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尧坝:川南民居活化石

2024-06-17马恒健

中华瑰宝 2024年6期
关键词:川南油纸伞老街

尧坝有『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之盛名,这里不仅有近六万平方米的古建筑和古街道,还诞生了王朝闻、凌子风等文化名人,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尧坝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四川合江的尧坝古镇,曾经是著名的民俗影视基地,《大鸿米店》《山风》《泸州起义》《英雄无界》等10余部影视片中的不少场景便取自这里,这为本就具有浓厚历史感的尧坝增添了几分时代文化底蕴。

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

据考证,在唐代,尧坝的居住者主要是瑶族人,因而被称为“瑶坝”。宋元时期,越来越多的汉族人自北向南进入尧坝,瑶族人逐渐向云贵高原山区迁徙。汉族人因祟拜尧舜,便将“瑶坝”改为“尧坝”,一直沿用至今。

尧坝是泸州与赤水的中转点,位于沟通川南与黔北的重要通道上。尧坝形成场镇的主要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到最初的驿站。在古代,尧坝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驿站,川陕的布匹、食盐、桐油南运,黔滇的竹笋、药材北调,都要途经尧坝。北宋皇祐年间,这里又成为夜郎古道上的军事要塞。及至清代,尧坝发展为一个商贾云集、远近闻名的集镇。

在古镇南端,位于尧坝老街街口的武进士牌坊是尧坝的标志性建筑。进士牌坊是封建社会科举成就的标志,是族人及乡邻的荣耀。这座武进士牌坊修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是嘉庆皇帝为褒扬武科进士李跃龙而特敕修建,为川南独有。

武进士牌坊采用仿木石结构,为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通宽8.8米,通高7.8米,进深2.1米,有三道门、四个门柱,匾额和题字保存完好。中柱正面有一副楹联:“对天仗以呈能,勇冠貔貅之队;戴宫花而焕彩,荣耀桑梓之邦。”中柱背面亦有一联:“宴预阴扬,银榜金花初得意;名题雁塔,铜筋铁肘尽称奇。”

穿过武进士牌坊后,脚下便是老街光溜溜的青石板路面了。全长1000多米的老街,倚九龙聚宝山蜿蜒,路面坡度舒缓。街道两侧排布古朴典雅的木结构建筑,临街为商贸店铺,店铺后面为四合院民居。

在老街徜徉,随处可见民居窗棂上雕镂的花鸟虫鱼,宫庙戏楼的飞檐翘角,以及封火墙的优美弧线,令人顿生穿越历史、时光倒流之感。如今古镇遗存的2000余间小青瓦房,具有显著的清末民初川南地域特色,被称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

与众多空心化古镇不同的是,尧坝的大多数居民是当地人,古镇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大多数店铺售卖的是当地特色商品,油纸伞、竹麻鞋、竹编、黄粑、苕丝糖、红汤羊肉……这些传统业态,与百年前几乎无异。

尧坝老街另一颇具特色的街景,是每到赤日炎炎的夏季,居民们便用竹竿撑起一张张竹席,从屋檐伸向街心,以遮阳挡雨。若遇阴天,人们便将竹席卷起,挂在屋檐下,不碍观瞻。有的店主还颇有创意,将店招用大字书写在用竹篾编制的箩兜、斗笠上,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老街的街口,坐落着美学家王朝闻的故居。穿过故居的门廊,是一个作为通道的小天井。天井里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使故居显得雅致且深邃。一般来讲,建房在前,植树在后,因此仅凭树干的两人合抱之粗,便可知房屋岁月的久远。

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王朝闻故居,在当年堪称深宅大院。院内主人的日常饮食起居、休闲娱乐的基本配置,如正堂、天井、客厅、卧室、书房、戏楼及作坊等一应俱全。王朝闻祖上传下来的书斋、厅堂乃至灶房、猪圈,均保持着旧貌。戏楼饰以精美的木雕,花草虫鱼栩栩如生;正堂中供奉有神龛和神案,左右各放一把太师椅,可见当年书礼家风。王朝闻少年时代使用过的碾子、龙骨车、簸箕、蓑衣、斗筐、锄头、犁耙等,陈列于作坊室里。

电影导演凌子风的故居则背靠小山,现存房屋4间,房顶覆有小青瓦,院内有茂林修竹,环境清幽雅致,富于文雅气息。其故居天井中,一棵80多年树龄的榕树用虬髯般的根须紧抱偌大的石台。相传,此树为凌子风即将离开故乡时所植,当时种在大花盆里,天长日久,茁壮成长的榕树将花盆胀破,根须将放置花盆的石台包裹。也许,这棵树是凌子风对故乡浓浓眷恋之情的一种写照。

