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晚年手迹里的乡愁
2024-06-15刘竺岩
曹禺,本名万家宝,其先祖早在明代万历末年迁入湖北潜江。虽然曹禺从未去过潜江,但作为祖籍,潜江与曹禺却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去世后,曹禺的骨灰就安葬在潜江,堪称魂归故里。
在以反封建和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曹禺早年作品中,作为意象的故乡鲜有出现,甚至连家庭都是曹禺所要努力冲破的牢笼。有学者指出,在《雷雨》等剧作中,家是剧中人物永远挣脱不了的桎梏,成为一种“梦魇”,贯穿多部作品。若论及作品中的人物原型,童年记忆也给曹禺留下了趋于负面的印象。如曹禺在回忆《北京人》创作时指出:“记忆不仅把我带到我的青年时代,而且带回到我的孩提时代。”作品中的曾皓就带有曹禺父亲的影子。对于父亲,曹禺坦言:“我爱他,也恨他,又怜悯他。”可见当曹禺面对家庭、故乡、童年记忆时,怀着十分复杂的情感。正如巴金以《家》抨击旧式家庭伦理一样,走出并打破旧有的家乃是“五四”影响下的作家之共同目标。
因此,如果仅从剧作中看,很难想象曹禺会对故乡怀有多么浓厚的眷恋之情。但当曹禺步入晚年,他对故乡的理解却完全走向了正面,表现出浓厚的思念、眷恋之情。这种乡愁,在曹禺关于故乡的多种手迹里都有所体现。
1984年,曹禺为潜江人大题写了一首六言诗,诗曰:“明月故乡晓钟,远隔千里心同。不知今夜何处,犹在思乡梦中。”用的虽是古人思乡诗中的常见意象,但却情真意切,与他后来的手书《我是潜江人》联系起来看,足称思乡情深。
1989年10月底,潜江曹禺著作陈列馆即将开馆,当地党政机关派员赴京迎接曹禺回乡参加相关活动。但因健康原因,曹禺未能成行,对此,他向工作人员表示:“现已身不由己,不能返乡,至感愧疚……”当然,这也是曹禺最有可能踏足潜江的一次机会,惜哉未果。曹禺也意识到,返乡机会弥足珍贵,所以为了弥补缺憾,他手书散文一篇,名曰《我是潜江人》,展现出他作为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文中,曹禺首先表达多年以来的漂泊无依之感:“我走过不少地方,没有一处使我感到这是我的故乡,是我的父母之邦。”但当面对从未涉足的潜江时,曹禺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我爱潜江,这不是模模糊糊的两个字,像是其中有血与肉的联系。”
可以说,曹禺晚年的乡愁表现为一种理想化的故乡想象。面对潜江时,曹禺毫不吝啬对故乡的赞美,他极富感情地认为“潜江的月亮,比哪个地方的都圆、都亮”。潜江的食物、空气让他感到亲切。甚至因为对潜江的感情,曾在回忆中晦暗的童年也变得多彩起来,即“父母的声音笑貌,我吃的家乡带来的食物,或者家庭中那种潜江空气,使我从小到大认为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潜江人”。这里出现了曹禺的父亲,也出现了他的家庭。可以看出,当这些记忆与故乡潜江挂钩时,那些曾经的负面情绪,想要出走的冲动,父亲的粗暴性格与恶习带来的阴影,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化为乡愁。另外,曹禺出生后仅三天,生母就去世了,虽然继母待他极好,但生母的缺位仍给曹禺带来了遗憾。因而所谓“父母的声音笑貌”,很大程度上也带有理想色彩。正因理想化的故乡想象,小至潜江的一山一水、一器一物,大到潜江的城市建设、文化工作,晚年的曹禺都非常关心。凡有求字者,曹禺都欣然挥毫,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手迹。诸如1985年为故乡的酒厂题词“万里故乡酒,美哉园林青”;1991年又为故乡的建设事业题词“走自来水开发之路”,都体现着曹禺对故乡寄托的殷切期望。
但青年时期拒斥家庭的冲动与晚年的乡愁并不矛盾。二者体现的是一代青年的情感结构与曹禺个人心路的辩证统一。作为新文学阵营中的青年作家,曹禺深受其前辈影响,要坚定地冲决封建大家庭之樊笼,在当时的青年中属于共识。曾为新文学提供重要参考的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也是曹禺汲取的文学养料之一,其中自然包括著名的“娜拉出走”。曹禺深知这一点,他清楚宏观层面的“离家”乃是社会变革之关键,所以这也成了他在作品中着力表达的重点。但在个人层面上,“潜江人”这个身份却在其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在晚年集中流露出来。这种乡愁,正如柳宗元诗所言,“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一是从未去过故乡,二是思恋想象中的故乡,三是基于若干细节的故乡认同感,叠加起来,让曹禺对家乡赞美背后的怅惘之情依稀可见。
对于书法一途,曹禺曾有谦辞:“我非书家,写字只是表表心意。”其实,曹禺的书法艺术可圈可点。曹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曾接受过私塾教育,虽然后来转向新学,但仍养成了毛笔书写的习惯。目前可见的大量曹禺书信多为毛笔撰写。曹禺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法,具有较深厚的碑学、帖学功底。观《我是潜江人》手迹,与其他大幅题字风格略有不同,多藏锋起笔,圆转居多,收笔亦有意回锋,极少出尖,如刀剑入鞘,含蓄内敛。字形结体偏瘦长,没有大幅度的提按,线条粗细变化较少,用墨均匀深沉。八十岁的老人信手写来,满怀深情,于结构经营不甚措意,而行笔稳健,章法严整,在朴实中不乏活力,既富于中正典雅之美,又有出其不意之笔,与其内向的性格与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得益彰,正所谓“字如其人”。
作者简介>>>>
刘竺岩,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在《扬子江文学评论》《文艺评论》《电影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现代文艺文献、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责任编辑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