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当代舞剧创作中革命历史情怀的表达

2024-06-16奉彦琪

中国故事 2024年5期
关键词:舞剧题材革命

作者简介:奉彦琪,福建师范大学。

【导读】舞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舞台表现,将革命历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呈现出政治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核心特点。革命历史情怀的表达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纪念和歌颂,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下,舞剧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结合时代特点融入新思潮和元素,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同时坚守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新时代的舞剧创作肩负着引领时代风气和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作为我国现当代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革命历史情怀的表达能为舞剧的创作提供无尽的灵感。本文将结合时代环境,融入深厚的人文关怀,以观众接受为中心,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寻,表达对革命精神的致敬与缅怀,分析现当代舞剧创作中革命历史情怀的表达。

一、以追忆革命故事为主线——革命历史情怀的传统表达

革命故事凝聚着一个民族赤诚的信仰,激励着无数创作者不断探索。革命历史发生在战争时代,在岁序更新、瞬息万变的今天,它也是一部值得纪念和歌颂的历史。

革命历史题材是一种带有积极导向作用、具有特定价值追求“红色主题”,是一种与主流艺术有着直接联系的、带有中国特点的、革命特征的文艺题材。其一,政治性是革命历史题材最显著的特征。“红色文化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点。”红色文化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历史情怀,它的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和服务人民,因而此类舞剧创作的主题通常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出现在两个时段:一是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创作的《五朵红云》和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的《蝶恋花》,分别讲述的是海南岛黎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大革命时期杨开慧烈士的革命情操”;其二是民族性,从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赓续至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带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文化形态;其三是人民性。革命历史的创造主体是人民,同样的,反映这一情怀的舞剧创作也应当是刻画人民、歌颂人民、服务人民的。毛泽东曾说,虽然由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从形式上来说,也许还有些“粗糙”,但这又是一切艺术创作中最为鲜活和基础的,是一切伟大文化创作的源头。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他们的主观创造性和集体智慧,是他们历史创造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现当下的新舞剧《乳娘》从普通妇女的角度讲述革命历史的故事,用真实的人物心理来塑造角色。整部舞蹈被母爱的光辉笼罩,通过最具有普遍性的母爱,将隐藏在广大受众心中的历史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二、现当代优秀舞剧中的革命历史情怀的创新性表达

我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主题舞剧的创作,大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特别年份相关,例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两红一白”的革命样板戏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时创演的。现当代的舞剧编导借舞剧这一艺术表达形式,深切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致敬和缅怀,由衷感恩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奉献。在广阔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中,军旅舞蹈无疑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从江姐舍身成仁的《红梅赞》到《风雨红棉》里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刑场上大婚,从《天山芙蓉》到《天边的红云》里五个为理想而牺牲的女人,革命历史主题舞剧的创作,还丰富了对主人公——典型人物的描写。“大美不言”的背后,是一群有血有肉、重感情、有理想、有担当的英雄人物,他们鼓舞着中国人民不能忘记初心与使命,应为引领新时代的文艺潮流而努力。

(一)革命精神、红色精神的新时代表达

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舞剧,最早以表现军队生活的军队歌舞团为主体,如八一剧团、“三大红舞星”和“战斗剧团”,后成为中国芭蕾舞艺术家们的主要创作主题。他们将西方芭蕾的艺术语言和中国传统的戏剧、舞蹈等融合在一起,用来表达革命时代的历史。我国现当代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充满强烈的时代精神,现当代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舞剧,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大型舞剧《乘风破浪解放海南》。随后,首演于1950年,被公认为建国后我国演出的第一部舞剧《和平鸽》,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信念。在1959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文艺会演中,广州部队的《五朵红云》、兰州部队的《红英》等作品都紧扣时代主题,展现军旅特色且反映时代特征。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也聚焦革命历史题材:《红色娘子军》引领中国芭蕾舞剧创作走向革命化的道路;《白毛女》则创造了中国芭蕾舞剧“载歌载舞”这一综合性的新形式,这两部舞剧由于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创新性的革命历史题材后被广泛称为“革命样板戏”。20世纪70年代末,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其次是革命历史题材走向音乐家和诗人;最后是少年英雄形象。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改变,同一革命历史主题的文艺创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既要保持原有的革命精神和红色精神,也要根据新时代各种思潮的变化,为原本的精神内涵赋予一个新的时代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辩证的不竭动力。《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等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新剧,无不彰显着崇高的精神境界与高超的艺术品格,赓续着中国革命历史的优良传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典型人物的刻画手段——主人公与“群像塑造”

在一部舞剧中,主角人物的形象塑造对整体舞剧作品的艺术造诣、社会与艺术功能阐释和生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舞剧作品中的情节起伏、氛围烘托等,都是围绕着刻画典型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英勇壮举、高尚情操、奋斗精神这一核心目的来进行的。舞剧《红梅赞》中表现了江姐、小萝卜头、疯老头等鲜明的形象,一切创编手段、情节发展、气氛烘托等都是为了塑造革命时代的典型英雄形象。在现当代舞剧创作中,革命历史情怀的表达是通过选择能代表革命精神的典型人物,对其进行深入刻画和热情讴歌,联通“群像塑造”,以表达时代精神。

