竹林产量提升22%,竹林效益增加18%以上,培育的高品质雷竹水果笋甜香味增加,酸涩味和粗糙度下降,品质明显改善。

为了提高毛竹林效益,郭子武更是带领团队走遍中国主要竹区的毛竹林,在毛竹林内寻找有自然分布、长势良好,且有经济价值的物种,探求毛竹林增产增效的良方妙法。先后筛选出了毛竹林下适生药用、药食同源功能植物多花黄精、披针叶茴香、草珊瑚、苦参等,并一举攻克了毛竹林下功能植物高效复合经营技术,竹林效益增加3200元/亩以上,该成果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重点推广的百项项目之一,获得了梁希科学技术奖,制订了林业行业标准。

初心不改,践行使命,为乡村振兴培养乡土“真专家”。郭子武主动要求下沉到竹业生长一线,担任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科技特派员,翌年参加浙江省结对帮扶团队,挂职保安乡党委委员、副书记。派驻以来,郭子武不仅带技术、项目帮扶地方企业发展,还邀专家、谋政策服务地方竹业。此外,郭子武将基层人才队伍培育和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6年来举办技术培训班10余期,进村入户指导80余次,先后培养出了祝严骏、陈芳根等省级林业乡土专家,另有3人获得省林业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真正做到了把技术从书本上搬到田间地头,把成果转化在竹农的笑脸上,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更重要的是,他指导建立的500余亩毛竹林下多花黄精高质栽培示范林,亩产2000千克以上,是派驻前的10倍以上,产值超过6.5万元/亩,亩年增效益达1.2万元,成为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的典型模式。

他牵头成立了江山市唯一的涉林专家工作站,指导建立江山市第一家传统黄精加工车间,实现年销售额100万元,直接助力了江山黄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中国黄精之乡”落地。截至目前,江山市黄精加工企业增加到23家,栽培面积1.5万余亩,产值3亿余元,实现经济效益1亿元,江山黄精产业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未来,郭子武将继续践行“做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的初心使命,扎根山区,服务林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林草科技力量。

[喻卫武:科技兴榧做大做强 服务林农造福一方]

喻卫武是浙江农林大学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林栽培、加工研究及应用推广工作,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期盼使青山更绿,让林民更富。

坚持创新引领,通过产业一线调研,探究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开展研发攻关,从源头创新保障技术先进性、适用性。针对浙江省发展较快的香榧产业品种单一、个体间丰产性能差异大、加工方式传统等问题,喻卫武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选育浙江省审认定品种6个,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发明专利7项,编制省级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及技术手册7部。开展的树形调控及充实期营养调控研究,极大提升了香榧产量、质量,合理整形修剪后的部分单株产量增加5倍以上;推翻“发酵、堆沤后熟”理念,提出生理后熟及开发定温定湿后熟方法;研制脱蒲机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研发红外测温法和水分快速测定法,明确香榧炒制过程中原材料含水量及炒制时间、温度,初步实现精准化控制;开发开口香榧、脱衣香榧仁新产品及加工工艺,提升产品整体质量,拓展消费群体。30年间,浙江省香榧面积从20万亩增加至90万亩,产量从1500吨增加至1.2万吨,产业提升对浙江省乃至中国南方诸多省份农村尤其是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倾力组织开展技术示范,通过建设高标准技术示范基地,以“做给农民看”的模式保障技术成果落地不走形,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从2010年起,喻卫武主持“香榧幼年林早实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等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个,浙江省本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个,提供技术成果、技术培训等支持地方林业推广部门,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4个。其中,2022年主持实施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建设的400亩示范基地,通过全面落实提高造林成活率、人工辅助授粉、促花保果、整形修剪、养分管理及重要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新造林生长量提高35%左右。200亩投产林2023年产量提高2—3倍,亩均效益7000—8000元,当年一产产值增加100万元以上。主持的相关推广项目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1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通过项目示范,极大地提升了香榧产业良种及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水平。

