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4-06-17张筱慧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目的: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发挥强大的协同育人作用,积极拓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和新载体,是健全高校育人机制的可行之道。文章研究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有效促进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及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方法:通过学生组织这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重要抓手,提升高校美育能力,拓宽美育路径,繁荣高校文化,凝聚青年共识;完善美育环境,通过空间环境促进文化传承,涵养文化自信,拓展思政育人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学科指导,全方位协同育人。结果:贵州大学艺术类学生组织通过开展美育品牌活动,进行主题为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的原创歌曲撰写等美育专项活动,通过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艺术公开课等美育实践项目,有效地将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拓宽美育、思政育人阵地。贵州大学通过构建山水自然景观与校园楼宇建筑相得益彰的校园环境,通过整修饱含历史记忆的校园建筑与文物,通过大力宣传校史,有效完善了美育环境,助力师生涵养品格。学校通过强化学科指导,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助力立德树人。结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蕴含着培育美的特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不仅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重要方法,也是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及内涵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高校;美育;思想政治教育;贵州大学;艺术类学生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03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课堂外,还要深入挖掘、打造更多平台的思政教育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由此可见,应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和新载体。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拓展“大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

1 大力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显得愈发重要。使学生接受美育熏陶,能不断拓宽学生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渠道,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使其更加清晰地识别成长道路中的陷阱与诱惑,提高思考能力和政治定力。

1.1 助力思政,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坚守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广大学子的理想信念之基,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引领学子走好人生之路,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的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是促进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滋养师生心灵、凝聚师生共识、引领广大师生培养爱党爱国爱校的高尚情操的题中之义,是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审美情操、专业技能、渊博学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1.2 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思政课堂之外,美育工作能将思政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传递给广大学子。以文化人,美美与共,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美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多举措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在重点打造文化品牌项目的过程中,培育理想信念坚定、文艺才华出众、形势研判有立场、观察问题有思考、现实发声有影响的青年学生骨干,通过群体创作,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美育建设,涵育师生审美情操,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美育工作协同育人的强大功效。

1.3 强化感召,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可以发现,要想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遵循相应规律,勇于改革创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2]。美育不同于专业教育课程,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学生全面成长[3]。相较于思政课堂,通过学生组织进行美育实践,能更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紧扣“第二课堂”的要求,结合鲜活生动的思政元素开展活动,履行“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增强对青年学子的感召力。

2 艺术类学生组织在美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在学生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工作可通过学生组织的辐射、引领作用,大范围地、集群性地、自发性地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让美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落到实处。下文以贵州大学研究生溪山艺术团为例,展现艺术类学生组织在美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 美育实践助力铸魂育人

贵州大学研究生溪山艺术团是主要负责开展研究生文娱活动的学生组织。艺术团以营造积极高雅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为重点,着力构建与传播贵州大学研究生文化。通过在重要时间节点打造美育品牌活动如“贵州大学研究生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晚会”“贵州大学研究生溪·别毕业晚会”“我爱我的祖国经典诵读”等,激发广大学子对祖国最质朴的爱与眷念,让广大学子对学习充满激情,对未来抱有信心和热情,以文艺表演的形式传递正能量——爱国、热情、奋进、谦逊、坚毅、踏实、立志高远、知行合一、勤劳稳进。

2.2 美育实践助力启智润心

音乐之美,在于“以美导善”,在于启智润心。贵州大学研究生溪山艺术团成员通过联合学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同创作《溪别2020》《足迹》《不是句点、不说再见》等校园原创歌曲,以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将美育工作启智润心的思政育人功能延伸到学生心中。原创歌曲充分结合重大事件元素,融入校园惜别之情、师生畅咏之意,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学校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文体工作亮点元素,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美育工作进程,滋养师生心灵、凝聚师生共识、引领广大师生培养爱党爱国爱校的高尚情操。艺术的创新养分源于不断的积累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大力支持及推广的校园原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更是结合党史、校史,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随着歌曲被广泛传唱,贵州大学学子“报国为民志气同”的价值理念以及典雅隽永的审美情趣也得以传递。得益于这种“识美、知美、向美”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2.3 美育实践助力凝心聚力

开设艺术公开课,能形成类别各异的艺术实践,通过多元的艺术培训,满足师生提升审美能力及技能的需求。艺术团在开展文艺活动之余,着手建设日常排练机制及艺术公开课,各表演专业队分时分段展开培训,并及时汇总公布相关培训信息,全校研究生均可参与其中。如街舞公开课、民舞公开课、吉他弹奏公开课、声乐公开课、主持技巧公开课、啦啦操公开课等。这不仅能为学生组织招收到优秀的研究生,还为对各类艺术形式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这种形式公开的美育实践,不仅拓展了校园美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丰富了艺术实践项目,还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平台。在组织框架内经历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美育凝心聚力的功效得以发挥,育人功效显著。

3 以美育人的实践探索

3.1 完善美育环境,协同育人求实效

大学校园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空间载体,具有直接的美育作用。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校园风光带、人文景观可以让置身其中的受教育者接受直观而具体的美育。如位于贵州大学东校区笃行路北侧的大礼堂,总建筑面积2538平方米,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礼堂集主席台(舞台)、放映室、休息室等于一体。饱经沧桑的建筑向广大师生展现了贵州大学波澜壮阔的办学历史,以及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脉络。再如贵州大学西校区校园格局规划,湖光山色与造型端方雅正的教学楼交相辉映,形如方印的图书馆居于其中,呼应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空间环境的打造能潜移默化地助力学生美学涵养的形成。应以美怡情,完善美育空间环境,串联育人空间中每一个“置景”的文化内涵,将点线面相结合,打造立体美育空间。

3.2 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育人出实绩

除校园建筑布局具有空间育人功能之外,校园文化历史的深厚内涵也能助力美育工作的推进。个体对美的认知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要充分宣传校园历史文化,充分挖掘高校文脉,以感召学生,让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沉浸在文化中去感受“美”。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科学性、人民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特征,宣传贵州大学红色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应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红色文化的美育价值,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寻求高校艺术美育的实现路径[4]。100多年前,贵大人邱醒群、田君亮等上下求索,将马克思主义带到贵州,自此马克思主义在黔山秀水燎原,红色也因此成为贵州大学的底色。大革命时期,贵大人、红色特工冷少农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贵州大学通过话剧、著书等形式,感念为国奋斗的红色贵大人,传承校园文化历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红色基因种植到学子心中,真正做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3 强化学科指导,教学育人施实策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施美育,尤其要通过加强优势学科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打造美育新格局。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跨学科融合。例如,在文科类教学活动中,可以融入艺术元素,在讲解和阐释文学作品时,可以加入戏剧表演,让学生感悟作品中人物行为的动机和事件的过程。对历史事件的讲解,可辅以绘画描述。在工科类的课堂教学中,可对科学原理进行视觉化呈现等。总而言之,应强化学科的专业指导作用,形成“教学+美育思政元素”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教育的综合育人实效。

4 结语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实现育人育心育魂的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深厚文化素养、远大理想抱负、正确发展眼光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这一过程蕴含着“辨别美”“认识美”“崇尚美”的内涵。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美育,不仅可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还能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内涵。希望文章提出的实践探索策略能为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12-06)[2024-04-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 王占柱,马诗苡.新媒体时代理工科院校“以美育人”的实践探索[J/OL].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2024-04-26]. https://doi.org/10.13256/j.cnki.jusst.sse.221030526.

[4] 田二林,刘才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美育的价值和实现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5):64-6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贵州大学党建专项“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研究——以贵州大学研究生学生组织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ZX2021001

作者简介:张筱慧 (1993—),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