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研究
2024-06-15张大勇
摘 要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背景下,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着改革的新挑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强调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关系到学生认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本研究探讨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包括增强教学情境性,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凸显教学思辨性,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强化教学实践性,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教学时政性,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78-03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1]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这四大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培养尤为关键。科学精神不仅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和观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参与社会实践以及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如何有效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论证,充分反映时代要求和先进教学理念,以适应教学变革的需要。本文将从增强教学情境性、凸显教学思辨性、强化教学实践性和重视教学时政性四个方面,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增强教学情境性,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是人和真实生活情境之间持续而有意义的互动,在未来的素养教学中,情境设计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核心教学专业素养。“三新”背景下提倡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就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素养。有效的情境能激发学习动力,明确思维指向,提供认知起点。为了创设有效的情境,一般要坚持时代性、真实性、适切性、情感性、探究性等原则,并注意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和复杂情境的选择。同时情境的创设要聚焦关键问题,把关键问题作为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公司的经营”这一节新课时,教师首先以“安徽江淮汽车的前世今生”为主线,设计“起步”“转型”“升级”三个环节,创设一般情境,并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企业与公司有何区别?安徽江淮汽车业绩屡创新高,你认为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安徽江淮汽车为何要与大众合资,与新能源牵手?由于安徽江淮汽车是一家学生身边的成功企业,这些问题拉近了该企业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触动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这家企业,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激发了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探究意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迁移)能力。又如在对于公司横向的知识整合中,一方面要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向市场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缩短流通环节;促进企业重组;遵守市场规则;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比较优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运用国际规则维护合法权益。
其次,教师应当在一般情境的基础上,适时创设比较复杂的情境,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存在着大量商家聚合经营的现象,即很多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都喜欢在选址上扎堆。如一些相似的快餐店,位置总是相隔不远,如龙虾一条街、同类的大型家电零售商,门店总是相邻而居。一些经营服装、小商品的商家也喜欢扎堆,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城、小商品市场。本是竞争对手的各方,为什么要聚合经营?这就要求学生要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质疑、反思,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目的。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有系统设计复杂情境的意识,以培养学生对复杂情境的解构能力。还以安徽江淮为例,设计一些结构化、复杂化的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材料,如安徽江汽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压力,请用SWOT分析模型,说明该公司如何合理确定市场目标,赢得市场?在该公司发展中,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给予哪些支持?作为消费者你愿不愿意购买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如果不愿意购买,你有哪些顾虑?有什么建议?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生活角色,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应变、迁移、交往、沟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凸显教学思辨性,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的关键在于辩,通过辩证思考才能辨明是非。[2]教师应以辩证法为指导,突出教学思辨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习哲学与文化知识实质上是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教师应将哲学中的辩证法观点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反思与追问中养育智慧。这样的教学策略将为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帮助他们在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感悟改革开放的意义、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都并不困难,但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强课堂的思辨性,教师可以设计演讲题目:改革之初,邓小平赞同“摸着石头过河”,三十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加强顶层设计”的战略抉择,你怎么看待“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关系?这样的训练旨在让学生能够以宏观的视野思考问题,以指点江山的视野涵养纵横捭阖的“辩才”。对于开放,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不少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但都是从积极影响角度去回答,没有学生想到自贸区的建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负责人,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静待花开啦?这样的视角有助于引领学生从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提升思辨的高度,居安思危。学生在思辨中产生更深刻的思考,热情得以激发,主动参与和社会担当意识等情感被触动、唤醒,科学精神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强化教学实践性,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强化教学实践性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将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实施实践性教学,同时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在教学实践性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真实的情境,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教学实践性的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合理分工,积极开展合作探究。通过调查、参观、访谈、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统计部门的资料,或通过访谈政府部门了解收入分配的情况,从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关联。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各种社会问题,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鼓励他们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开放的教学形式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强化教学实践性,思想政治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灵活性,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教学时政性,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时政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应当紧密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理性思考。[3]教师需要通过合理传递理论知识和引入时事政治,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时事政治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以及重点热点新闻等。时政教育并非简单的新闻阅读,而是要通过分析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理解时事政治,提高他们的科学思辨能力。其次,时政教育所讲述的内容是发生在当下的事件,是离学生最近的理论阐释对象。教师在讲解时事政治的同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对时事政治有更加切身地体会,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最后,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对时事政治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设置“疫情防控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议题,并在这一议题下设计这样的情境:中央政治局的全面部署、国务院的全面落实、抗击疫情全民参与,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面对疫情:(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除此以外,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知识?(2)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3)14亿多中国人全民参与,并在抗击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公民的哪些知识?(4)联系上述三个问题,结合中美抗疫的不同表现,探究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把《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系统全面地把握教材的主线,使学生在理性思考过程中,把时政与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相结合,达到了提高政治学科素养的目的。
总之,践行新课标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程改革,培育时代新人,是每一位教育人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多种策略去培育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达成创造条件。
(张大勇,合肥市第一中学,合肥 230601)
参考文献:
[1]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2] 王明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与教法选择[J].教学月刊·中学版 (政治教学),2018(6):7-10.
[3] 陈宁.高考阅卷引发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