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泥块 大历史

2024-06-17幼吾

中华瑰宝 2024年6期
关键词:封泥泥块官印

幼吾

2024年初,河北曲周博物馆对外展示了一枚最大直径约4.2厘米,厚约0.64厘米,重约8.9克的汉代封泥。这枚封泥系从民间搜集而来,因其正面印有汉隶“曲周侯印”四字,故被称为“曲周侯印”封泥。

“曲周侯印”封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发现的第一件明确载有“曲周侯”字样的文物。史载确有“曲周侯”其人。《史记》记载:“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岐。”曲周侯名为郦商,秦末揭竿起义,后追随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封郦商为曲周侯,其封地在曲周(今河北邯郸曲周县东北)一带。曲周侯所在封地亦被称为曲周侯国。汉武帝时施行推恩令,废国立县,遂改曲周侯国为曲周县。

“曲周侯印”封泥是佐证曲周县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实物,对研究当地历史、古代官吏和封检制度,以及书法、篆刻艺术等皆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封泥这类文物的关注。封泥虽小,乍看毫不起眼,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何为封泥

封泥,是指中国古代用于封缄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后汉书》记载:“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这是“封泥”二字在史料中的最早出处。

春秋末期至汉魏时期,简牍是主要的文字信息载体,封泥便是用于封缄简牍之物。为了防止政府公文在传递过程中被他人私拆偷阅,朝廷采用封泥保密方法,即在捆绑简牍的麻绳系结处封上胶泥,再在泥上钤上封印,之后以火烤胶泥,使其干硬,方才呈送出去。要想阅览此文件,须先敲开封泥。因装放简牍的木盒中间带有凹槽,故最终成型的封泥多呈不规则圆形。《吕氏春秋》云:“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圆则圆。”

古代封泥主要用于政府公文往来,用以钤印的胶泥一般由政府特制,并装于青铜所制圆筒中,可随身携带。南北朝后,随着纸张逐渐普及,封泥之制遂废,故现存封泥多为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官印封泥。山东临淄为近代以来出土封泥数量较多的地区,自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地已出土封泥2000余枚。这些封泥年代从秦代跨越至东汉时期,多数属西汉早中期,且大部分为官印封泥,私印封泥较少,如齐王国官印封泥、齐国属县官印封泥、齐国乡亭印封泥和汉中央官印封泥。

封泥之学

学界对封泥的研究起步较晚,金石学家最先认识到封泥的珍藏价值,但他们最初将其误认作印范。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云:“封泥之出土,不过百年内之事,当时或以为印范。及吴式芬之《封泥考略》出,始定为封泥。”

清代晚期,金石学家龚自珍、刘喜海等人收购了一批比铜钱略大并刻有文字的泥块。这批泥块来自四川,是一名农夫在田间挖山药时偶然挖出的。一位古董商收购了这些泥块,又将其带至北京。当时,龚自珍、刘喜海等人看中了这些泥块,认为它们可能是古时用来铸造印章用的“印范子”,便从商贩手中买回多枚珍藏。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才将这些“印范子”与史料所记载的封泥联系起来。

20世纪90年代,封泥的价值始被人们所知。不少民间收藏家自愿将自己珍藏的封泥捐献给国家。其中,陕西西安地区的一批秦封泥引起了当地考古人员的重视。西安文物部门根据这些民间收藏家所提供的线索,在封泥的来源地—西安北郊相家巷村进行了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这也是考古史上首次针对封泥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果然,工作人员在该村发现了大量秦封泥遗存。

为何相家巷村会遗存如此众多的封泥?相家巷村位于渭河南岸,是秦代都城咸阳渭南宫区故址的一部分,曾是秦始皇的居住和办公之所。此处曾公文往来频繁,故能留下大量战国晚期秦国和秦代的官印封泥。在相家巷村出土的秦封泥中,较为知名的是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的5枚秦封泥,即“右丞相印”封泥、“廷尉之印”封泥、“四川太守”封泥、“少府”封泥和“西盐”封泥。这5枚封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5枚封泥加盖的均是秦代官印。“右丞相印”封泥乃秦代最高级别官员—右丞相的官印钤印后所留下的封泥,直径2.5厘米,厚0.5厘米,印小篆“右丞相印”四字,字迹完整。在其他4枚封泥上的文字中,廷尉为秦代官名,掌刑狱,主管司法;四川太守是秦代泗水郡最高行政长官;少府为皇宫事务管理部门长官;西盐是秦时设置于西县的主管盐税的官署。在5枚封泥中,唯“右丞相印”封泥体型稍大,由此亦可见右丞相印的级别之高。

封泥价值

封泥虽是秦汉流行之物,但本质上属于古代公文“废弃物”,其材料为陶土,并无特殊之处,为何在今日却价值极高?

20世纪90年代末,西安秦封泥出土时,其价值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秦始帝陵博物院荣誉院长袁仲一说:“这是秦汉历史、考古学及中国古代职官、地理研究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极其重大的发现。”历史学家李学勤说:“这次世纪末秦封泥的大发现,可以与云梦秦简的发现媲美,是秦汉历史、考古工作者做梦都不敢想象的收获。”

从以上两位学者的评价可知,封泥的主要价值还是体现在历史研究方面。与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不同,封泥具有突出的实用功能,它与玺印之使用相辅相成,且后者的使用及其征信、标记功能均可借助封泥这一形态表现出来。如秦封泥上体现出的完整的官职或官署名称及县名,构成了一个“百官表”,对于研究秦官制、郡县制、行政地理和印章制度的实际面貌具有重大价值。

从艺术角度而言,封泥为研究汉字和篆刻艺术提供了研究实体。纵观不同时代之封泥,可发现封泥所体现的印章外部形状和篆刻形式直到现在还基本上被沿用,封泥上的古代官印文字雕刻规范,密度均匀,方正规矩,其线条形态、边沿样式等皆可为后世提供临摹范本和参照。

猜你喜欢

封泥泥块官印
不同盐度固结黏性泥沙的冲刷试验研究
战国封泥
秦封泥选
新莽封泥选
东汉封泥选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花泥块扦插三角梅
对《建设用砂》中泥块含量的意见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西夏官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