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结构化技能教学的意蕴及策略探析
2024-06-17陈金龙
陈金龙
【摘 要】为了改变小学体育教学零星,片面的技术动作教学,让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结构化技能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结构化技能教学建构思路分为三个阶段:尝试体验阶段(游戏比赛+趣味性体能)、深入学习阶段(技术+专项性体能)、综合运用阶段(技能+补偿性体能)。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关键举措包括构建层次、创设情境、组合学练、巧用比赛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 结构化技能教学 建构策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明晰的方向。新课标指出,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保证学生掌握结构化技能,而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只是教授单个技术动作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教学形态导致出现学生上了多年的体育课却未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以及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局面。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学习,提升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改进零星、片面的技术动作教学?怎样让学生掌握完整的运动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结构化技能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直击——体育课堂的假繁荣现象
一种新的理念出现,总会引发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变革,结构化技能教学研究呼之欲出。纵观体育课堂,我们能够接收到各种研究信息:技能研究、评优课、研讨课、展示课、经验讲座等,体育课堂呈现一片“繁荣”。
(一)技能失手,“单一课”横行
有教师在“变向跑”的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变向”这一点,整节课学生只在原点等待,偶尔跑一个大概五米的区域,整节课学生化身“小鸡赛跑”。课堂枯燥乏味,整节课孩子只学习如何变向,学生的激情也就没了,变向跑的技能未能学会,体能练习也未涉及。
(二)课堂失真,“非体育”泛滥
一位教师在“持轻物掷远”教学中,创设飞机飞行的情境,花费了大量时间让学生体验、感悟情境,结果学生有半节课在学习折纸飞机,直到下课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接触持轻物掷远的动作。情境教学,若忽视课堂本真,何谈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三)教学失魂,“体育味”丢了
一位教师在三节课中分别教了“蹲踞式起跑”“花样跳绳”“篮球:行进间运球”,只注重一节课的技能教学,忽略了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与课之间缺乏联系,未进行单元系统教学。对学生来说,学得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如何灵活运用技能了,这也失去了体育的灵魂,丧失了体育的“味道”。
二、洞悉——结构化技能教学生成背景
体育课结构化技能教学是强调认识运动技能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单一的知识技能体系前后连接,并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组合学练的方式予以呈现,引导学生掌握完整技术动作,参与体育活动展示和比赛。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
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有三个关键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传统体育课,教师过多地关注单一技术动作的讲授与学练,着力于学生对某一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的练习学生无法了解完整技术,怎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来设计结构化技能教学,将三大关键点贯穿其中,在课堂技能和体能的学练中加以融合。
(二)动作形成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遵循学生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协调发展规律,是体育课堂学习内容和组织方式创编的必要前提条件。体育课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简单的技能学习和游戏活动,发展身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掌握完整技术动作,并使学生学会技能迁移,培养学生在课外自主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形成安全、自信、积极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因此,体育课上需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技能教学,采用结构化技能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完整技能,遵循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和身心认知协调发展的规律。
(三)避免单一技术教学显现的弊端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单一技术教学显现出学生上了多年体育课却未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是被动的、无趣的、机械的,学生名义上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而实际并未参与体育课的组织建构中当课堂的“主人”。结构化技能教学的提出,正是要把零散、单一的教学元素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有结构的体育课整体,让体育课变成一门学生想学、好学、乐学的学科。
三、探索——结构化技能教学单元策略
如何设计结构化课堂学习内容?在小学体育结构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依据单元教学时间顺序,将单元教学划分为“尝试体验阶段,培养兴趣,发展趣味性体能”“深入学习阶段,掌握技能,发展专项体能”“综合运用阶段,提升灵活应用能力,发展补偿性体能”等三种教学设计思路,并相应构建“游戏、比赛+趣味性体能”“技术+专项性体能”“技能+补偿性体能”三种不同的、层层递进的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的课堂教学形态,形成一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五年级篮球单元教学为例:
