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艺术素养导向的递进式合唱教学体系构建

2024-06-16叶小婷

天津教育·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声乐技能素养

叶小婷

在教育领域,艺术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小学阶段。从长时间的实践中可以发现,通过递进式合唱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艺术素养涉及学生在艺术领域的知识、技能、情感以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其强调对学生音乐美学的敏感性、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辨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学段递进式合唱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升。因此,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然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唱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构建一个针对中小学学段的递进式合唱教学课程体系,不仅是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艺术素养导向的递进式合唱教学体系构建的需求

(一)多层次音乐能力培养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分层次合唱课程设计,旨在系统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声乐技能以及音准控制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课程重心应放在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基础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上,如通过音高、节奏的基础训练,增强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感知和理解,同时采用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方法,如音乐游戏、简易合唱曲目学习,以培养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需聚焦于更高层次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的提升,强调声乐技巧的精进,如呼吸控制、音色塑造和音域扩展等,以及音乐理论的深入学习,包括和声学、曲式分析等。同时,高年级合唱课程还应包含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分析经典合唱作品,在实践中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特点,进而提升其艺术鉴赏和表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艺术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本土与世界音乐文化

融合本土与世界音乐文化的课程体系在合唱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教师应着重于整合和传承多元文化音乐遗产,包括民族音乐、世界经典合唱作品以及各国传统音乐风格。课程设计中,注重将本土音乐元素与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精髓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和理解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同时,重视对音乐文化背景的深入剖析,涵盖音乐史、音乐理论、作曲家及其作品分析,以及音乐与社会、历史的联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能促进其跨文化理解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多元文化的音乐学习中,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形成全球视野,增强对不同音乐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艺术素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也对其形成国际化视角和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程设计应充分融入教师的专业音乐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具体而言,教师不仅要在声乐技巧、音乐理论、合唱指挥等方面提供系统化的专业指导和定期的技能反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自主探索和创作,如编排个性化的合唱曲目、参与音乐剧本的创作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空间,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应在合唱实践中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如对曲目的演绎方式进行创新,或者在合唱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锻炼了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音乐发展和艺术生涯保驾护航。

二、中小学艺术素养导向的递进式合唱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一)课堂教学基础缺失

从海沧区近年来的合唱水平发展情况来看,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合唱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却相对滞后。

目前,该区域的合唱教学主要局限于遵循教材内容进行基础教学,未能有效地将合唱艺术教育与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相结合。各学段的合唱教学缺乏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不足,导致学生在音乐理解、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上的能力提升未能得到系统化和阶段性规划。同时,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合唱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潜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有必要对合唱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以实现教学内容、目标和能力的有效衔接。

(二)忽视年龄与声音特征

合唱教学普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在声音发育方面,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未能与学生的成长阶段相适应。这种情况在学生的声乐技能和艺术表现力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声乐教学策略,如童声期、变声期和成熟声期的差异化声音训练,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声乐能力未能在各学段间有效承接与递进。这导致了合唱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不足。因此,合唱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声音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促进不同学段学生艺术素养和声乐技能的有序递进,助力其全面和谐的艺术发展。

(三)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面对复杂的合唱作品,部分教师往往因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和技能而选择放弃教授这些作品,或者将多声部作品简化为单声部进行授课。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合唱艺术的丰富性和教育价值,也忽视了合唱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专业水平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合唱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对多声部合唱作品的教学能力,是提升合唱教学深度和效果的关键,也是提高整体艺术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

(四)学生兴趣缺乏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趣的低下是一大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合唱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音乐素养,还涉及复杂的音乐理论和技巧,如和声、节奏、音准控制等。多数学生对合唱感到恐惧或无力,因为它不仅要求个人的音乐能力,还要求在团队中协调一致,这对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学生对合唱的抗拒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如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参与动力、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降低合唱学习的难度,采用更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合唱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关键。

