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湘教授基于“治肝四法”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

2024-06-14刘黎婷何秋萍李明灯黄木圣刘松华莫湘

大医生 2024年8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刘黎婷 何秋萍 李明灯 黄木圣 刘松华 莫湘

作者简介:刘黎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中医诊疗。

通信作者:莫湘,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中医诊疗。E-mail:3269216524@qq.com

【摘要】慢性肝病是以慢性肝损伤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统称,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莫湘教授认为慢性肝病的治疗主要以泄肝达郁、养血柔肝、化湿醒脾、活血化瘀为法则,并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肝四法”,应用于临床后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总结莫湘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结合实际案例针对 “治肝四法”的内涵及其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机理进行重点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治肝四法;慢性肝病;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8.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8.030

慢性肝病是以慢性肝损伤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统称,包括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右胁肋部不适伴有疼痛、身目黄染、肝脾肿大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慢性肝病的一种,现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极大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西医针对慢性肝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护肝、抗病毒、抗纤维化、营养支持等。中医在慢性肝病治疗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优势,马翠翠 [4]研究证明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以清热利湿、健脾活血为原则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达到虚实兼顾效果;吴辉坤[5]研究发现西医方法联合从毒、痰、瘀、虚方面入手的中医药治疗,对慢性肝病的改善效果较好。莫湘教授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与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治肝四法” 治疗慢性肝病,即泄肝达郁、养血柔肝、化湿醒脾、活血化瘀,很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整理莫湘教授采用“治肝四法”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脏疾病以气机不畅、血液储藏调节异常为主要病机,可分为虚实两证,临床多表现为实证,中医临床将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都归于肝系病证。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指出疾病发生的病因主要有七情、六淫及饮食劳倦、跌仆金刃与虫兽所伤等[6]。在七情方面,情志过激可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尤易伤及肝脏,如郁怒太过可出现肝气横逆,出现呕血,甚至昏厥等。在外感六淫之邪方面,若机体外感湿邪,湿性黏滞,易阻滞气机,从而影响肝气的疏泄,肝气郁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湿邪壅阻停滞,肝胆失于疏泄,胆汁泛溢于外,则发为黄疸;肝气阻滞,血液运行不畅,致气血壅滞,肝体失和,发为积聚;病程久之则致肝脾肾三脏失调,气、血、水互结,产生鼓胀。所以,莫湘教授认为慢性肝病的发病主要为正气不足、感受湿热外邪、饮食不洁、反复迁延所致,病机特点为湿热内蕴、肝胆不疏、脾胃受损、久则瘀血阻络、多脏腑功能失调。

2 “治肝四法”的基本机理

2.1 泄肝达郁 肝主升发,可使全身气血平和,五脏安定,而肝气的正常升发依赖于肝阴与肝阳的相互协调。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协调脾胃升降、维持血液循环等功能。莫湘教授认为若肝失疏泄,则出现情绪低落、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失眠多梦、胆怯易惊,严重者突发昏厥等,治疗上应以泄肝达郁为主,临床上常用柴胡、郁金、香附等药。以柴胡为例,柴胡虽归类于解表药,但善疏肝解郁,研究表明,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保肝等作用,可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临床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7-8]。

2.2 养血柔肝 血具有濡养和化神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本物质。肝主藏血,肝以血为体,其体属阴;肝主疏泄,其用属阳;肝体阴而用阳。若肝阴(血)不足,易导致肝阳偏盛而升发太过,出现肝火上炎或肝气亢逆的病变;肝阳不足而肝阴偏盛,易发生升发不足,可见肝脉寒滞的症状。因此,莫湘教授认为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应养血柔肝,使得肝阴充足,才能充分涵养肝阳,达到阴阳协调。临床常用药物有白芍,该药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芍中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具有抗炎镇痛、保肝等作用[9]。