热心开展技术服务,在推广服务工作中,坚持和农户“打成一片”。2021年,安吉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反映当地海拔800米处有个基地,造林已15年,但一直没有产量,开花和种实膨大期会出现大量的落花落果,业主多次到林业局反映问题,但一直未能解决,希望能够得到技术支持。得知此事后,2021年,喻卫武在香榧开花前后两次来到基地,通过细致查看基地开花、二代果膨大、树体生长、土壤立地等情况,与基地管理人员就该基地近年香榧林土壤养分、人工辅助授粉、树体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的基地管理内容进行了详细交流。基本探明基地果量少的原因为浙北高海拔区域花期迟,外购花粉贮藏时间长,花粉生活力低造成授粉受精效果差;树形管理不当,树势强营养生长过旺,二代果膨大率低;高海拔区域空气湿度大,细菌性褐腐病、果腐病发生严重。同时赠送了新鲜花粉、组织整形修剪现场培训。2022年春季,喻卫武又先后两次奔赴基地,对春季花果期病理性落果防治进行指导,要求业主花前花后2次细致喷施四霉素、咪鲜胺,防治细菌性褐腐病及果腐病。最终,2022年该基地香榧增产明显。作为技术专家,喻卫武近10年来年均开展集中技术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林农逾万人,开展现场指导超100次,年均接受微信、电话等远程技术咨询100余次,服务的足迹遍及浙江省30余个香榧发展县市以及安徽、贵州、江西等香榧新引种省份。

积极响应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喻卫武担任浙江省个人特派员12年,团队特派员5年,宁波市科技特派员3年,分别被派驻文成县上林乡、遂昌县金竹镇、淳安县枫树岭镇、松阳县、宁海县。在不同的派驻地工作时,他根据当地实际,找准突破方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资源,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效益提升。2003年派驻文成县上林乡,基于当地杨梅产业有基础,利用科技局资助的重点项目,开展杨梅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为文成杨梅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派驻遂昌县金竹镇,针对当地主推产业——香榧起步较迟,缺乏主体等问题,倡导省县科技特派员联动机制,利用县级特派员了解当地乡情、民情,开展精准产业扶贫,免费赠送贫困户苗木,一家一户地上门开展技术指导。在淳安枫树岭工作时,针对林农后熟、炒制技术差的问题,首先开展定温定湿后熟、定时定温炒制技术传授,香榧质量提升显著,马上获得了林农信任。此后在开展整形修剪、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技术示范时,林农充分配合,示范效果良好。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喻卫武为派驻地争取浙江省26县市领雁项目1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项、县校合作项目5项、企业捐赠1次、经费500余万元,实现产业效益提升超1000万元。此外,喻卫武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3次,获宁波市优秀科技特派员1次,获文成县优秀科技特派员1次。

[沈剑:奉献青春 让科技推广助力共富梦]

沈剑,中共党员,现任浙江省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林业高级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长期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2003年、2005年先后两次担任金华市科技特派员,2009年起任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主持工作,2012年任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2014年起兼任金华市林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2018年任省林学会常务理事、金华市林学会理事长,2020年起兼任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工作以来,沈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获全国绿化奖章等省部、市级先进表彰,主持参与的中央、省、市林业科技项目并多次获梁希科学技术奖,省、市科学技术奖和浙江省科技兴林奖。自沈剑主持工作以来,金华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获各方肯定并先后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如202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森林浙江突出贡献集体,2022年被省林业局授予林业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林业技术推广突出贡献集体等。

着眼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套餐式服务。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林科院金华分院等科研机构,沈剑充分挖掘以香榧、油茶和花卉苗木为主的产业带资源优势,整合建设一批集立体种植、仿生培育和生态循环等先进技术的现代林业园区(精品园),总结研创如白鹭园杉木林仿生培育铁皮石斛、寿仙谷灵芝生态循环种植和锦林佛手“花卉+文化旅游”等10组套餐式复合经营示范典型,供学习借鉴,并推动1.2万亩林地从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

