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问题驱动高质量学习
2024-06-13马群仁
马群仁
【关键词】高质量学习;“四问驱动”;思辨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9-0081-01
“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正在由“以教为主”向“注重教,也注重学”转型。近年来射阳中学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建构“四问驱动”教学范式,建设“问题解决”式课堂,逐渐把“四问驱动”策略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创造性地探寻了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策略。
一、问题链条驱动学习引擎
学习的组织正在由学科逻辑、活动逻辑走向学习逻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求知、与同伴合作沟通的心理品质。问题链条是呼应学习逻辑、驱动学习引擎的方法策略。“四问驱动”是激发学习、驱动思维的问题链,其问题设计体现了情境性、操作性、逻辑性、适切性。“启问”是在单元视域和生活情境中提炼出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探问”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逐步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回问”是从价值观、方法论层面反思谁在学、学会了什么、和谁一起学的、用什么知识学的等问题。“追问”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发生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四问驱动”是解决问题的结构化表达,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基本规律。
二、问题质量决定思维质量
如何提高师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思辨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和理论框架,学会从目标、问题、信息、推论、概念、假设、视角、结论、影响等思维结构要素来提出问题,从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刻性、宽广性、逻辑性、重要性、公正性等思辨标准来评价问题和思考的质量。将自发的未经深思熟虑的第一层次思考提升为意识层面的第二层次思考,并进行评价和重建,以提高“四问驱动”的问题质量和思维质量。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而且要与不同学科相融合,使师生像“学科专家一样地思考”。
三、问题解决培养认知品性
核心素养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高认知技能,更要调动其非认知的心理资源,以应对复杂的学习情境和生活世界。因此,“四问驱动”也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相信理性、独立思考、认知共情等认知品性的培养。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切都必须经历接近、商议、对质、去境脉化、连接、断裂、交替、浮现、稳定、退后、调用等步骤。这个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和炼制知识的过程常常与教师对学习的简单化的预先设想不一致,需要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心智能量。所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中的认知责任、认知毅力、认知自主等品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原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