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4-06-14杨幸芳

现代企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清查盘点资产

杨幸芳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或者其他社会团体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的单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国家财产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从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问题;从评估角度出发,研究固定资产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从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问题;从法律角度出发,研究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问题。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车辆、设备等,这些资产对其进行公益事业活动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建立、建账、清查以及资产维护与更新等方面。在固定资产建立和建账方面,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明确固定资产建账标准和原则,对于符合建账标准的资产必须及时建立台账并定期进行核对清查。在资产清查方面,事业单位需要针对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查,并与台账核对发现差异及时处理,同时也要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台账信息。在维护与更新方面,则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与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旧的、损坏的资产,以满足事业单位的工作和服务需求。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一个重要的资产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实际情况却表明,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力度较低。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多以近期效益为主,而忽视了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性。因此,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缩短,同时也影响了单位的效益和形象。其次,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此外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同时还兼职财务工作,没有做到相似的岗位分离,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产清查不彻底、资产评估不准确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效果。再其次,管理者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失的问题,这是由于事业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管理者往往将资产管理和公益事业发展等同看待,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对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失会导致办公设备、车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出现故障和损坏,进而影响单位整体运作效率。接着由于资产管理的缺失,一些不符合使用标准或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仍然在单位内部继续使用,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增加后续的管理难度。最后,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会给单位造成重大财务风险,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未及时核算、盘点台账不规范等,容易导致财务混乱和决策失误。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盲区和漏洞。由于制度缺失,导致一些重要的管理环节得不到有效保障,如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账、折旧等流程的管理。同时,也会出现制度与实际操作不相符的问题,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在设备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无法得到充分的延长。其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运行不规范。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虽然制定了,但是没有全面执行,导致资产管理混乱。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方面,缺乏全面细致的资产清查制度,导致资产盘点不准确、管理失控;在资产维修保养方面,缺乏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导致资产的损坏无法及时修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再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相对封闭,缺乏外部监督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处置方面,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督机制,导致资产处置不规范、流程不透明、环节不严密,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等问题。

3.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监督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盲区。很多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管理视为次要的工作,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导致固定资产的准确计量和管理难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审批流程中存在不规范和不严格的情况。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金额较大,因此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审批过程中应该加强审查和审核,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审批程序复杂,审批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管意识,往往会出现流程不规范,审批过程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和缺失。再其次,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登记和清查方面存在困难。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量庞大,资产分布范围广泛,而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员轮换、岗位变动等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不实性和不完整性,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监督机制。由于事业单位多为政府提供基础服务的机构,缺少对内部管理和工作流程的监督和检查,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和缺失,并在进行日常工作时缺乏考核、交流,使得工作质量不高与理想完成度脱节。同时,单位本身也缺乏主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对职工使用固定资产的行为也缺少有效的管控和监管。

4.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部分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往往更关注价格、规格等方面,忽视了实际使用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不少固定资产购置后很少被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也因此降低。(2)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不够及时。因为部分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较低,所以对其维修保养可能会被忽视而未能及时进行,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坏和影响。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寿命缩短和利用率下降。(3)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流转上存在问题。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员经常发生变动,若没有建立完善的流转制度和管理机制,就会出现固定资产被闲置或长期停用的情况,从而浪费资源、降低利用率。(4)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严格。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通常没有太大的利益驱动和自律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疏漏。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使用不规范,进一步降低了其利用率。(5)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率较高。这一问题是指某些固定资产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没有被有效管理的情况,这种资产闲置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首先,资产闲置可能是由于规划不合理或管理不善所致。例如,缺乏详细的资产使用计划,导致一些设备或设施无法及时投入使用。此外,管理人员对资产的监管不力,也会导致资产闲置的问题。其次,资金不足也是资产闲置的原因之一。当单位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或维修时,一些旧设备可能无法正常运行,从而造成资产闲置。再其次,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资产闲置。有些单位在采购物品时可能并不了解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一些设备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三、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1.增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要想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就要从管理层入手,让管理者全面地了解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改变管理方式,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放在其工作重心中。其次是要加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向他们普及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如固定资产的运作方式、价值及其关联的法规和社会责任,并建立大家对固定资产的正确观念与管理的必要性,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固定资产在他们心中重要性。再其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解,让他们深刻理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紧迫性。此外还存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考核体系,对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从绩效、责任、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营造压力机制,增强其管理意识和执行力度。最后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想要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晰每个工作人员所处的岗位和职责,落实账实分离的工作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台账。每个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单,并对每一项资产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资产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限、购置日期、购置价值、使用情况等信息。同时,还应当在每次固定资产的调拨、处置、报废等操作后及时更新登记台账,确保台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也需建立完善的资产采购程序。事业单位可以将资产采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日常工作中的办公物品,例如中性笔、工作记录本等。这种可以以一个部门为基础,派一个人统计好所在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用到的办公物品,再统一上报给采购部进行采购,最后按照上报清单进行分配;一类是比较贵的大型工作设备,这种涉及的金额比较大,所以在采购时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多对比几家供货商。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保证其合法性,采购完成后由财务人员对采购的物品和资金进行全面审核,避免资金和货物不统一的情况出现。其次,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保管和维护。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保管、维护和保养。与此同时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保养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设备购置、存放、领用、维护、更新等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细则,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保证资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集中管理。其次是强化资产使用的审批和监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产使用审批制度,对于需要领取或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明确使用目的和期限,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防止资产被滥用或挪用。通过内部审计的不定期抽查,发现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需要外借、转移或处置的资产,也应当进行审批,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另外还要加强外部监督。事业单位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构等应该对其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未能按要求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的违纪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追责。

4.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人员变动,管理松散等原因,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登记、清查以及盘点工作都显得不够规范和严密。为此,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和盘点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1)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包括对固定资产的命名、分类、编码等详细规定,确保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可以被准确地记录在册。此外,还要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核准,以确保资产的来源合法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信息更新和维护,避免出现重复录入或漏记录的情况。(2)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工作。清查和盘点应该分别进行,清查是指逐个检查每一笔固定资产,确认其数量、使用状况和价值等信息,而盘点则是对清查的资产进行整体核对和总结,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清查和盘点工作应该定期进行,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清查和盘点方案,并在实施前通过公告、通知等方式让相关人员知晓。2022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固定资产的法规,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了更新,所以事业单位也要及时更新管理清单,提高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3)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如“物资管理系统”、“定时清查制度”等,加强对资产的监管和保护,确保资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例如通过租赁、二手转卖等方式,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5.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制定明确的资产使用和维护规定,确保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的资产登记、盘点和处置制度,加强对资产的跟踪和监管。其次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资产使用计划,合理安排和调度资产的使用时间和地点,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或重复购置的情况。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固定资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损坏,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停工和生产延误。接着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例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数据收集能力。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单位或组织进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设备和设施。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和公共服务单位,其每一笔固定资产都是来自纳税人的财政资金,必须得到保障和有效管理。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登记不准确、清查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的安全和利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资产盘点的精度和时效性,同时加强资产的动态管理,以实现固定资产最大化的利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清查盘点资产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睁眼瞎盘点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盘点与展望
2014 年终·盘点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