着眼基层生产实际,提出菜单式服务。沈剑从当地林情出发,科学分析土壤、温度、气候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把林业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组织指导各级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制定“个性化”产品和“菜单式”技术方案,使林业实用技术“带露珠、接地气”,为区域性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更多的生产方案。比如,仅林下套种模式,便制定出金华市婺城区套种多花黄精、武义县套种山稻、磐安县套种三叶青、义乌市套种竹荪等多种标的林产品栽培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因产品单一而导致的区域性同质竞争,较好地规避了市场风险。

着眼林区精准帮扶,实现订单式服务。鉴于林业产业入行门槛低且适合贫困群众一家一户经营的特性,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近三年,沈剑组织并指导全市林业技术人员共为200余名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通过香榧高效栽种、林下发展中药材及竹林覆盖等技术和项目扶持,实现了林地亩产1万元以上甚至2万—3万元,贫困户“山上就业、门口脱贫”已不再是奢望。

织好推广队伍网,架起“一对一”服务桥梁。沈剑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精干高效”的要求,组织建立完善首席专家为龙头,以林技指导员和责任林技员为骨干,以林技推广能手和乡土专家为补充的新型林技推广网络,架起“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目前,金华市共聘首席林技推广专家128名、责任林技员和林技推广能手603名、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7人、省级林业乡土专家45人、市级林业乡土专家153人,并充分推广运用浙江省林技通APP和金华市400余名乡镇林技员,实行联村、联户、联基地服务,畅通“一对一”服务渠道,切实解决了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

织好技术服务网,架起“手把手”帮扶桥梁。近3年来,以省、市林业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共举办“一亩山万元钱”实用技术培训68期,培训林技员和农民5000余人次;编印发放毛竹、油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宣传册5万份,让这些新技术传播至百村千家万户,切实发挥林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在兴林富民中的作用。同时,沈剑全力支持林业乡土专家方永根开展杜鹃花育种关键技术攻关,选育的4个杜鹃花品种2万粒种子随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开启杜鹃花太空辐射育种新时代。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被评为国家、省级林业乡土专家,作为乡土专家代表成为一名优秀的林业高级工程师。

织好科技示范网,架起“点对面”辐射桥梁。在重视点上经验培育的同时,沈剑持续推进面上的示范推广。依托现代林业园区(精品园)、合作社、大户这些“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效集约的示范典型,并创新“科研单位+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网商+农户”等不同模式的推广示范网,加快新型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如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林科院专家指导下,利用油茶幼林套种山稻进行立体复合经营,仅武义县便推广种植面积5530多亩,实现了以耕代抚、以长补短,该项复合经营技术已辐射江西、福建等省份25个县(市),发展面积达1.8万亩。

织好食安监管网,架起“山到市”安全桥梁。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质量追溯、企业诚信、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林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全面落实食用林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工作,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近3年,完成食用林产品抽检1108批次,合格率99.7%,确保了广大群众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庆期间的食用林产品安全。同时,总结“森山铁皮石斛”“寿仙谷灵芝孢子粉”等品牌推广经验,整合低小散品牌,推进区域性品牌共创共享,培育壮大金华特有品牌,如金华市自主培育的“盛博奥”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市值达22.09亿元。

[邱智敏:科技为先 以人为本 走好“两山”路]

邱智敏,中共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1998年7月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1998年8月—2007年7月在台州市路桥中学从事后勤绿化工作,2007年8月选调到台州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2011年任副站长,2015年任站长至今。邱智敏坚持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风正派、敬业爱岗,现为台州市林技推广带头人。从业25年来,有3项林业科研成果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2项发明专利和4项植物新品种权,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业图书3本,先后荣获浙江省绿化奖章、美丽浙江建设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省部级荣誉3项。

