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伉俪”比翼双飞建新功
2024-06-17
他们是奋斗者,也是情深意切的夫妻,他们携手并肩,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着劳动者的华章。他们的故事,是一曲劳动赞歌,回荡在时代的每一个角落,展现着奋斗者的风采。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劳动精神的真谛。
我们又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这些劳模夫妻致以崇高的敬意,学习他们的精神,汲取他们的力量,共同为梦想而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球场伉俪”的校园足球梦
30余年,一对夫妻,只做一件事,双双成了劳动模范——丈夫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妻子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荣誉。他们就是上海的女足青少年人才培养伉俪——张翔和钱惠。
1993年,退役后的钱惠在上海普陀区创建首支学生女子足球队,张翔亦投身足球教育,两人携手合作,分工明确:钱惠负责小学启蒙,张翔则专注中学培养,为高校和职业球队输送人才。
初期,面对足球不被广泛理解的困难,张翔立下军令状,承诺五年内让球队跻身全国前三。经过精心指导,2003年,张翔带领的球队代表中国二队在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上获得季军,为女足成为学校品牌项目奠定基础。
只是,体教融合之路并非坦途,布点学校的变动、孩子的升学问题等都是挑战。但张翔与钱惠通过多方协调,并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成功解决难题,逐步建立起小学、初中、高中的宝塔型培养结构。
张翔钱惠夫妇一致认为,好教练不仅要在绿茵场上教学相长,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钱惠如慈母般关怀学生,张翔则像严父,关心学生的未来出路。虽偶有分歧,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夫妻二人共同关注的话题。钱惠告诉记者,除了在训练场上为人师者外,身为教练有时也需要扮演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谈及未来,张翔与钱惠坚定地将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作为毕生事业。钱惠已将人才选拔延伸至幼儿园阶段,并重视年轻教练的培养。经过三十余载的细心耕耘,张翔与钱惠培育的学生中有20余人入选国家队,40多人进入上海市队,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逾70人。
如今,夫妇俩的梦想是培养更多学生进入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实现体教高度融合。他们的付出与坚持,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足球事业贡献了力量。
沙枣花下的“爱心路”圆了致富梦
在新疆阿拉尔的广袤大地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寇晓燕夫妇如沙枣花般坚韧而美丽,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一段致富传奇,更用爱心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
作为上海支边青年子弟,寇晓燕本可以返回繁华的大上海,她却选择留在兵团,扎根在这片养育她的土地上。2011年,寇晓燕与丈夫徐云义承包大棚温室,开始特色养殖的探索之路,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财富增长,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他们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大胆探索,创办了“阿拉尔市锦绣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职工共同致富。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寇晓燕又看到了新商机。她投资建设了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为团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寇晓燕夫妇的致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引进新技术,探索新路子,为团场发展设施农业开辟新道路。他们的合作社成为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典型示范,为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致富之后,寇晓燕主动与贫困职工结对子,从资金到技术,从种植到销售,都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职工成为种植能手,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寇晓燕夫妇的致富梦想已经实现,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将继续带领身边更多的职工群众共同致富,用爱心和行动书写更多美好的篇章。他们的故事,就像那沙枣花一样,在阿拉尔市的大地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夫妻档在“洼里”种出了“亿元村”
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曾是一片贫穷落后之地,如今却以“亿元村”之名闻名遐迩。这一华丽转身,离不开一对劳模夫妻刘向东和赵霞的引领和奋斗。
刘向东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洼里村党支部书记;赵霞是全国劳动模范,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他们放弃外面的优渥生活,选择返乡助力家乡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土地。
夫妻二人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吸引了全国知名的农业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发新技术。他们联合研发了“智能叶菜种植床”、成功创新10层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了农业工厂化、生产智慧化,建成了高质高效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
在劳模夫妻带领下,洼里村逐渐发展成一个集休闲采摘、观景垂钓、蔬菜加工和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园区内设施先进,技术领先,有机蔬菜产量高、品质优,年产值可观。随着养殖、研学等产业的不断发展,洼里村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实现了年收入过亿元的壮举。
除了带领村民致富,这对劳模夫妻还注重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他们投资改善基础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让洼里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刘向东和赵霞的故事传为佳话,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他们的引领下,洼里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劳模夫妻街头救人,善举温暖一座城
不久前,安徽省劳动模范纪鸿与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艳梅夫妇因在街头救助交通事故受伤女生的善举,再次成为合肥市民的骄傲。这对模范夫妻的义举不仅感动了受伤者,也温暖了整座城市。
4月13日下午,纪鸿与董艳梅在芜湖路孝肃桥头偶遇一起交通事故。他们立即上前,发现一名骑电动车的女生受伤倒地。纪鸿迅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二次事故发生;而董艳梅则紧握住女生的手臂,按压虎口,让她保持清醒,同时让旁边的汽车车主拨打120求助。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董艳梅细心地发现女生头部流血,便用自己的胳膊垫高女生的头部,用纸巾为她擦拭血迹。交警和救护车到达后,夫妇二人将女生顺利交给医护人员,才放心离开。
据了解,董艳梅和纪鸿夫妇都是合肥本地人,经营着一家民营企业。他们长期以来热心公益,多次参与救助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说起平常献爱心,董艳梅的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这么多年以来,大到给受灾地区捐赠物资,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小到背身体不适的路人下山,太多了。”纪鸿还是肥东县劳模爱心服务队的发起人,“我们就是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中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