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剧的艺术价值

2024-06-17刘景亮

中华瑰宝 2024年6期
关键词:豫剧剧种板式

豫剧,是一个由中原文化孕育、滋养的地方戏剧种,又称“土梆戏”“河南讴”“河南梆子”。其从清代乾隆年间见于文献记述,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在中国诸多剧种中,豫剧在剧团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和观众数量方面,在全国均名列前茅。从艺术角度审视,豫剧是一个极具艺术性的剧种,是一个与广大民众文化心理相适应的剧种,是一个具有强大艺术辐射力的剧种,在中原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豫剧秉承了中原文化“有容乃大”的核心理念,具有很强的包容和吸纳能力。早期的豫剧与本地的罗戏、卷戏同台演出,罗戏和卷戏的剧目、表演技巧、音乐语汇被豫剧大量吸纳。豫剧还从流布到河南的外地剧种如昆曲、弋阳腔等中借用了大量艺术语汇。本地的民间说唱、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等,也都是豫剧吸纳艺术营养的对象。

由此,豫剧积累了大量的传统剧目。据1957年统计,河南地方戏拥有传统剧目4000多部,豫剧占有很大比例,其中多为征战戏、公案戏、宫廷戏,也有生活伦理戏、婚姻爱情戏。依照艺人们的说法,豫剧既有大量的“一国之戏”,也有大量的“一家之戏”,如“三国戏”“水浒戏”“包公戏”“杨家将戏”“打朝戏”等,多角度地再现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为观众提供了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启示。

自清末开始,豫剧出现了不少现实题材的剧目,而且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豫剧受到加倍关注,发展日益成熟。豫剧题材多贴近生活,演出现代戏具有先天优势,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李双双》《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剧目,长期为观众喜闻乐见,成为豫剧艺术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洛阳令》《血溅乌纱》《风流才子》《半个娘娘》《西湖公主》等新编古代戏的创作都延续了豫剧传统。不同类型的剧目为豫剧受众提供了多样的人文熏陶和艺术享受。

在积累大量剧目的同时,豫剧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语汇。豫剧的唱腔构成有四大板式: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每一个板式都可以称作“板类”,包括许多变体板式、附属性板式,还有一些特殊的“腔调”。例如二八板类,就有二八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之分,变体板式有二八连板、踢脚靠、搬板凳,附属性板式有垛子、赞子、乱弹、呱嗒嘴。其句式还有带腔与不带腔之分,音韵又有双头韵、单头韵、连口韵的区别……另外,豫剧的音乐不仅有自己的创造,还有从罗戏、卷戏、昆曲、秦腔、京剧、河北梆子以及中原的民间锣鼓表演中借鉴的精华,既风格独特,又丰富多彩。

豫剧的表演艺术同样是一个完善丰富的庞大系统,能够满足对各色人物的形象塑造要求。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有不同的小行与戏路,例如旦行有正旦、闺门旦、花旦、帅旦、刀马旦、武旦、老旦、泼旦、彩旦。每个行当都有一套身段动作,加上历代艺术家的创造,可以说,豫剧是中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豫剧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特别是仁爱意识、家国情怀、民本思想,不仅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而且能够让广大观众愉悦精神。豫剧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中和”“包容”等原始的核心文化理念,与广大民众在文化意识上实现了深层对接,其传递、强固民族文化意识的作用是巨大的。

豫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内容相统一、与民众审美意识相适应的艺术风格—大气磅礴的舞台场面、质朴通俗的叙事方法、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强烈的戏剧节奏等。这样的艺术风格正是民众所认同与喜爱的。豫剧的不少传统剧目,为了与民众实现更好的对接,有意识地把帝王将相之类的人物进行“农民化”变形。如在《打金枝》《三哭殿》等剧目中,帝王在处理家事(亦是国事)时,其行为、心理与普通百姓别无二致。所有这些,都是豫剧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极大兴趣的艺术因素。豫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观众审美心理的双重适应,使其成为中原民众极其喜爱的戏曲剧种。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众多的豫剧表演团体和庞大的戏迷群体。

豫剧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18世纪中期,它作为一个不显眼的剧种出现在文献资料上,100年后,河南的整个腹心区域(南到确山,北到滑县,东到商丘,西到义马)都有了豫剧(河南梆子)的足迹。20世纪30年代,豫剧开始向外省传播,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有16个省市区建有豫剧表演团体,其中包括与河南距离较远的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

近年来,豫剧在河南及周边省份农村异常火爆。演出时,观众动辄数万人,山坡、房顶、墙头都站满观众,人山人海,场面震撼。这充分显示了豫剧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东北三省、两广地区的戏曲爱好者也都坐高铁、乘飞机来河南看豫剧。有一位广东观众乘飞机到河南的一个小村庄迎阳铺看了《抬花轿》《泪洒相思地》《五世请缨》《穆桂英挂帅》《清风亭》《金沙滩》《包青天》等戏,他感慨万千,认为豫剧的“腔调激情高昂而不失柔美,唱词更是平白如话,直抒胸臆,直击人心,碰撞心灵。所演剧目都体现了堂堂正正的民族精神,给百姓带来真正的精神享受,增添人生智慧”,他真诚地表示“向伟大的豫剧致敬”。这位观众的感慨代表了从四面八方来观赏豫剧的众多人的心声,充分显现了豫剧非凡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辐射力。

总而言之,豫剧具有丰富的艺术语汇,能够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其所承载的思想观念、所体现的风格个性能够与民众的文化心理相适应。这些因素使豫剧成为广大民众离不开的精神家园。

刘景亮,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豫剧剧种板式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滑盖产品的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板式吊耳设计中的相关计算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间接缝开裂修补技术的研究进展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