植树造林,林技当先。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技术。容器苗与裸根苗比较,具有须根多、根系发达且受基质保护、运输过程中不易失水、保管方便等优点,对造林季节和时间选择要求相对宽松。邱智敏组织台州市每年培育轻基质容器苗400多万株,建成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1家。台州市山地造林容器苗使用率达98%,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平均提高15%。此外,还开展了珍贵彩色容器苗赠苗造林行动,及时做好计划分解、提苗、用苗监管等工作,为国土绿化重点工程提供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苗木。2009年以来,向下辖各县(市、区)共赠送容器苗达380万株。

精研推广优质阔叶林培育集成技术。阔叶林是浙江省地带性植被,生态功能明显优于针叶林。针对台州市森林质量不高、针叶林比重过大、林分结构不尽合理等实际情况,2010年以来,邱智敏组织开展“优质阔叶林培育集成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投入资金120万元,推广封育改造、疏伐改造、补植改造和人工造林4种阔叶林培育技术,建立示范基地0.58万亩,辐射面积1.1万亩。经过3年实施,台州市森林类型结构得到调整,林分质量提高,森林景观得到改善,提高了预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的能力。项目实施期间培训林技人员和造林专业队施工人员226人次。

一亩山万元钱,兴农惠农。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参谋。2018年,邱智敏发文起草了“一亩山万元钱”富民行动,立足生态化经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大力推广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同时督促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出台扶持政策,为林农提供实惠。通过试验林下套种黄精和三叶青等中药材,以及油茶、特色经济林高效栽培等技术,共建成示范基地39.8万亩,参与农户8.9万户,实现产值25.7亿元,有力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

推广油茶良种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良种是确保高产的首要条件,2009年以来,积极推广长林系列油茶良种苗,一是抓好种源管理,油茶采用芽苗嫁接繁育,穗条必须来源清楚。二是抓好苗木管理。结合种苗生产,到育苗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三是抓好质量检查,确保苗木合格率。在造林时节,对起苗后、未造林的苗木进行检查,确保苗木出圃合格率达100%。四是抓好行业管理。要求油茶育苗企业严格执行“四定三清楚”、苗木标签等制度,确保档案齐全。此外,还做好了油茶良种苗调剂,要求造林单位到省良种苗定点苗圃购买,苗木销售情况做好登记备查。台州建成省级油茶良种苗定点生产企业2家,出圃长林系列油茶良种苗1500万株,建成高产基地6.7万亩,改造老油茶基地2.2万亩。

技术推广,做好服务。负责台州市林技推广和林学会工作。台州市实施以责任林技员、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林技指导员为核心的台州市林技推广责任制度,认真履行“组织、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紧扣林情林时,及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到乡到户、到山头地块,采取现场讲解、操作示范等多种形式传授林业实用新技术,发放技术资料,推广林业适用技术。认真组织科技下乡和台州市林业科技周活动,采取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发放资料和赠送苗木等形式,深受林农欢迎。组织“浙江省科技兴林奖”成果报奖和林业科技论文评奖等工作,为全市会员做好服务。组织绿化造林设计、施工、监理资质核定,累计核定45家,年审65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开展台州市林业科技成果汇编。收录台州市林学会会员发表的论文、林业科技成果等资料,汇编出版作为林业科技用书发放给会员,反响良好。积极开展林业科普宣传,采取现场宣传、广播电台节目等方式,大力开展森林碳汇、珍贵彩色树种等林业科普宣传。邱智敏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编写出版《走进森林》《森林台州建设理论与实践》等林业科普图书,印刷3000余册,其中《走进森林》获得梁希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被台州市图书馆收藏。

[柳丽娜:扎根大竹海 掘出致富经]

