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强国建设中的科技编辑

2024-06-13谢婷婷房建

出版参考 2024年5期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中坚力量,科技编辑的社会责任重大。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了新时代科技编辑在参与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五大意识:质量意识、国际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关键词:出版强国 科技编辑 科技创新 出版质量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在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的主要目标,并从内容质量、内容创新、出版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展望了出版强国的宏伟愿景。

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科技编辑在出版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也毋庸置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科技专业本领、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仰望星空”的情怀、“脚踏实地”的作风,这些优秀品质能让科技编辑成为出版强国建设中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然而,光有这些品质还不够。作为专业出版的中坚力量,科技编辑必须用五大意识武装自己,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在面对抉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分别论述在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科技编辑应该具有的五大意识:质量意识、国际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一、质量意识是“盾”

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出版强国的核心体现。科技编辑肩负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神圣使命,而科学技术容不得半点差错,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科技编辑而言,用好质量意识这把“盾”,守住质量这道生命线,意味着始终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像科学家对待科研工作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份书稿,不放过任何疑问,不遗漏任何错误。

举例来说,在编辑一本讲解Python深度学习的引进版技术书时,笔者发现有一处图文不一致。图中标注的变量名为z_log_var,而正文中的变量名则为z_log_sigma。在查阅英文版原书后,笔者发现英文版原书也存在同样的不一致问题。询问作者之后,笔者才确认,这是英文版原书的一处勘误,是由于作者在写作升级版时忘记修改变量名所致。倘若此类错误没能在中文版编辑加工过程中予以修正,就会给读者造成无法理解的困扰,也有损图书品牌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再举一例。笔者曾遇到译者将某位科技创业者的大学专业communications译为“通信专业”,而后文称这位科技创业者“本来想成为律师”。乍一看,译文完全没有问题,因为communications这个单词的确有“通信”之意。由于前后文略显矛盾,笔者带着疑问在互联网上查询了这位科技创业者的教育背景,发现她的专业全称其实是legal communications,即法律传播专业。这也解释了后文为什么提到她“本来想成为律师”。如果不求甚解,不多方查证,编辑就无法发现书稿中的漏洞。

除了做到细致和严谨,科技编辑还需注重扩大知识面。唯有见多识广,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比如,在一份物理科普书稿中,作者写道:“所有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组成。”面对这一句话,敏锐的科技编辑应该立即发现问题:并不是所有原子核都如此,因为存在特例。在编辑加工书稿的过程中,科技编辑要学会善用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人工智能工具核实信息,并利用传统的搜索引擎加以交叉核实。

二、国际意识是“矛”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出版强国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优质作品的版权输出能够有力地彰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科技编辑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优秀的本土科技作者,鼓励他们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分享知识与经验。在版权输出方面,人民邮电出版社成绩斐然。以技术书旗舰品牌iTuring为例,该品牌先后向英语市场成功输出了一批优质的技术出版物,包括《Vue.js设计与实现》《第一行代码——Android》《Python工匠:案例、技巧与工程实践》等,突出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发展实力。

然而不可否认,我国科技领域在众多方面仍然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正因为如此,科技编辑更要磨炼如长矛般锋利的国际思维,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紧跟国际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了解国际形势,决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例子是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GPT)。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其背后的模型即为GPT模型。ChatGPT以其简单的交互方式和能与人类媲美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鸣惊人,其活跃用户量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突破一亿人。[1]2023年3月,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撰文称,他一生见过两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一项是图形用户界面,另一项就是GPT。[2]如果紧跟国际科技动态,那么在了解这些信息后,科技编辑就应该敏锐地意识到,GPT极有可能引领新的一次科技浪潮,也就应该尽早启动GPT选题的策划工作,从而占领市场先机。

另一个例子是芯片产业。2022年8月,《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美国已将与中国不断加剧的技术竞争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美国总统拜登更是在2022年8月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拟为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试图将全球芯片制造业中心拉往美国,同时遏制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编辑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判断:对于我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蕴含无限机遇。历史证明,努力钻研的中国人只会在压力下变得更强。中国的芯片产业欣欣向荣,这一点是有数据支撑的。2024年1月,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SEMI)在其预测报告中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对高端芯片的需求剧增,全球半导体产能将在2024年创新纪录,其中,中国将在全球半导体产能扩张中占据领先地位,年产能增长率预计从2023年的12%提升一个百分点。[3]体量如此庞大的市场,对技术的渴求是巨大的。科技编辑要做的就是为国家之忧而忧,多出版优质、实用的芯片类选题,在培养紧缺人才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局意识是“弓”

