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2024-06-15凌媛媛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个性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活动,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个性化教学的涵义和意义以及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可以推动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51-03
在不断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教育越来越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将个性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1]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具体来说,个性化教学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个体差异,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
(二)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首先,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个性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其次,个性化教学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通过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个性化教学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课程内容繁多,小学数学教师往往采用单一讲授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高效地将教学内容教给大多数学生,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3]同时,单一的讲授法也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能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阶段,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个性化需求未被充分关注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然而,由于当前小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往往只能关注到学生的共性需要,难以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未被充分关注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健康发展。
(三)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多是由教师来进行的,评价的方法有作业、考试以及随堂提问等。一般来看,小学数学教师会在教学之后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随后,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师予以评价,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校一般会组织不同形式的考试与测验,来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效果。无论是随堂提问、课后作业还是阶段性考试,都是学校和教师施加于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主体处于教学评价的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自主总结、自主评价、自主反思的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开展教学设计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定教学目标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明确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可实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当能够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2.依据学生水平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4]再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成绩。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供必要的指导,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实践探究法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探究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究题目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盒子、水杯等,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出物品的体积,然后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思维训练法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实现突破与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另外,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纸片、剪刀、尺子等,进行实际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多种形式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自主开展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三)开展多层次的教学评价
1.自我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我评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评价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评价的目的,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这些内容和标准应当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评价内容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反思与总结,摸清问题,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方向。
2.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即学生之间相互进行的评价,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有效评价方式。在进行同伴评价前,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明确评价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同伴评价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然后,教师应设计合适的评价工具。在小学阶段,评价工具应当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评价表格、评价卡等工具,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进行分组合作。同伴评价通常需要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科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指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同伴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观察、相互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展开的评价,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评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评价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此外,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个别评价、集体评价等。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多种评价工具,如问卷、评价表等,以提升评价的效果。
实施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模式的改变,而且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高效的成长方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凌媛媛,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市 63000)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37-40.
[2] 杨莹.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6):61.
[3] 金红.大数据时代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方法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22(10):3.
[4] 范小红.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探索[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