2011年,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柳丽娜来到安吉,小女生勇闯大竹海,利用自身专业做好林业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为这片100百多万亩大竹海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直奔最后一公里,项目支撑助林农。柳丽娜工作第一站就是到山川乡林业工作站当一名林技员,每天除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外就是喜欢跟村里农户聊天,问问农户毛竹林经营情况,毛竹笋的产量以及遇到的困难。谈话间不仅能及时了解林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能知道他们对技术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提高,毛竹材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竹林经济效益下降,安吉竹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为解决竹产业效益低问题,柳丽娜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2018年,柳丽娜申报中央财政项目《毛竹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安吉推广实施。2020年,申报中央财政项目“毛竹林下竹荪等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实现安吉第一次规模化实施毛竹林下食用菌种植。

危急时刻显身手,贴心服务解民忧。2013年7月,安吉县经历了气象站建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高温,竹林灾害严重。为了全面了解灾害对整个安吉县毛竹林造成的损失,进行了高温灾害调查,柳丽娜在十余天时间内每天冒着40℃高温对13个乡镇进行灾害调查,并撰写了《安吉县毛竹林高温干旱灾害调研报告》。同时,依托省级林技推广项目《毛竹林高温干旱灾后恢复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培训林农300余人次,带动林农开展灾后自救,尽快恢复竹林生产。2019年7—8月,安吉发生了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即将采收的黄精块茎大面积积水腐烂,造成90%以上的黄精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柳丽娜积极服务种植户,指导种植户在毛竹林下种植黄精,避免再次损失。

2022年,因8—9月笋芽分化期干旱少雨,导致冬笋产量低,冬笋价格上升,平均每斤达到30元,林农对笋用林培育的热情高涨。柳丽娜针对林农笋用林培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给8个村100多名农民开展笋用林培育现场培训,指导林农通过技术措施提高下半年冬笋的产量。

三产融合求发展,林药结合共富路。新技术落地以及新技术的推广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一项新技术在合适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安吉作为全国旅游百强县,休闲旅游产业已成为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柳丽娜总结中草药和食用菌林下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向民宿农家乐业主推广森林养生食材新品种的建议,并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试点。项目通过向民宿业主提供种子种苗,引导工商资本直接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实现产销结合,丰富乡村旅游的体验元素同时,引导林下经济产业从当前单一的职业农民栽培种植模式,向一三产融合、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方向同步发展。试点之一的景溪村利用采摘体验、网红直播带动等各种形式,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体验内容,打响了品牌,更给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收益,80元一筐的竹荪蛋成为供不应求的特色农产品,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心系林农勤调研,硕果累累促转化。从事基层林技推广工作12年以来,在安吉林业产业发展不同时期,柳丽娜都保持着调查总结的习惯,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撰写了《浙江安吉县毛竹林业园区现状调查及分析》《浙江安吉县毛竹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等多篇调研论文,希望为安吉竹林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中央、省级科研推广类项目“毛竹林高温干旱灾后恢复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等20余项,推广毛竹配方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高效笋用林技术、一竹三笋栽培技术、毛竹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毛竹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等新技术10余项,推广高效笋用林面积1万余亩,推广发展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大球盖菇等林下经济1.2万亩。依托项目开展林农培训,培训人数累计3000余人次。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林业科研工作,配合做好高校科研院所在安吉的各种实验,先后参与铁皮石斛的引种试种、毛竹林七叶一枝花试种等工作,并参与“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浙江浙西北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申报建设等工作。先后入选2016年度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后备人选,2017年度安吉县第六批学术技术培养人选,并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林技推广员”,全省林业科技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在林业新技术推广的道路上,有困难也有挑战,柳丽娜扎根在这竹海间,不畏艰辛,不停地探索,以自己微小的力量为更多的林农服务,为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俞伟钢:廿六年如一日 不忘初心守望林]

市级林业工作先进个人、“五好”共产党员、浙江省绿化奖章……绍兴市新昌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俞伟钢办公室的文件柜里陈列着一张张奖状,那是他26年如一日,长期坚守在林业生产第一线,踏踏实实为林农服务的真实写照。

