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对20世纪芭蕾发展的贡献研究

2024-06-17程新然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摘要:目的:20世纪初,芭蕾艺术在俄罗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但人们逐渐对高度程式化的芭蕾产生审美疲劳。在这一时期,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聚集了舞蹈、美术、音乐等行业的先锋艺术家,他们上下求索,对俄罗斯芭蕾作出新的诠释,并且通过世界性巡演让人们感受到俄罗斯芭蕾的魅力。文章研究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对20世纪芭蕾发展的贡献,以促进芭蕾艺术的不断进步。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回溯20世纪初世界芭蕾发展情况,以及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创立的历史背景;分析音乐家、舞蹈家及画家鼎力合作模式在舞剧先锋创作上的作用,以及该团艺术家对俄罗斯文化的自觉展现,探究该团艺术创作的特点;通过其对俄罗斯芭蕾的传播和对其他学派的影响,分析该团的贡献,思考如何探索今日芭蕾的革新之路,让芭蕾成为多元世界文化的载体,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结果:分析可知,该团艺术家对现代芭蕾的勇敢探索激发了世界观众对芭蕾的兴趣,为法国、丹麦、意大利等地的芭蕾注入了活力。该团解散后,艺术家们前往欧美等国,将芭蕾的种子播撒至世界各地,为美国、英国学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结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求新求变却又不脱离传统的创作、对全方位资源的运用和协调都给现今芭蕾创作带来了启示,应反思如何进行芭蕾的革新,让芭蕾这一流传了几百年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关键词:俄罗斯芭蕾;芭蕾舞史;佳吉列夫芭蕾舞团

中图分类号:J7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0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复兴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俄罗斯的“白银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迎来巨大变革,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意识形态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俄罗斯人的生产生活及创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芭蕾正面临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俄罗斯芭蕾在现代艺术潮流中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在俄罗斯芭蕾转型实践中有一支十分活跃的舞团,那就是佳吉列夫芭蕾舞团。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发挥了将俄罗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作用,其创始人是谢尔盖·帕夫洛维奇·佳吉列夫。在舞团成立之前,佳吉列夫于1909年组织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出季”已获得巨大反响,1911年舞团成立后①,以福金、尼金斯基、尼金斯卡等人为主体的创作,在各地掀起风潮。舞团与俄罗斯编导、舞者、作曲家、画家紧密合作,把舞蹈同俄罗斯的音乐、绘画、戏剧艺术理念结合起来,打破传统古典芭蕾审美,将“俄罗斯芭蕾打造成为一个先锋艺术中心”,并以此为媒介,让全世界感受到俄罗斯芭蕾的魅力。同时,这也为芭蕾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文艺创作带来了积极影响,甚至影响了某些国家的舞蹈发展方向。

因芭蕾舞研究中俄罗斯学派的习惯叫法,在本文中,无论是沙皇统治期间还是苏维埃政权领导期间,这片土地都统称为“俄罗斯”。

1 曾经的繁荣与新的活力:佳吉列夫芭蕾舞团成立的契机

1.1 曾经的繁荣

17世纪末到18世纪,在彼得一世改革的契机下,西欧的文学艺术涌入俄罗斯,芭蕾也获得进入俄罗斯的机会,许多意大利、法国的舞蹈艺术家来到俄罗斯,建立了芭蕾舞学校和剧团。19世纪下半叶,芭蕾在浪漫主义芭蕾的兴盛之地——法国逐渐衰落,却在俄罗斯达到了发展的巅峰,以彼季帕、伊凡诺夫为代表的编导,创作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经典芭蕾舞剧,奠定了俄罗斯芭蕾的美学基础,形成了俄罗斯芭蕾学派的美学规范。

20世纪,芭蕾在俄罗斯的国民普及度已经非常高,人们对已发展得十分成熟的芭蕾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演程式化,过度追求舞蹈技巧以及奢华的演出形式的古典芭蕾已不能满足俄罗斯艺术家的表达需要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内容新颖、充满生机和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作品,探索芭蕾新的表达方式及发展道路成为俄罗斯艺术家的课题。

