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

2024-06-15姜海鑫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教师立德树人

摘 要:教师作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是教师思想品质、教学素养的综合表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能够坚定教师思想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高校教育质量。然而,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了教育观念淡薄,个别存在师德失范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因此,高校要从师德师风建设实际角度入手,结合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加强大学师德的组织化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性,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评价制度来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德师风 路径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F061.3;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75-0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师德”建设的好坏,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时代“师德”建设中,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好的势头,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高校要将“师德师风”的贯彻落实作为“第一标准”,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高校“师德师风”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天职”,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天职”的本质。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使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某种道德性。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其所承担的特殊任务,又决定了其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

(一)师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操守

专业道德是指专业领域内人们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的职业操守与传统的职业操守标准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其在校内、校外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老师要根据师德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如衣着是否端庄,言行是否得体等等。做一名合格的“言语教师”“行动教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高校对于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职业。

(二)大学的师德师风是规范大学教师的特殊角色

一方面,为社会、为民族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师的使命,而“师德师风”又是教师这一职业逐渐发展起来的道德准则,所以,教师自身有着特殊的功能。而“师德师风”便是一种由教师主动内化而成的品质,与教师的性格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等相融合。另一方面,师德则是一种与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身份相适应的、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连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积极地进行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教师的需求。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不仅需要高等教育,而且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以推动高校的内涵发展,最终达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1]。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活动最根本的素质,它反映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形象。

(一)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坚定教师思想观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教师作为一支主力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做到:一是对党、对人民有强烈的忠诚度;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我们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三位一体”的建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中国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信仰”,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在高校中,教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加强高校学生和教师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认识,坚定他们的“四个自信”,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拥护者[2]。除此之外,大学还应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教师们应该用自己的实践,用自己的知识经历,将真理传授给每个学生。同时,要把“善”与“美”结合起来,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去,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提高院校教学质量

在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由扩招转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道德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道德水平高,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教师道德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理论上讲,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可以推动教育的公平和正义,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活动中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群体[3],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利用教学机会为自己谋私利,严禁贪污受贿,保证教育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就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层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它反映了“学以致用,德才兼备”的思想。师德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让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道德素养影响和培育学生成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对高校教学改革和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新的时期,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来支持,师资力量要既具有全方位的知识积累,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够与新时期高校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师德师风既包括对教师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包括对其教学水平的判断,是对其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韩愈的《师说》中有一句话,叫做“师者,传道解惑”,所以说,为人之师,其首要工作,便是将自己所学,所教之法,教于人。所以,教师总是要努力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党中央非常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并对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大学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4]。因此,大学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就必须从自身的素质出发,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教育观念淡薄

大学教师既有“传道”的责任,又有“引领”的责任,更有“立德树人”的责任。有些高校的教师只是在简单的课堂上做着教育工作,既没有进行强烈的思想教育,也没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更是没有把“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以往,他们只是专注于教学,对于新的形势、新的需求、新的人才培养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他们不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也不会花时间来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深入的研究,更不会主动地对他们进行矫正和指导。这就使得一些高校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个别存在师德失范行为

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以及价值观念上的缺失和核心意识的缺失等问题。有的教师还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错误、腐化和消极的思想和话语,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师德,对师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少数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出现了违规开班、违规招生、学术不端等现象;在师德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侵犯学生权益等。因此在高校中,一旦出现“师德”问题,不仅将完全摧毁教师神圣的职业形象,还将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师的耻辱,更是教育的耻辱。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体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教师道德考核既是教师道德考核的“指挥棒”,又是教师道德考核的“红线”。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其中应包含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还可以对高校教师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一)加强大学师德的组织化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性

在新形势下,要有系统地安排好教师队伍,从全局上把握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此,高校要全面实行党委领导机制、责任归属机制、师资力量建设机制等。首先,大学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确定学校党委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增强学生和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建立健全教师道德教育体系。当前,大部分大学在开展教师道德教育时,都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为此,高校应该从组织结构入手,设立一个有利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规划、推进和考核等方面的职责,使师德建设的各项组织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应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增强了各单位及教师的责任心。在进行“师德师风”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参与者,所以,高校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整体,也要把他们看成是一个群体,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还要通过树立典型、进行思想引导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责任感。

(二)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要想长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就需要构建和健全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机制。一是把好高校师资队伍的“入口关”。学校在选聘时,要认真检查教师的思想、品德、社会性等,并将其纳入选聘考核的主要内容,要将其放在选聘考核的显著位置,要从根源上确保大学师资的“纯洁”与“高尚”。二是要健全教师考核制度。要做到一年一评,评出思想政治素质,评出工作作风,评出教学成效、教育成效等,并对每一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对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实施“一票否决”,对其进行开除处理,起到震慑作用,根治各类师德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纯洁性”。要积极宣传、鼓励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人人争当第一的风气。三是要建立完善的师德监察制度。加大对教师的监管,建立教师道德行为的负面清单,制订教师道德行为的标准,使教师道德行为得到切实的遵守;这就需要大学的教师们守住自己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师德师风”的缺失[5]。在此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条“闭环”之路。开通监察的回馈通道,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监察的平台;教师不能违反教师道德,对同学的意见经过核实后,予以公开宣布。在教研室和学校中组建了一个监督小组,每天都有人在监管,建立一个举报平台,确保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开放性,打造一批素质优良、道德高尚的高校教师。

(三)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评价制度

当前,大学师资队伍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师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首先,有些人对评价的时间表有偏见。很多高校将对教师的评估工作放到了一个学期的最后阶段,这就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一位教师在一个学期中的表现,因为临近期末,同学们要么忙于准备期末考试,要么忙于假期的准备,再加上一个学期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教师一年中的“师德师风”难以清晰地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客观性不强。其次,有些高校将考核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生,只根据教师自身的表现来评定,这种考核方法也很不科学。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让更多的大学教师参与进来;并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6]。例如,高校在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意见,还应考虑到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优化,使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缺陷,并进行改正。对于有问题的同学,教师应主动和同学沟通,发现问题的成因,共同寻找答案。对那些对自己的评价较为被动,与学生之间还没有形成密切关系的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激励方式,培养老师的自信心,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评估工作。除此之外,为了让所有的教师都能有更多的动力去建设“师德师风”,学校能够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展开一次模范教师评比活动,将教学水平过硬、“师德师风”表现优秀的教师评选为先进典型,以此来对其他教师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持续地强化自己的“师德师风”,从而让校园氛围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景安磊,周海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和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3):5.

[2] 卜叶蕾.新时代高校班主任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名师班主任”工作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4.

[3] 周坚.全面把握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坐标[J].中国高等教育,2018(19):9-10.

[4] 王新清.从“好老师”到“大先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09):31-37.

[5] 刘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船舶职业教育,2021,9(01):64-66.

[6] 吴全华.指向师德师风建设的教师评价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22(04):35-4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00)

[作者简介:姜海鑫(2000—),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高校教师立德树人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