扎根基层,服务林农不遗余力。俞伟钢1997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昌县巧英乡政府工作,2010年正式调入新昌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任中心主任、林业工程师,主要负责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服务林农无小事。在担任巧英乡林业技术人员期间,俞伟钢指导实施毛竹林丰产技术推广和低效竹林改造工作,在溪口村建立起了1000亩的毛竹兴林富农示范基地,培育各种毛竹加工企业35家。2000年,上三坑村发生了华竹毒蛾危害,俞伟钢深入受害竹林采集标本,送至县森防站进行检测,并采用烟雾喷施防治方法,有效地遏止了大面积危害的发生。

攻坚克难,重大项目不负众望。2012年,俞伟钢参加浙东引水与水资源配置及曹娥江防洪治理的重要工程钦寸水库建设项目,2012—2016年,负责新林乡曹州村、上祝村、胡卜村三个移民村的青苗评估。抱着对移民负责的态度,俞伟钢严格按照评估程序进行操作,精确测量每一棵植株的直径。尽管需要评估的苗木数量庞大,但需要测量的地方一个都不会落下。因时间紧迫、工作繁重,为确保按时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俞伟钢经常冒着酷暑、严寒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青苗评估登记工作,他的工作获得了广大移民、村干部、移民干部及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今日新昌》发表了题为《钦寸水库青苗评估员的一天:尺尖下的公正》的报道,为俞伟钢等青苗评估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点赞。仅2020年一年,俞伟钢就为新昌工业园区、高新园区、企业、村等40多家单位工程项目建设占用林地审批编制使用林地报告59个;协助林政、林业派出所查处滥伐、盗伐案件20多起。

兴林富民,共富路上再建新功。2010年,省林业厅(现省林业局)下达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要求。2010—2017年期间,俞伟钢长期带领技术人员深入项目第一线,对于需要发展地块进行核实丈量,提前做好规划和检查验收。8年来共计指导和实施木本油料作物的推广2万余亩,引进和推广油茶长林系列新品种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4个,培训农户1000多次。

2018—2020年绍兴市开展深化“一亩山万元钱”兴林富民五年行动计划,俞伟钢根据自身工作职能,指导并实施建立多个示范基地,领衔完成科技项目,培育林业专家,积极为相关科技推广工作添砖加瓦。在全县范围内指导建立林下三叶青复合经营、茶叶套种香榧复合经营、香榧高效生态栽培、薄壳山核桃高效生态栽培等模式示范基地20多个,面积达6.95万亩,累计完成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业科技项目1项、县林业科技示范试验项目10个,帮扶和培育各类林业乡土专家8人,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3人、市级1人;为示范户下乡指导100多次,发放林业实用技术资料及林业防灾救灾手册万余份。获得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首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香榧类二等奖1项。参与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坚果采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新产品开发》项目成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编写《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书籍1册。帮抚企业申报取得象牙榧新品种1个,发表论文4篇。

2021年8月,俞伟钢被借调至新昌县共创共富专班,负责绿色共富低效林改造相关技术工作。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俞伟钢经常深入田间地块,实时指导香榧种植。目前全县已完成签约低效林流转可种植香榧土地面积9.5万亩,已种植香榧3.5万亩,推广象牙榧、珍珠榧等最新优良品种5050亩,培训种植工、项目工程监理等人员1260多人次。新昌县低效林改造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高度肯定和批示:“林业增效富民大有可为,请省林业局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加强指导”“请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财政厅持续关注指导、支持、推动”“新昌做了大家想做却没有做的事”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服务林农共富路上,俞伟钢将一直与林农同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柴茂林:耕林播绿三十载 柴茂林丰慰人心]

他仿佛生来就与林业有缘,柴茂林顾名思义,柴茂林丰。从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毕业时,班主任李勇华老师为他毕业题词,愿“林茂粮丰”,三十多年来,为了当年这个理想,柴茂林在江山大地上耕林播绿,如今的多娇江山秀美风光,柴茂林可谓功不可没。

