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字号“出圈”让高技能人才“出彩”
2024-06-15王希张晓媚
王希 张晓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
近年来,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用心用情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助力老字号企业“出圈”,助力高技能人才“出彩”,坚持为基础服务业“出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一、人才激励,助力老字号“出圈”,实现“老树发新枝”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弘扬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推动老字号的传承保护,加强人才技能培训至关重要。
北京市云集着大量老字号企业。从技能人才培育角度积极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北京市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为老字号注入新活力。
(一)主动上门服务
围绕老字号企业需求,建立老字号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清单、专业需求清单和“一对一”帮扶清单,帮助老字号企业精准对接培训资源,缓解老字号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作为眼镜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于1937年的大明眼镜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对稳定的一线人员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针对失业人员群体开展以“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培训机构具体实施、政府提供免费培训”为特点的订单式培训,既为企业输送了合格的技能人才,又解决了失业人员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二)创新示范引领
针对老字号企业特点,帮助分析人才结构,扎实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奖项评选,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技能大赛,让优秀人才赋能传统技艺传承的守正与创新,促进老字号企业运用技能人才队伍优势不断增强竞争软实力,让“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萃华楼是北京市餐饮老字号企业中唯一一家米其林餐厅,企业引入中央厨房,快速发展带来效益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用工紧张,尤其缺少能够制作招牌菜的厨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帮助企业申请设立市级技能工作室,助力企业通过后厨“传帮带”方式,高效精准培养出合格员工。如今,萃华楼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的徒弟们,已经是各门店的首席大厨。顾客们在不同分店都尝到了“老味道”,萃华楼的发展也驶上“快车道”。
(三)精准对接服务
聚焦老字号企业发展,精细指导老字号企业开展认定评价工作,从制订认定计划入手,做到培训到位、跟踪到位、督促到位,对其各自认定的职业类别、人员特点、组织形式做到充分掌握、如数家珍,让企业能够灵活准确地采取适合的方式开展认定工作,更好地提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北京市珐琅厂是国内生产经营景泰蓝最大的专业企业,行业范围内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北京市珐琅厂成功开展了企业自主评价,认定全市首位区属企业特级技师,为珐琅厂非遗技艺传承和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平台搭建,助力高技能人才“出彩”,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近年来,北京市把建设国家、市、区三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培养技能人才重要抓手,围绕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积极推进“振兴”工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建设品牌,创新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推动老字号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老字号资源丰富的东城区为例,目前已打造区级首席技师工作室21家,其中2家被评选为国家级工作室,6家被评选为市级工作室,涵盖景泰蓝制作、玉石雕刻、烹饪技能、漆器镶嵌、美发设计等11个工种,在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创新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说起大师,就不得不提景泰蓝大师钟连盛
北京市珐琅厂特级技师钟连盛是当代景泰蓝技艺最为全面的大师,也是唯一一位连续三次与国家元首、夫人同台点蓝的国宝级大师,因此也被誉为“景泰蓝国事外交第一人”。近年来,钟连盛带领年轻人一起完成了很多“国礼”级作品,最让他骄傲的是很多徒弟都已经成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说:“新一代的景泰蓝技师们已经成长起来,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匠心可以跨越时空,用一世一生去守护宝贵的传统技艺。”
(二)说起老字号,就不得不提前门大街的“80后传承人”
前门大街有一家近三百年历史的都一处烧麦馆,吴华侠是她的第八代传承人。肩负非遗传承使命,吴华侠充分运用大师工作室资源,增加收徒数量,加快培训进度。在都一处烧麦馆后厨,大家经常看见她手把手地教学,耐心地指导每一处细节,尽快让徒弟们掌握非遗技艺。就像吴华侠本人经常说的,“作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我要把烧麦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讲好老字号故事,让更多人因为都一处烧麦而喜爱前门大街。”
(三)说起米其林,就不得不提鲁菜大师王培欣
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王培欣带领下的萃华楼成为连获三届“米其林一星”荣誉的餐厅。“老字号+米其林”,这是京城里的独一份儿。振兴老字号,一直在路上。从学徒到厨师,从传承到创新,从匠人到主理人,30多年来,王培欣时时勉励自己,几乎一日也不曾虚度。目前,他正在筹划康乐和安福楼等老字号重新走回人们的视野。走在老字号振兴之路上,王培欣有信心在未来书写更多老字号的新传奇。
三、技能为民,为基础服务业“出招”,促进就业暖民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伴随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餐饮、康养、维修等生活服务业技能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始终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练、培练结合,聚焦用工需求,瞄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产业、企业、就业、专业、职业“五业”联动,不断壮大养老、托育、康养等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有效满足“一老一小”高品质生活需求。
建体制、聚合力、惠民生。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探索,找准定位,充分谋划,创新模式,支持各区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从为“老字号”企业的传统技艺传承选拔人才和促进居民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练兵入手,在行业中找龙头、抓重点、汇资源、讲政策、画流程、传经验,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作为突破口,推出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技能大赛办赛模式,结合职业特点量身打造大赛场景,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
2019年以来,各区先后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肉制品加工工等多场区级技能竞赛。2023年,东城区举办“乐业杯”肉制品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中,经过初、复赛的角逐,来自稻香村的余冬获得了竞赛第一名,并取得了肉制品加工工职业的技师级别证书,拿到证书的他高兴地说:“在这个岗位工作二十多年了,之前看到其他岗位的同事拿到技能证书时就特别羡慕,这次参加比赛,不仅能和工友们相互学习切磋,还获得了技能证书,让我看到了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心里更踏实了。我会立足本职,尽我所能,让老字号、老传统的技艺在我手里能够不断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笃行不怠志如铁,砥砺前行信心增。通过人才激励助力老字号“出圈”,通过平台搭建助力高技能人才“出彩”,坚持技能为民,持续为基础服务业“出招”,老字号企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技能人才培养更加精细精准,基础服务业提升更加深入深化。
新征程上,北京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继续坚持技能服务群众、技能服务企业、技能服务社会的理念,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探索推行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机构扩围,扎实做好技能帮扶,创新讲好技能成才故事,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整体发展,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为实现首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