根据《红岩》改编而成的舞剧《红梅赞》,以20世纪40年代末期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芭蕾这种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献身理想的革命女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在舞剧中,典型人物一般有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之分,《红梅赞》中表现正面形象的是“江姐”,而反面人物则是叛徒甫智高。

从“江姐”这一典型人物的刻画上谈,首先是动作设计。“江姐”被狱卒从密不透风的审讯室拖出,她的第一个出场动作,便是匍匐在地,艰难地往前爬行,全身蜷曲,十根手指朝天挣扎,瑟瑟发抖、抽搐,但目光坚毅,视死如归。编导借用耳熟能详的桥段——“竹签穿十指”,把角色表现得生动立体。其次是舞蹈与音乐的水乳交融,“当歌曲《红梅赞》的音乐响起时,首先是用腿在做向外伸展的动作,身体躺在地上,走了半个圆,接着她的身体扭动着,腿做向后伸展的动作,然后半跪起来,挑腰起来但又落在地面上,下面又是一串地面的动作,接着做了六组双腿跪地并以脚尖撑地的方式立起,最后她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站了起来,将头高高地抬起。”从前就有许多“江姐”一样的革命烈士,以坚强的信念之力,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前途。“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是一位不朽的共产党员。《红梅赞》这一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打破了传统的戏剧集中塑造一到两个正面人物的舞剧形象的模式,而充分展示和塑造了群体形象,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弘扬主旋律,具有时代创新精神。

(三)新时代多重艺术元素的交融并创

现当下优秀的“革命现代舞剧”创作以从前的革命历史故事作为题材,这类舞剧所表达的思想主旨不仅是对战争年代革命志士崇高精神的讴歌,同时和现当下社会的主旋律也紧紧相扣。它们将新时代下的新元素融汇于革命历史情怀中,进行新时代的舞剧创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而推出,这延续了我国现当代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传统,即创作的出发点与演出的时间大多与新中国成立的特殊周年庆典有关。许多舞蹈爱好者称这部舞剧为首部“谍战”舞剧,这似乎是不可能的题材,但现当代的舞剧编导运用了大量的新手段、新技术、新视像来打破这种“舞剧叙事”的不易。

在舞剧艺术中,表达时间和空间有许多技巧。《永不消逝的电波》使用了单一时空和多重时空的设置,还实现了舞台上时空的转换。通过巧妙利用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同一个舞台上呈现出多个迥异的场景,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比如两个大师的四套双人舞,以及在裁缝铺里被敌人搜索的紧张场景。舞台上,四幅画面被巧妙切分,展示了两个主角间的深厚感情,以倒叙的方式诉说现实和记忆。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情境在同一个舞台上交织,惊险刺激的瞬间层出不穷,共同推进着故事的发展。

“用舞蹈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短时间内传达清事件和人物,在叙述手法和段落设计上,也是有难度的。如果观者认为,用谍战题材来吸引眼球的话,那么这便是编导大胆艺术创作的尝试。舞台的隔离板、滑动板、布景随剧变换场景。数字化视觉处理,辅助肢体这一主要表现手段,人物的多种身份,如何表现角色不同的职业与生活,大量的群舞舞段,巧妙地采用了切换空间、大屏切换交替的手法。”26个活动舞台场景,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舞台舞蹈,体现了现代的艺术效果。以舞蹈为视角,以身体取代电影、电视的声音,发挥舞蹈特有的叙述符号的作用。现实的人生情景和抽象的意境结合起来,在情节的推动下,加强象征意义,使生活的平面表现更形象立体。

三、结语

中国现当代舞剧创作之路如日方升。对革命历史的热爱与铭记,是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基因。中国近现代舞剧的创作,不管是在战乱的年代,还是在随着时代主题和事物发展而产生的新创作思考中,抑或在充满了深刻人文关怀的当代视野下,都始终坚持着一个永恒的创作观念:对历史的思考和研究,以及对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传承和发扬。这些都是革命历史主题的舞蹈创作中所共有的思想。众多标新立异的新时代舞剧将对于新思潮、时代新主题的思考和理解不断融入对于经典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之中。历历可考,引古喻今。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代赋予的契机,让更多动人的舞剧在我们的革命历史舞剧创作中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陈泽源. 唯物史观视域下习近平红色文化思想研究[D]. 湖北大学,2021.

[2] 于平. 改革开放以来十大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述评[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1).

[3] 崔睿. 试论舞剧《红梅赞》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J]. 大众文艺,2011(12).

[4] 徐娜娜. 革命题材舞剧的当代精神回归——评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J]. 艺术评鉴,2020(3).

猜你喜欢

舞剧题材革命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