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开展有效备课
2024-06-15侯婷婷薛彤
侯婷婷 薛彤
摘 要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传统备课往往离不开三要素,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备课除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外,还要备手段、备问题、备作业。语文教师备好课不仅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感,增加自信心和安全感,还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 语文教师;备课;新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4-0045-03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备课。“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达着教师的创新思想,体现着教师全新的教育观。”[1]教师在课前备课既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感,增加自信心和安全感,又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传统备课往往离不开三要素,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教学理念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更新,不但赋予了传统备课三要素新的含义,还开拓了备课的思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2],因此语文备课除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手段、备问题、备作业。本文从学生、教材、教法、手段、问题、作业等方面谈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备课。
一、备学生
备课主要是备教材,但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光备教材是不够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学生的“学”通过教师的“教”起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了解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即要备学生。只有“教”和“学”相辅相成,教学才能有效,教学质量才能提高。笔者认为,在备学生上,语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摸清学生情况。语文教师既要从静态角度了解学生,又要从动态角度熟悉学生。静态角度主要包括班级学生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语文学习的态度等,动态角度主要是及时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如语文学习进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心理情绪变化等。语文教师要全面掌握以上信息,就必须经常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将这些信息纳入到备课之中。语文教师提前有所准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找准教学起点。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学习渠道,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教师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知识,学生可能不会。因此,语文教师要紧密跟进时代的发展步伐,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需要重点探究的,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三是明确发展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是不是仅仅满足于将制定好的教学目标一一落实就万事大吉了呢?恐怕问题不是这么简单。一节真正有效的课,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思维的发展,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思考这样一个核心点:这节课,我将使学生在哪些知识点、能力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目标越清晰,教学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二、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加工和处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作用就是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使教材难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处理教材呢?
一是要抓住“重点”。重点即教学内容的主干部分,它是学生必须学习并要掌握的东西。在备课时,语文教师必须详尽掌握重点内容,并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进行详尽讲解。例如,诗歌教学备课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形象思维的塑造上,散文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上,小说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人物特征的把握上。同时,在教学重点内容时,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激活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二是要解决“难点”。难点通常与重点相叠,即重点亦是难点或多是难点,但难点并不完全就是重点。有些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虽不是重点内容,但却是难点。笔者认为,既然是难点,语文教师就应该要想办法去解决。尤其是学生提到了或触及到了的知识难点,语文教师千万不要放过。在备课中考虑难点,是为了在教学中减少“教学障碍”。一旦在课堂内难点得不到有效迅速的解决,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例如,在《木兰辞》一文中,木兰替父从军,他人虽与木兰“同行十二年”,却“不知木兰是女郎”。学生对此可能会提问:“老师,木兰行军打仗十多年,难道就不会被人发现是女性吗?”对于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前就应该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否则就可能会造成教学活动的“短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备课时,无论是已经教过很多遍的课文,还是刚入选教材的新课文,语文教师都要以“第一次读”的心态去仔细研读文本,从而获得新鲜的感受。有了自己的研读感受和心得后,语文教师应参考相关的资料,在备课时突出教材的新意与深意。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大胆一些,跳出教材限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
三、备教法
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过:“每一种教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3]这就是说,每种教法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对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教学有教学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的倍受学生欢迎,有人教的却寡而无味,这与是否会“教”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一般是按照语文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编排的,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语文教师照本宣科,有的学生就接受不了。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方式。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确定哪些知识需要讲解,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同时还需要预设学生在探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深度教学,提升备课水平。
例如,教学《鱼我所欲也》时,笔者先用了情境教学法,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话先贤进行导入,接着让学生用实践法,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课后注释,把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加上注释翻译,完成说文解字的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只有极个别地方理解的不够准确,笔者对此一一进行纠正和补充。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笔者引导学生绘制论证思路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实现对文章思路的梳理。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并采取四级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具体包括
思路是否完整、顺序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简洁、表达是否流畅等。最后,笔者再让学生回归文本,理清论证的思路,体会孟子的雄辩艺术。
四、备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与教学方法一样,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4]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教学手段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仅有图片、文字、声音、影片,还有动画、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在该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这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于是,笔者在备课时就设计了播放《最后一次演讲》视频环节。在教学时,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甚至有些学生看到闻一多先生被特务暗杀时,还留下了泪水。这一情境创设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五、备问题
备问题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练习句型和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备课不备问题,上课就容易出问题。语文教师带着问题教,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但是,问题不能由语文教师在课上随机提出,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事先设计好。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问题来源于对教材的钻研。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多关注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和要求,以及每篇课文的提示和要求,准确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比如,备课蒲松龄的《狼》时,笔者从单元的整体语境出发,确立了该文本在单元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定位,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交流的主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中有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在备课中,笔者还设计了让学在课外阅读蒲松龄的另外两篇关于狼的文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的学习主题。
二是问题来源于师生的交流。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通常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走近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存在的疑惑,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让课堂更高效。例如,在备课《散步》一文时,笔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关于以下问题的认识:你有没有陪父母散过步?如果有,大概是什么时候外出散步?散步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一些难忘的事情?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搜寻自己的记忆,并把出现的新问题展示出来。对此,笔者结合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对本文内容进行重构,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上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实现对文本背后反映的情感的深刻理解。
六、备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措施。“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所以在备课时,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如何通过作业让学生学会、练好。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做到选题典型性、拟题针对性、对生激励性、温故时效性、评价及时性,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的和单元教学要求,选择典型的题目,做到及时发布、及时批阅、及时反馈,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备课郑振铎的《猫》一文时,在两个课时中都进行了作业设计。在第一课时中,笔者设计了规范书写的作业,要求学生采用互评的方式在课堂集中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体会书法审美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第二课时的作业设计包括三个选项:“爱故事的你”,讲述三只猫的遭遇,通过视频或者音频形式提交;“爱画画的你”,勾画文本中描写猫的语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猫,通过图片提交;“爱辩论的你”,用第一人称,代表第三只猫,为自己辩护,通过文本提交。这三项作业不仅能全面检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梳理情感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表达自己心得。尤其是“画猫”这样的趣味型作业,不仅减轻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的负担,还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业,爱上学语文!
(侯婷婷,淮北市烈山区实验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薛彤,淮北市烈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安徽 淮北 235000)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3] 汪丽梅.知识观变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在推动力[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9.
[4] 安玉杰.减负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备课质量[J].语文新读写,2021(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