三、合唱教学的递进关系

中小学学段的合唱教学展现出明显的递进关系,这对于构建一个有效的合唱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小学阶段,合唱教学主要集中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初步的合唱技能,如音准、节奏感和基本的声音控制。此阶段的教学着重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合唱艺术的初步认识,通过简单的歌曲和有趣的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初中阶段,合唱教学的重点转向技术层面的提升和音乐理论的深化。此时,学生应逐渐掌握更复杂的声乐技巧,如声音的共鸣和呼吸控制技术,同时增强音乐解读和声部练习的能力。合唱教学内容开始包括多声部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和声知识,从而提高合唱表演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高中阶段,合唱教学应进一步深化,不仅强调声乐技巧的精进和音乐理论的高级应用,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合唱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此时,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造和解读,以及对合唱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这一阶段的合唱教学不仅是技术和理论的提升,更是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中小学艺术素养导向的递进式合唱教学体系构建路径

(一)合唱教材的精准选择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设计

教材的选择应侧重于促进学生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同时引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补充当地的或贴近学生的作品,课程安排为一学期12周,每周两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的基本感知。对于中年级学生,强调声音的正确发音和简单和声的实践,课程安排为一学期15周,每周三次课程,逐步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课程安排为一学期18周,每周四次课程,深入探讨复杂和声处理、动态变化与表情表演等高级技巧。对于中学生,教材选择应更加注重风格多样性和表演深度,安排一学期20周,每周五次课程,学习包括古典、民族及现代流行等不同风格的合唱曲目,强化学生对音乐多样性的理解和表现。

这种精心设计的递进式教材和课程布局,旨在确保学生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获得适宜的音乐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其音乐理论知识和合唱技巧,培育其深厚的艺术素养。

(二)课堂教学互动与差异化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合唱技能和艺术感知上得到均衡发展。

例如,在合唱课程中,教师运用角色扮演和即兴合唱等互动教学方法,分配不同的音乐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音乐表达和情感传递,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音乐体验感。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如音域、声音特质、个人兴趣等,教师应当采用差异化指导策略,为声音条件较好的学生提供独唱机会,为声音尚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更多合唱技巧练习和声部训练。通过每周三次的课程安排,每名学生都能在互动和差异化的教学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也促进了他们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其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逐级提升的合唱技能与艺术素养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合唱技术水平,同时综合评估其艺术素养,这一评估不仅涵盖音乐技巧,还包括音乐理解、团队合作与舞台表现等多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例如,在一项为期一学年的中学合唱课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声乐技术、音乐理解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培养和评估。课程内容涵盖从基础的呼吸控制、音准训练到复杂的和声排练和表演艺术。教师通过定期的声乐技巧测试、音乐理论考核、合唱团队合作项目以及舞台表现评估等多种方式,综合考量学生的合唱技能和艺术素养。例如,通过设置团体合唱比赛,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音乐表达能力;设计音乐剧制作项目,考查学生的舞台设计能力和表现技巧。课程在每周四次的教学安排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声乐基础,同时拓展其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区域性教学资源共享与教育协同发展

从理论角度来看,协同发展强调了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区域性合作促进教学体系衔接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教育部门组织的中小学合唱节联动活动涵盖了10所中小学,时间跨度为一个学期,涉及超过30位音乐教师和500名学生。活动中,各校交流了合唱教学经验,共享了音乐教材资源,举办了多次联合排练和研讨会,最终以一场大型合唱比赛进行成果展示。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还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学生的合唱技能。

五、结语

在探索中小学递进式合唱教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合唱教学在不同学段的实施策略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精准选择教材、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及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等策略为中小学阶段合唱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不仅促进了学生音乐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还强调了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此次研究的成果能够为未来中小学合唱教学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助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的新一代青少年。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美育研究”专项课题“指向艺术素养培养的中小学学段递进合唱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立项批准号:FJMYZX23-1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声乐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秣马厉兵强技能
声乐诊疗室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