俄罗斯古典芭蕾的繁荣为舞团积累了大量优秀的芭蕾舞演员、编导人才,而芭蕾的衰落也促使艺术家们走上了改革创新之路,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芭蕾创作演出,探索发展具有现代性的芭蕾。

1.2 新的活力

20世纪初,现代舞萌芽,“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将古典希腊艺术和美学注入舞蹈,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表达风格和舞蹈形式。虽然邓肯否定芭蕾,但她的创作却给芭蕾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着俄罗斯佳吉列夫舞团的芭蕾创作。

1904年伊莎多拉·邓肯首次来到俄罗斯,引发了整个艺术界、文化界的兴趣。画家同时也是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美术设计师的亚历山大·贝努瓦高度评价邓肯的演出,认为她所倡导的改革可以“让芭蕾舞重新焕发活力,让它摆脱杂技和一些不太体面的东西的污点,让它变得更加现代和不可替代,从整体上拯救这一高贵甚至神圣的艺术”[1]。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编舞家、“现代芭蕾之父”米哈伊尔·福金也是邓肯的追随者,这位现代芭蕾编导毫不避讳对邓肯舞蹈的钦慕。邓肯对福金而言,似乎是一种自由的符号,她使舞蹈从程式化的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硬性的学院派造型束缚中挣脱,给了芭蕾更多的可能。与福金有着亲密合作关系的伙伴曾经写道,邓肯的表演“启发了福金,塑造了他的创作生涯”[2]。1904年邓肯的俄罗斯之行,启发了俄罗斯芭蕾舞的革新,影响了俄罗斯芭蕾创作的现代性转化。

2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创作:先锋的探索与文化的展现

2.1 先锋的探索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凝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有福金、尼金斯基、尼金斯卡、巴兰钦等芭蕾编导,还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德彪西等优秀的作曲家,以及贝努瓦、毕加索等优秀的画家,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开启了俄罗斯芭蕾与音乐、美术、文学鼎力合作的形式,为舞团美学打下基础,也促使俄罗斯艺术进入繁荣发展的阶段并被世界看到。

佳吉列夫舞团与音乐家、美术家的合作,为舞团芭蕾创作带来了惊艳的视觉、听觉感受。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有着独特的旋律,音乐像是能讲故事,有街头的喧嚣声,还有千变万化的节奏及音色,“静止的块状和声衬托着重复的旋律和节奏,两个调性叠置形成‘彼得鲁什卡和弦”[3]。除了音乐,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美术设计大胆而华丽,毕加索为剧团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美术设计风格,充满张力的舞台设计能将观众带入现实与非现实的矛盾境界。在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创作中,音乐、美术与舞蹈最大限度地契合,为俄罗斯芭蕾的革新带来质的飞跃。

芭蕾音乐与美术的革新统一在舞蹈的革新之下,福金对现代芭蕾的改革思想在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舞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仙女们》中,其回溯了浪漫主义芭蕾风格,让芭蕾挣脱了当时程式化的舞蹈形式和硬性的学院派造型束缚,赋予“白裙芭蕾”新的意味。与福金不同,尼金斯基的创作大胆、先锋,且充满张力。《牧神的午后》以古希腊陶罐中的人物形象为灵感,细致刻画身体状态,充满原始感及情感冲动。《春之祭》运用内八字、屈膝驼背的姿态展现对春天的崇拜。尼金斯基的创作打破观众的审美习惯,给观众带来巨大冲击。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在形式上求新求变,联合舞剧创作涉及的各个艺术门类的优秀创作者,并将其创作有机协调,构建现代舞剧的理想创作形式。

2.2 文化的展现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虽然从未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演出,但将带有俄罗斯色彩的作品搬上了欧洲舞台。俄罗斯“白银时代”融合了鲜明民族气息的现代艺术,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奠定美学基础。舞团从俄罗斯文化、艺术中吸取养分,进行创作。以福金的《火鸟》为例,“鸟的手臂的装饰性动作体现着俄罗斯元素”[4]。音乐上,斯特拉文斯基搜集民间音乐,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曲调、和声及旋律等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火鸟》具有俄罗斯风格及象征意义,火鸟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又是“自由和美德的化身,代表涅槃重生的俄罗斯乡村”[5]。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艺术家十分重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不断从民族文化、艺术中汲取力量,将大量的俄罗斯民间舞与芭蕾舞相结合,坚持各元素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因此,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俄罗斯印记,同时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