海纳百川的大鸿米店

尧坝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大鸿米店,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位于地势稍高的老街中段。这座偏居川南一隅的大米加工作坊,竟是全木穿斗式结构的江南风格,分上下两层,雕刻精致,气势傲然。

呈四合院布局的大鸿米店,为清嘉庆武进士李跃龙修建,如今依然保留清代原貌,建筑两侧的封火墙完好如初。大鸿米店承载着川黔地区粮食贸易集散的历史,因电影《大鸿米店》曾以此建筑为背景进行拍摄,该店由此声名远扬。

拾级而上,穿过大堂,便是两层回廊环绕的一方天井,幽雅宽敞,是适合大众品茗闲坐的幽静之地。天井后方两侧有转角的雕花木楼梯通往楼上,这是蜀地大户人家典型的“走马转角楼”,足见大鸿米店昔日的辉煌。回廊上层护拦装饰精美,下层廊道周边楼阁玲珑。房间内陈列有绣花鞋、铜质烟枪,以及烟馆、酒肆的店招,等等。

位于古镇中央的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邑人陈已尧募集资金对其进行了重修。东岳庙占地面积6500多平方米,为歇山式木石结构,由五重殿宇组成古庙建筑群,分为三级高度逐级抬升。第一重殿为庆典戏楼,俗称“万年台”,屋顶饰“二龙抢宝”雕塑,天花板上绘有36个“寿”字图案,古雅精美,意趣盎然。楼台围栏有大量工致的木雕装饰,内容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场景。其余四重殿依次为魁星楼、城隍殿、东皇殿和孔圣殿。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当地会举办东岳庙会,祭祀东岳大帝,以祈福消灾。

尧坝古镇的独特风情

尧坝老街不算太长,分别由周氏家族与李氏家族修建,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理念:上街依山而建,屋舍起伏,错落有致;下街房屋平和,瓦脊连贯,宁静中富有韵律感。

在尧坝古镇,有一家用传统工艺制作油纸伞的作坊,这是四川为数不多的油纸伞生产地。朝着街边指示牌的方向,迈上一排石阶,便可见门墙简朴斑驳的油纸伞作坊。在约100平方米的作坊里,当地仅有的几位艺人向笔者展示了纯手工制作油纸伞的全过程。

据艺人介绍,整把油纸伞没有一根铁钉、一片塑料或其他工业化痕迹,却能开合数千次而无损。伞盖的颜色各不相同,红色部位绘牡丹、芍药,白色部位绘丁香、茉莉,蓝色部位则如同古朴典雅的青花瓷。每一把伞,都像花朵一样绽放。

艺人告诉笔者,他们之所以坚持纯手工制作油纸伞,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二是国内前来旅游的人,会将其作为纪念品带回去收藏;三是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也有不少人喜欢这样的中国传统工艺品。面对传承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中国油纸伞的“守艺人”,笔者充满敬意。

民以食为天。逢场天的尧坝老街,最热闹的去处是各色饭馆和小吃摊点。饭馆的合江豆花饭细嫩爽口,甄子饭松软喷香,令人胃口大开。摊点的泸州黄粑软糯香甜,可蒸,可煎,可烤,一种食材衍生出多种味觉;特色小吃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入口绵密,米香浓郁。店铺里颇有名气的尧坝萝卜干,麻辣爽口又下饭;正宗的红苕粉晶莹剔透,无论是炖蹄花,还是做酸辣粉,都口感绝佳。

尧坝有一个完全由土生土长的尧坝人自发组织的演出团体,无论游人多少,都会定期在镇上表演。这既是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写照。他们的表演散发着淳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劳动健康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尧坝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令尧坝人深感自豪。如今,他们以足够的底气和挚爱,将清嘉庆年间武举人周其宾的公馆改建成尧坝历史文化陈列馆,成为古镇一道独特的景观。这座古院落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保存相对完好。尧坝历史文化陈列馆分为三个展厅,陈列着尧坝从古至今的人文遗物和民俗民风史料,浓缩了古镇的精华。

今日的尧坝,虽然不见撑着油纸伞徬徨在寂寥雨巷的姑娘,但她的风情仍在。

马恒健,人文地理作家。

猜你喜欢

川南油纸伞老街
老街谣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川南古叙矿区煤层气资源有利区优选
老街(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