大局意识和国际意识密切相关。有了国际意识,科技编辑能发现更多机遇;有了大局意识,科技编辑能在抓住机遇的同时,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选题策划方向,不止步于满足个人利益,而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承担起自己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责任。大局意识是“弓”,有了它,科技编辑便会眼光长远、坚韧有力、能屈能伸,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就科技编辑的具体工作而言,如今正是空前的好时代。国家鼓励科技创新,这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编辑要理解国家科技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跟踪我国科技发展趋势。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人工智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成果丰硕的优秀学者。这使得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活跃、应用遍地开花,而且已有超越美国之势。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2021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术期刊论文引用率方面,中国于2020年以20.7%的占比首次赶超美国(19.8%)。[4]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汇集了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学者,为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中坚支撑。作为主题出版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邮电出版社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策划了“智源人工智能丛书”,出版主题涉及图神经网络、信息检索、深度学习语义等,为这些优秀的中国学者提供了分享研究成果的途径。

四、创新意识是“箭”

有了大局意识这把“弓”,科技编辑能够走多远还在于如何利用好创新意识这支“箭”。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编辑的初心,即服务读者。创新的灵感则来源于以人为本的出版理念。科技编辑要深入调研读者的核心需求,从真正帮助读者成长的角度探索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

笔者曾在调研Python类图书时遇到一个困惑:市面上的Python入门书太多,如何能够策划一本让读者眼前一亮的Python书呢?从Python学习者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做一本真正能够帮助Python学习者入门Python这门编程语言的书,不能局限于传统单一的纸书形态,而是要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体验。将服务设计的理念贯穿策划过程,绘制出用户旅程地图——从Python学习者通过哪个渠道知道这本书,到为什么做出购买决定,再到实体书的第一观感和触感,去哪里下载学习工具,翻开书开始学习每一章的内容,最后到如何检验学习效果。理顺了这一用户旅程,编辑在策划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为每一章配置讲解视频,为每一个学习里程碑配套交互式小测验以检验学习效果,提供随时可查的学习进度表和Python函数速查表等。

除了内容创新,具备创新意识的科技编辑还应该主动发掘和运用创新工具,尤其是人工智能工具。随着大语言模型在2023年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工具开始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出版行业,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显著提高引进版书稿的翻译效率,辅助编辑加工,为图书封面绘制极具创意的视觉素材等。举例来说,笔者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替代人类译者,将多本技术书的翻译时长从原先的动辄几个月缩短为半小时,极大地提升了出版效率。科技编辑应该积极采用创新工具,主动探索这些工具在出版行业的应用场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五、国家安全意识是“甲”

科技编辑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在内容安全方面,并非出版纯粹的技术书就能高枕无忧。技术书的一个潜藏的敏感问题源是数据集,尤其是介绍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书,往往采用国外的一些已有数据集。这类书的编辑要特别注意审查数据集,看看是否涉及将Taiwan与China并列,是否采用西方惯用的亚洲地图。如若发现这类问题,要坚决修改甚至删除相关内容,万不可在书中引用有问题的数据集,即使书稿本身没有涉及敏感性内容。

此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技编辑会尝试策划一些向公众普及国家高精尖技术的科普作品,以提升读者的民族自豪感,比如介绍北斗系统、运载火箭、空间站技术、量子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等。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某些高精尖技术涉及国家安全。科技编辑一定要有国家安全意识,也要在必要时善意地提醒作者,避免在出版物中无意识地泄露国家机密。科技编辑要深刻意识到,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科技编辑有必要经常学习《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材料,熟悉哪些科学技术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六、结语

百年前,《新青年》杂志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中国,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火焰。作为新时代的科技编辑,我们肩负着建设出版强国、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的重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新青年》的革新精神,积极投身于出版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以质量意识为基石,确保每一部科技作品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以国际视野为引领,推动本土科技知识走向世界;以大局意识为指南,策划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选题,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文化软实力提升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出版模式和技术应用,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阅读体验。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行业趋势,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推动出版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作者单位系:谢婷婷,人民邮电出版社;房建,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