理论引路现场指导,绿美乡村出实效。2003年,浙江省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时任江山市林业种子种苗管理站副站长的柴茂林,专门负责乡村绿化工作。为迅速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根据村庄不同类型,分类指导,齐头并进。

贺村镇湖前村是个典型的养猪村,整个村仅有一棵老樟树,启动村庄整治的2003年春,村里唯一的大树因病死亡。为迅速改变村里的面貌,柴茂林与村支书徐建华以及村两委一班人充分调研,详细分析村里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迁出村庄内部的养猪场,在村外的山上新建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养猪场,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为系统开展村庄绿化,按照“村庄整治、绿化先行”的思路,对湖前村整村进行了绿化设计,从广场绿化、通道绿化、水体绿化、庭院绿化、周边山体绿化进行全方位规划。按照“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彩”的规划理念,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实施,湖前村的村庄面貌得到迅速改变,适应村庄环境的乡土树种在新的环境内茁壮成长。同时列入试点的其他4个村同步推进。2004年,永兴坞村、日月村、白沙村、花园岗村、湖前村5个村分别被评为浙江省绿化示范村、衢州市级绿化示范村。

为迅速普及村庄绿化技术,柴茂林编写了《村庄绿化手册》乡土教材,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村庄绿化技术培训,培训到村组骨干,全市参加乡村绿化培训的学员达5000多人次。江山市村庄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有一年,柴茂林来到原何家山乡荷塘村,村支书宁建德诉苦,村集体经济差,买不起大树苗。柴茂林推荐了“杂交马褂木”的苗木,这种树既速生又抗病,可以用一年生的苗种植行道树,且每棵树只要1元钱。十几年过去了,当年1元钱的杂交马褂木苗纷纷长成参天大树。

2008年江山市成为首批浙江省森林城市,2018年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柴茂林的《村庄绿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得2008年浙江省“科技兴林”二等奖,《村庄绿化模式技术研究技术应用案例》入选中国林学会林业领域技术应用案例。

因地制宜精选产业,林农增收路子宽。近年来,由于竹木价格低迷,山区群众收入减少,柴茂林急群众之所急,带领团队努力寻找林下增收的新路子。通过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联系交流,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增收的新思路。2009年春,柴茂林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了毛竹林下套种试验。选择毛竹大乡保安乡林下试种黄精、红茴香、草珊瑚、茶叶、苦丁茶等多品种林下经济试验。实验林地林下种植多花黄精效果较好。于是,柴茂林积极向上争取林技推广示范项目,近年实施的《江山市毛竹林下多花黄精集约栽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甜柿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江山市展飞家庭农场多花黄精基地获得2021年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科技推广高质量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7月,江山市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黄精之乡”称号。

全力以赴保供油茶,粮油安全有保障。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粮油上山成为林业战线的新课题。江山市是油茶主要产区,有油茶林面积10万亩。近年来,柴茂林积极开展良种油茶种植和油茶低产林改造工作。目前全市已新发展长林系列良种油茶3万多亩。每年组织全市油茶种植大户开展油茶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和现场会,传播油茶生产新技术。

为顺利组织实施油茶低改,柴茂林经常深入油茶生产重点产区,召开座谈会和培训会,由于山区林农白天有工作,他常选择晚上开座谈会,与农民交心交友。并带领油茶种植户到油茶重点县常山县参观学习,解决油茶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为探索更加高效的助农增收渠道,近年来,在江山市万琦家庭农场、江山市管然家庭农场、江山市善谷家庭农场等开展油茶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生姜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提高油茶综合效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扎根基层、传授技术,服务百姓。多年来,柴茂林把林业科技服务作为自己执着追求的事业,始终牢记并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为江山林业增光添彩。他在工作上任劳任怨,生活上朴素简单,他的事迹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林业科技推广战线上的标兵。

猜你喜欢

林农林业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究
加强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提高林农创业意向对策的思考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