3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影响

3.1 推动了俄罗斯芭蕾的传播

一战前,佳吉列夫通过巡演将俄罗斯艺术带到西欧。战争时代,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结合商业的实验性演出在英美和西班牙等地大获成功,让世界认识俄罗斯芭蕾,看到芭蕾焕发出的新活力。

法国作家博纳尔曾在1910年撰写文章,提及“大快人心的是我们重新从俄罗斯舞蹈中找到身体极其惊人的变化和富有创造力的千姿百态”[6]。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在巴黎的演出最先获得成功,随后,舞团在其他城市展现富有俄罗斯特色的作品,令世界各地的观众耳目一新。有意识的创作让舞团演出成为俄罗斯表演理念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3.2 为其他学派的芭蕾注入活力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创作与巡演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俄罗斯芭蕾,还为其他学派的芭蕾注入活力。

20世纪20年代,经历浪漫主义芭蕾创作的高峰期后,法国芭蕾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在巴黎受到广泛赞扬的演出,让巴黎的观众重新燃起对芭蕾的希望。1925年,《仙女们》《彼得鲁什卡》《鞑靼人之舞》在丹麦演出,并受到高度评价。丹麦观众将福金与逝去的丹麦学派创始人联系起来,“俄罗斯编导让我们的舞者像运用他们的脚下动作一样去运用手臂表达自己,一位万象更新的布农维尔诞生了”[7]。佳吉列夫舞团用其不同于以往的舞蹈理念及美学思想,为法国和丹麦学派芭蕾注入活力,此后法国、丹麦学派芭蕾成功复活,重新在世界上占领重要位置。

舞团解散后,巴兰钦在纽约成立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走上新古典主义的道路,形成独树一帜的“音乐芭蕾”风格,创作《小夜曲》《四种气质》等作品,成为美国芭蕾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德·鲁索娃定居英国,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编导英国第一部本土芭蕾舞剧《约伯记》,对英国学派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切凯蒂辗转英国最终返回意大利,为意大利学派教学作出巨大贡献,以至于意大利学派常被称作“切凯蒂学派”。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让芭蕾重回世界观众的视野,让法国、丹麦、意大利等具有芭蕾传统的国家看到芭蕾新的生机,为芭蕾艺术注入活力。另外,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解散后,该团艺术家分别去往美、英、德等国,建立世界顶尖的芭蕾学校和芭蕾院团,在这些国家种下芭蕾的种子,将俄罗斯芭蕾的教学传统与艺术风格传播开来,为这些国家芭蕾学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4 结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舞蹈艺术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在世界艺术家寻求创新的状态下凸显自身特色,对俄罗斯芭蕾进行新的解读,并且通过巡演将俄罗斯芭蕾带到世界各地。

舞团的创作和芭蕾的现代性创作受到古典芭蕾和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最终促进芭蕾的发展,使芭蕾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对世界芭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舞团艺术家们通力合作的先锋实验精神、对艺术创作各要素的统筹协调方法,以及通过艺术创作及艺术巡演的方式传播和展示本国文化的行为,都给现今芭蕾创作带来启示。应站在中国的创作、演出和教学层面思考,如何探索芭蕾的革新之路,让芭蕾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成为多元世界文化的载体,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罗斯·迪克森.舞蹈的血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现代舞和欧洲文化[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151-152.

[2] 伊莎蓓思·索瑞兹.伊莎多拉·邓肯对俄罗斯舞蹈的影响[J].舞蹈年鉴,1995(2):281-291.

[3] 白海燕,孟燕.中西音乐史简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170.

[4] 米歇尔·福金:一位芭蕾大师的回忆录[M].伦敦:利特尔布朗出版社,1961:167-168.

[5] 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M].郭丹杰,曾小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328.

[6] 谢尔盖·利发尔.佳吉列夫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08.

[7] 乔治·威廉,米歇尔·福金携三作品亮相丹麦[N].社会民主党报,1925-10-15(3).

作者简介:程新然 (1995—),女,四级演员,研究方向: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