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缩小知识鸿沟的现象分析

2024-06-16杨昊玥

百花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互联网

杨昊玥

摘 要:本文以知识鸿沟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日益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知识鸿沟所呈现出的新形态,并分析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对消除我国知识鸿沟所做出的贡献,并对进一步消除知识鸿沟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鸿沟;新媒体平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3年8月28日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各个年龄段对数字技术的接触情况均为稳中向好的形势。

在移动网络发展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并开通的5G基站达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23亿GB,同比增长14.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我国民众接触新媒体平台的前置条件是先触及设备,所以相较于新媒体平台缩小知识鸿沟方面的贡献,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它覆盖了网民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基于技术的普及下放,我国人与人之间的知识鸿沟整体有了缩小的趋势。本文将从年龄与地域两个角度阐释我国当下知识鸿沟所呈现的新样态,并从新媒体的角度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未来进一步缩小我国国内知识鸿沟的相关举措。

一、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知识鸿沟呈现的新样态

(一)当代社会年龄差下的知识鸿沟

传播格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发生改变,长期居家使人们对电子媒介的使用时间变长以及对电子媒介的依赖性增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个年龄段人们的知识信息摄入量。[1]

美国学者罗杰斯(Rogers)在1994年提出了健康传播,他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易读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达到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目的的行为。当下,受众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信息需求增加,有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搜集相关信息的行为,这一行为在老年及年轻人群中尤为突出。在健康知识的领域,不同年龄差之间的知识鸿沟随之缩小。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环境下耳朵经济的发展,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飞速发展,耳朵经济不需要视觉的聚焦,只需要投入听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极为友好。[2]

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分别占比为14.5%、20.3%和17.7%;40-59岁网民群体占比由2022年12月的33.2%提升至34.5%,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2年的11.3%提升至13%,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代际间因为对信息的主动寻求,加之手机的使用有一定的普及性,知识鸿沟在整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3]

(二)“地球村”联结下地域间的知识鸿沟

“地球村”是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1964年提出的概念,而互联网于1969年诞生,“地球村”的提出极具前瞻性,该概念指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被缩短了,世界呈现出“部落化”的趋势。麦克卢汉认为“地球村”最核心的含义并非是强调发达的技术使地球变小了,而是在技术的影响下,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以及文化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大量头部公司总部选址于南方地区,并以此为优势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知识信息流通也更为顺畅,为人才培育提供沃土。而西北地区囿于地势,经济发展受阻,进一步造成了人才流失,大量人才选择去往南方发展。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西北地区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趋势,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北方偏远地区逐渐完善,信息的传播在西北地区也变得便捷通畅,人才回归造福家乡的案例不计其数。这使我国国内呈现出“地球村”加速融合的趋势,知识鸿沟在南方沿海与内陆之间也有了缩小的态势。

二、新媒体平台的知识溢出

(一)“XGC”的细分产出海量知识信息

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起源于互联网,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从提倡个性化、互动化为根本特点的Web2.0概念而兴起的,也可叫做UCC(User-Created Content)。它并不指代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一种新方式,由原来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的交互作用得以体现,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

因为互联网信息发布者身份的多样性,除UGC外还细分出了PGC(专业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等群体。PGC更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与UGC的区别是有无专业的知识储备,他们在其生产内容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工作资历,能够产出有质量的知识信息。OGC以更为职业化的方式生产内容,如媒体平台的编辑、记者,为一定的报酬而工作,与PGC相近的是,OGC所生产传播的内容同样具有高质量的特征,兼具了“把关人”的身份角色,更能传播出高质量的知识信息。

(二)平台发力聚焦知识信息的传播

知乎于2011年1月上线,将平台定位为“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用户可在平台内发布相关问题,发布成功后,其余用户以“回帖式回答”的方式进行交流,并凭借垂直化的功能构建逐渐发展,向着内容为重的方向构建独特的平台形象——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总帖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在付费内容领域,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超过250万,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

作为知识共享的主力新媒体平台,知乎以问答业务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性内容平台,覆盖“问答”社区、全新会员服务体系“盐选会员”、机构号、热榜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并建立了包括图文、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元媒介形式,这对缩小知识鸿沟现象功不可没。知乎还限制了用户的年龄分级,17周岁以上才能进行软件下载,从平台角度来说,此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的定位以及知识属性。

除知乎外,社交网站同样承载着信息传播的功能,研究发现,社区建立微信群可使群内成员的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约17.5%,且这一效应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微信群、微博等平台,都为知识信息的传播做出了有力贡献。

三、进一步缩小知识鸿沟的相关举措

(一)网状传播为缩小知识鸿沟搭桥

新媒体传播兼具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同时又打破了二者的局限性,既可以做到及时互动,又可以打破人数的限制,形成网状传播的形式。新媒体平台均能实现多人对多人的传播,从质上看,传播是高效的;从量上看,传播是海量的。各大新媒体社交平台应重视开发社群板块,不仅是单人对单人的沟通,更应实现多人对多人沟通的功能,使知识信息可以在群众间流通,成为可共享的财富,进一步为缩小知识鸿沟做出贡献。

(二)加强信息筛选,高效弥合知识鸿沟

面对大量的信息产出,信息的筛选应被重视起来,对于知识类的信息来说,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可读性都尤为重要。传统媒体时代把关的权力在新媒体时代已被下放,各大平台中都有着不同领域的把关人,可以对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进行甄别判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错误信息的传播。不良信息应从源头处遏制,平台方在信息审核的环节应加大把控力度,使信息在平台正式发布前就已经经过专业的审核,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净化网络环境,保证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进行传播,高效弥合了知识鸿沟。

四、结 语

因为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差异性,宏观到国与国之间,微观到一国的群众与群众之间,想要百分百弥合知识鸿沟都是十分困难的。知识沟距离的每一次拉近,都意味着经济水平、科技实力在综合增长,从此也能看出国家对于教育知识的普及所做出的努力,相信我国的知识鸿沟将会在未来发展中逐步消除。

(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2023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对抗式解读及解决方案研究”(23B6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重拾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构建与关键[J].新闻界,2020(5):13-18,43.

[2] 陈昌凤.“耳朵经济”:知识与资讯消费新形态[J].人民论坛,2020(5):92-94.

[3] 杨斌,金栋昌.老年数字鸿沟:表现形式、动因探寻及弥合路径[J].中州学刊,2021(12):74-80.

猜你喜欢

新媒体平台互联网
高校学生管理中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三、四线城市台如何打造品牌移动新闻客户端
关于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个性设定”+“精准投放”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