2.3 化湿醒脾 肝属木,脾属土,二者同居中焦,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病时需注重肝与脾的关系。肝脾关系主要体现在疏泄和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疏利胆汁,胆汁可顺利排泄于肠道,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布散与吸收。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濡养肝脏使肝气冲和条达,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肝藏血,脾统血,肝与脾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脾喜燥恶湿,若脾失运化,则水液运行受阻,水湿痰饮内生,脾气受滞,脾不升发,从而影响肝脏疏泄。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致脾失健运,形成肝脾不调之侯。因此,莫湘教授认为灵活运用化湿醒脾治法,可促进脾的运化功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进而调节肝气的疏泄,使肝脏发挥正常的作用,该治法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4 活血化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从气血关系分析,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人体的血液之所以可在脉管中正常循行,是依赖于气的推动、温煦和固摄的作用。若肝气失于疏泄,则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瘀血的形成。莫湘教授认为,对于慢性肝病,气、血、瘀贯穿疾病发展整个过程,其疾病发展各个时期对应不同的病机:初期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中期为化火伤阴,脉络失养或水湿内停,肝胆湿热;晚期为血瘀于内,虚实夹杂之证。因此,临床治疗气滞导致的血行不畅,首当调气,再配伍活血化瘀,可有效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莫湘教授治疗慢性肝病时,常用药物为赤芍。赤芍归肝经,其功效为清营凉血、散瘀止痛。此外,现代药理学认为,白芍还具有抗炎、退黄降酶、抗肝纤维化等作用[10]。

3 “治肝四法”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统一整体,因此三因制宜法在治疗慢性肝病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三因制宜法是临床上根据时节、地域、人的体质等具体情况所运用的治疗方法。梧州市气候炎热、潮湿,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湿”和“热”,所以岭南人特有的体质为脾气虚弱兼有痰湿、湿热,因此,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上有以下特点:⑴善用“南药”,重视调节脾胃功能,以气机调畅,升降得度为治病调理的关键。如理气类:陈皮、佛手等;清热解毒类:白花蛇舌草、垂盆草等;祛湿类:鸡骨草、土茯苓等;滋阴养血类:当归、麦冬、五味子、白芍等;活血化瘀类:丹参、桃仁等。⑵处方具有小而轻的特点,因脾胃本虚,因此药味不宜过多,剂量亦不宜过大。

4 验案举隅

4.1 案例一 范某,男,57岁,2023年2月10日初诊,主诉:反复右胁肋部疼痛2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胁肋部阵发性隐痛,无放射痛,劳累后明显加重,休息后无明显缓解,伴腹胀、嗳气,平素心情抑郁,偶有胸闷,无口苦、恶心呕吐、身目发黄等症状。曾多次在外院就诊,当时诊断为胁痛-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理气,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右胁部阵发性疼痛,劳累后疼痛明显加重,伴胸闷、腹胀、口干、嗳气、心情抑郁,偶有心烦、纳寐差、二便尚调,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查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腹平坦,腹肌软,右胁肋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其余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提示无明显异常;乙肝病毒DNA提示阳性;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c(+)、抗HBc(+),肝胆胰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CT无明显异常。经四诊合参诊断为胁痛、肝气郁结兼肝阴不足证。治法:泄肝达郁、养血柔肝。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合一贯煎加减,组方:柴胡12 g、陈皮6 g、枳壳10 g、香附10 g、川芎10 g、白芍15 g、生地12 g、麦冬15 g、当归10 g、甘草3 g;共4剂,1剂/d,加入800 mL水煎至400 mL,分为2份,200 mL/份,早、晚餐后服用1份。2月15日前来复诊,主诉右胁肋部偶有隐痛,偶有腹胀,无心烦、胸闷,无口干、嗳气等不适。可见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根据患者症状对方剂进行加减,去生地、麦冬,加五味子10 g后再服用5剂,2月20日经电话随访得知症状基本消失。

