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策略

2024-06-16邓辉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4期
关键词:原理计数整体

邓辉

摘要: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针对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实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处理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完善知识体系为核心基础,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实施,并促使单元化教学具有规范性与针对性,突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数学教学的整体性。本文主要对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制订的重要性与现状进行分析,阐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基于整体性的原则,以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计数原理”这一单元为案例,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策略。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教学目标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与依据,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引与规范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备课要形成整体意识,进行结构化教学,联结知识要素,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制订教学目标,会突显教学目标视野的广泛性与拓展性,从整体单元目标的设计到分解课时目标的确定,在循序渐进完成目标过程中,逐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对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一、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制订的重要性

学者钟启泉认为单元教学,就是基于一定目标和主题,按照教材构成与模块分布方式,把知识内容罗列在一起,并将每个知识点看成一个单独单位。因此,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就是数学教材内容安排与数学教学计划的基本单位形式,数学教师将整合与优化数学知识内容,然后开展整体教学活动。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指,教师从数学的角度,基于系统论的指导,注重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全面整合形成一个统一单元,并基于单元内容制订单元教学目标,从不同的知识体系、知识群学习数学。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突显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特点,在完善数学思维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JP]

二、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制订的原则

高中阶段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此保证教学目标制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整体性原则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制订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单元中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探索知识本质并形成整体性思维。教学目标制订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够整体分析全部教学内容,在保证数学知识间的连贯性与连续性前提下,制订具有整体性思维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基于课程整体目标,从单元教学角度出发,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并在单元教学目标下制订子目标,实现对整体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

(二)逻辑性原则

数学知识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与逻辑性,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稍加分析与研究就会发现其中关系。因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体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单元知识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而制订具有科学性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学生制订具有逻辑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三)连续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材会按照某种逻辑关系,连续编排教材知识内容,正好符合数学本身的逻辑特点。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抓住单元之间的递进关系,做好知识点衔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四)具体性原则

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单个教学目标的制订之间有着很大差异性。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在保证其具体性的同时,明确每个知识点学习的作用,强调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运用情况,进而实现情感与思维的双重融合。制订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指导,为学生单元知识学习明确方向,以及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与评价标准。以“空间直角坐标系”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指向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掌握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就要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具体呈现:在知识技能目标中突出探索空间某点坐标的表示方法,在方法过程目标中强调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最后呈现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培养了数形结合思想、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五)层次性原则

在设计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层次性原则,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目标引领下进行数学学习,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参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宏观把握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再结合每个分支知识点,确定具体课时教学目标,之后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符合教学实际的课时子目标。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单元教学中,教师制订教学目标要遵循层次性原则,根据单元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单元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证明,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课时知识点内容,制订课时目标,主要聚焦借助函数图像,了解函数的意义与作用。

三、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现状

(一)教师对单元教学不重视

现阶段,有些教师认为,单元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把握与了解,但受学校教学因素的影响,教师没有过多时间对单元教学展开整体规划,认为这是一种耗费时间与精力的教学方式,不愿继续研究与开展,从而影响单元教学设计的质量。

(二)教师对单元教学不熟悉

有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对单元教学内容不熟悉的情况,导致重点知识内容未能突显出来,不利于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也无法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另外,由于教师难以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基本一致,严重影响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使单元整体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与价值。

(三)单元教学目标制订缺乏整体性

当前,高中数学单元化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仍然存在缺乏整体性的问题。首先,有些教师在单元教学中,直接将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简单的叠加和汇总后作为单元教学目标,甚至直接照搬课时目标,导致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缺乏整体性和概括性,使单元教学目标失去统领作用,无法突显单元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其次,有些教师将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混淆,对二者区分不够明显,未能发挥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

四、单元整体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基础,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追求,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采用等都要遵循这一目标,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计数原理”单元为教学案例,阐述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策略。

(一)全面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制订完善的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突显连续性、整体性特点,参考教材编排内容,挖掘与分析各单元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然后将知识点进行重组、整合、规划与设计,最终形成单元教学主题思想。将数学概念与数学公式串联起来,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模块,从而体现出教学的规划性与优化性,确保教学目标切实可行。

1.确定单元主题内容

单元主题是对单元知识的概括。在对单元内容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厘清单元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再从单元内容出发确定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主题单元。然后将其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每个课时中去,从而设计出多个单元教学主题,为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好基础保障。例如,“计数原理”单元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单元主题内容:一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二是排列与组合,三是二项式定理。

2.梳理教学关键节点

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根据自身认知基础,开始认识与了解数学概念与思想,并不断向外延伸与拓展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背景,认真梳理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终点,从而落实整个教学计划与方案。例如,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关键节点的梳理,最终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一,掌握与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第二,能够利用这两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问题能力。

3.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显性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隐性数学知识则更突显知识本质。例如,在“计数原理”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就可以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出发。

(1)显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

根据实际案例总结归纳计数原理相关知识,并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排列与组合相关内容,掌握其中涉及的概念与定义,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隐性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

首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的方式,理解抽象数学概念与知识,掌握数学公式与方法,运用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会类比迁移数学思想的运用,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借助新知识的获取,经过恰当推理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开阔思路,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二)细致分解单元教学目标,制订课时教学目标

1.分解单元知识内容

针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规律性,对单元内容进行分解与细化,形成不同的知识区域,并分析其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然后细化到每节课时中。例如,在教学“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知识点细化与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运用与比较;二是数学抽象内容的归纳与同化,类比迁移数学思想的运用与理解,掌握数学建模与数学运算的知识。

2.重整单元课时内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对关联课时进行重整,联合多样化教学策略与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数学知识的重组与整合。在明确定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而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3.制订课时教学目标

以课时内容为参考基础,先展开整体分析与研究,再对单元目标进行细化与分解处理。例如,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就要遵循以上准则,以学生为核心基础,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仍然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其中显性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归纳总结“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相关内容,并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隐性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际问题加深对两个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体会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逐渐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体现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核心观点。随着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途径。

教师应全面深刻理解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及要求,根据高中学段的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确定各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订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再细化分解成课时教学目标,从而把握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突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从而提升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业兵,张坤,张晓斌.整体单元化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10):63-66.

[2]戴良峰.高中数学整体单元化教学的目标制订方法[J].数学大世界,2021(11):3-5.

[3]李梅.整体单元化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探讨[J].传奇故事,2021(37):44-45.

[4]周日桥.课程一体化视域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J].中学数学,2022(5):9-10.

猜你喜欢

原理计数整体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古代的计数方法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这样“计数”不恼人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