1.尝试体验阶段:“游戏、比赛+趣味性体能”
以培养兴趣、初步尝试体验运动技术为主要学习目标,主要面向单元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单元开始的1~2节课,将以前学的球性游戏、原地高低运球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等与将要学习的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有效融合,形成原地高低运球+传接球、左右换手运球+传接球、传接球+投篮、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游戏,降低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逐步过渡到要学习的技能。体能部分则以篮球的趣味性锻炼为主。
2.深入学习阶段:“技术+专项性体能”
主要以专项技术为学习目标。此阶段主要学习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三项内容,每项内容可安排1~2节课。以体前变向运球为例,在常规练习中以高低运球、换手运球为主,采用游戏“多样运球”导入本课内容。接着以闯关的方式复习行进间运球,逐步渗透到体前变向运球,设计多个练习形式,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最后在游戏、展示或比赛中灵活运用。专项性体能可以设计行进间组合练习“折返跑+投篮”“行进间接球+体前变向运球+投篮”。
3.综合运用阶段:“技能+补偿性体能”
此阶段的课以核心素养中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培养为主要目标,针对的是已学习了新技术、基本掌握一定技能的学生,进行新旧技术串联组合练习,以发展和应用运动技能的串联组合动作和游戏、比赛为主要形式检测和巩固学会的知识技能。此教学形式的课可将原地高低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有机结合,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组合活动,以达到技能的巩固提高和灵活运用要求。体能方面设计以补偿性练习为主,如“深蹲跳+平板支撑”“登山跑+卷腹”。
四、抓牢——结构化技能教学课堂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结构化技能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在每一节课中抓住结构化技能教学的关键点。
(一)构造层次,结构化技能教学内容丰富
体育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点到体的过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反复揣摩教材内容,突出以一个内容为主,设计多层环节,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体育元素组合练习,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其知晓学习内容的结构框架,加深对结构的记忆。例如,“投掷: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一课,准备部分设计游戏“欢呼胜利”,渗透肩上屈肘动作,技能学习部分可设计先两脚左右开立前后抛实心球过渡到前后站立双手向前投掷再延伸到上一步向前投掷实心球等,设定学习目标,分层递进,最后初步形成完整动作,并融入游戏或比赛,促进学生动作的完成。
(二)创设情境,结构化技能教学氛围亲和
情境是教学的环境。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大关键点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结构记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了解知识,掌握技术,运用技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有趣、进取、亲和。例如:教师教学“武术:冲拳、推掌、蹬腿冲拳”一课时,创设“武林大会”情境,提醒学生只有通过“上山习武”“下山历练”情境,结合之前的步型分别掌握武术基本动作,自由组合动作,跟同学“切磋”,知晓武术动作组成结构,同时当遇到不同情境,运用步法和手型的组合动作应对,最后参加“武林大会”跟老师“决斗”。
(三)改革形式,结构化技能教学方法多样
新课标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主张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设置不同的组合练习,激励学生自编组合,强化运动技能,提升运动水平。例如:教学“小排球:自抛自垫”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中国女排视频等途径了解排球运动和其精神,建立排球运动表象,进而设计多项组合练习内容—抛球击掌+自抛自垫、自抛自垫+传球、自抛自垫+传球+垫球、自抛自垫+传球+扣球,引导学生在练中乐、乐中学,促进学生体会排球运动完整动作,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发展转变,打造灵活多样、充满活动的教学形态,让学生真正感受运动的乐趣。
(四)善用比赛,结构化技能教学成果检验
任何技能的习得重在运用。游戏和比赛是激发学生练习参与度,促进技能习得、稳固和获得荣誉感的重要途径,同时游戏或比赛也是动作技能掌握程度的检验棒以及促进学生实现学练完整动作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或比赛的组织中,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得到培养和提升。课堂技能的学习最终形式是运动技能的灵活应用,这就要求在课堂的后半部分组织游戏或比赛,对学生所学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检验。例如:“小足球:正脚背运球”一课,在学生掌握了踩球、拉球、拨球、传接球后,教师开展组织学生小足球游戏或比赛,设置移动踩拉球+射门、运球绕杆+射门、运球绕杆+传接球+射门,分小组通过不同距离、障碍开展组合练习,每一次的完成都是挑战,学生在相互竞争中完善运球技能,并灵活应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游戏或比赛结束后教师做出公正的评判,表扬胜利者,鼓励失败者,培养学生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大单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认知结构发展的课程内容,运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组合教学,使学生在“单个中学,组合中练,比赛中用”的过程中实践、感悟、升华,优化课堂教学,让体育课堂真正“活”起来,展现体育课堂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