4.1.1 案例辨析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右胁部阵发性疼痛2个月,根据其症状及病史可知患者由于平素心情抑郁,情绪不佳,导致肝失条达,肝气郁滞,故胸闷;肝气乘脾犯胃,故出现腹胀、嗳气、纳差;病程迁延日久,故耗伤肝阴,阴虚火旺,肝火上犯于心,则偶有心烦、寐差。结合舌脉象,确诊为肝郁气滞兼肝阴不足证,应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兼以滋阴泻火。方中君药柴胡苦辛入肝胆,疏泄肝气,缓解胸闷、情绪抑郁症状;香附、川芎疏肝理气止痛,助柴胡行疏泄之力;陈皮健脾行气和胃;枳壳理气消胀,可缓解因气滞而导致的腹胀、纳差之症;白芍养血柔血、柔肝止痛;当归补血养肝;生地黄、麦冬清热滋肝阴,清肝脏虚热,缓解心烦、口干等症状。甘草调和诸药。复诊时患者主症缓解,无心烦、口干,舌象由薄黄变为薄白,可知已无热象,去生地、麦冬,加五味子顾护津液,后症状完全消失。由此总结得出:治疗慢性肝病时应兼顾肝体、肝用,在调畅气机的同时,注重肝血的养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案例二 梁某,女,63岁,2023年3月26日初诊,主诉:反复腹胀1个月,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胀闷不适,呈阵发性发作,进食后明显加重,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不适,未予任何特殊处理。1周前,腹胀不适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腹部胀闷不适,持续性发作,进食后明显,阵发性腹痛、恶心欲吐、纳差、寐一般,小便黄、量少,大便溏烂。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病史二十余年,否认有其他慢性病史、传染病史。查体: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涩。腹部膨隆、腹肌软、右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轻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其余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上腹部MRI提示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中医诊断:气滞湿阻兼瘀血内结证。治法:化湿醒脾、活血化瘀。方药为木香顺气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组方:木香6 g,枳壳12 g,陈皮12 g,厚朴9 g,川芎10 g,茯苓18 g,白术12 g,砂仁8 g,当归10 g,桃仁12 g,五灵脂10 g,牡丹皮、赤芍12 g、素馨花8 g,泽泻12 g,延胡索10 g, 1剂/d,加800 mL水煎至400 mL,分为2份,200 mL/份,早晚餐后服用1份,共服用7剂。4月1日复诊时诉腹胀症状改善,偶有腹部隐痛,无恶心呕吐,食欲好转。查体见舌质暗红、无瘀点,苔白腻,脉滑细。腹部稍膨隆,右上腹部轻压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根据患者症状对方剂进行加减,加白芍10 g、车前子12 g、淡竹叶10 g继续服药1周,于4月8日复诊时患者腹胀症状明显好转,纳可、无腹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查体见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滑细、腹部无膨隆、腹肌软、右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行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脾大。对方剂进行加减,去厚朴、延胡索、泽泻、淡竹叶、车前子,加太子参15 g、五指毛桃15 g。继续服药1周,4月15日经电话随访患者诉症状完全消失。

4.2.1 案例辨析 患者腹部胀闷不适1月余,根据查体及病史可知患者脾失运化,水液停滞于腹中,从而出现腹大胀满;舌质暗,边有瘀点,为瘀血内阻之象。因此,判断其证型为气滞湿阻兼瘀血内结证,治以行气健脾、利水渗湿,兼活血化瘀。方中枳壳、木香、陈皮、厚朴、川芎共用发挥行气调血作用,可有效缓解腹胀、腹痛症状;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砂仁化湿醒脾,畅达气机,三者化湿邪助行气;泽泻利水渗湿,将腹中滞留的水液从小便排出,减轻患者不适。当归、赤芍养血活血,丹皮活血化瘀,桃仁、五灵脂破血逐瘀;素馨花、延胡索行气止痛,助肝疏泄。后期为加快腹水排出,加车前子、淡竹叶增强利水之功,加白芍养血柔肝;后腹部症状消失,遂去厚朴、延胡索等,考虑患者病程较长,正气应有损伤,加太子参、五指毛桃补益正气。因此总结得出:由于肝脏的病变,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日久化瘀,可以健脾理气为法,顾护中焦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再配伍活血祛瘀之法,标本兼治。

5 经验总结

以上两个医案都是以“治肝四法”为原则治疗,虽属于慢性肝病范畴,但病因病机却不同,故选用不同的治法,体现了中医学的同病异治思想。案例一患者主要为肝气郁滞,肝气乘脾,久则郁而化火扰心,故主要以疏肝解郁,兼以滋阴泻火;案例二辨证为气滞湿阻兼瘀血内结证,故以行气健脾、利水渗湿,兼活血化瘀为法。综上所述,莫湘教授认为慢性肝病虽临床表现多样,但是只要抓住其辨证要点和病因病机,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治肝四法”可为现代中医学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参考文献

[1]舒筠然, 李俊琪, 刘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9): 2085-2090.

[2]SARIN SK, KUMAR M, ESLAM M. Liver diseas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commission [J].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5(2): 167-228.

[3]王雨, 杨志南, 陈润花. 中国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 2021, 29(12): 26-30.

[4]马翠翠.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真实世界清热利湿、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D].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

[5]吴辉坤. 基于数据挖掘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用药规律与效果比较研究[D].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6]谷献旦, 张洪岐, 周超凡. 基于三因学说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 29(5): 703-705.

[7]陈传慧, 金世柱, 韩明子, 等. 柴胡皂甙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 24(7): 565-567.

[8]李苗, 周诗澜, 黄古叶. 柴胡类方治疗早期肝硬化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 14(10): 82-84.

[9]张燕丽, 田园, 付起凤, 等. 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1, 49(2): 104-109.

[10]张石凯, 曹永兵. 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21, 39(2): 97-101.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张介眉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伍光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