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传播的嬗变与传承
2024-06-13花志鹏
花志鹏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剧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还能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文化素养。在新媒体时代,戏剧传播的嬗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文化层面的深刻反思和创新。戏剧从业者、研究者都应当坚持戏剧传播文化的使命,努力创新钻研,推动戏剧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由胡星亮所著的《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艺术:古今传承研究》一书,是对20世纪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系统性研究,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和发展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作者通过对20世纪中国戏剧的全面梳理,不仅展现了中国话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演变轨迹,还强调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与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性。书中精微的理论分析与生动的实践案例,为理解中国戏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与深刻的见解。
媒介技术革新:传播方式变迁。在印刷媒介和广播媒介主导的时代,戏剧主要通过剧本出版、广播剧等形式进行传播。这一时期,戏剧的受众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受教育群体与知识分子中。戏剧的传播依赖于文字和声音,使得戏剧艺术的传播手段更多地受限于文字与声音的传递,缺乏直观性和互动性。电视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戏剧的受众基础。电视剧和电视转播的戏剧节目使得戏剧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观众可以在家庭日常环境中观看戏剧表演。电视媒介的普及,使得戏剧艺术不再局限于小众,而是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这种传播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它往往需要对戏剧作品进行改编,以适应电视的播放方式与观众的观看习惯。互联网的兴起为戏剧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线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数字媒介使得戏剧作品可以迅速传播至全球各地,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看戏剧表演,甚至参与互动。这种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戏剧艺术的可达性和参与度,也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媒介领域跨越:中西互鉴融合。新媒体也为戏剧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网络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戏剧作品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与对话。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戏剧艺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本书作者指出,中西戏剧的融合与传承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成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戏剧不仅吸收了西方戏剧的表现形式与技巧,还在不断地对话与碰撞中,强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自信。他在书中援引田汉所言:“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传播浪潮下,被西方戏剧形式冲刷、改变,但实际上中西戏剧的不同艺术效果在不断地碰撞与对话中从互鉴走向融合。中国戏剧曾因西方文化的流入而激荡,但最终仍要复归于传统民族戏曲这条宽阔而深沉的河床。
媒介生态演变:艺术商业平衡。在戏剧传播与嬗变过程中,如何坚守戏剧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无疑是一个重要议题。艺术性作为戏剧的核心,它体现在剧本的深度、表演的精湛以及整体舞台效果的和谐。一方面,新媒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广阔繁多的传播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舞台效果、表演方式均可以借助AI、AR等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戏剧所难以触达的效果;丰富的流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得戏剧作品能够跨越地理限制,触及全球观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设备观看戏剧,享受个性化的观影体验,极大地吸引了戏剧的潜在观众群体。另一方面,也难免存在对戏剧传统价值的稀释和商业化倾向的风险。流媒体平台为戏剧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通过订阅服务、广告收入、单次购买等方式,戏剧制作方得以建立更丰富的收入渠道,但不得不正视可能被舆论与观众偏好裹挟的风险,从而失去了戏剧本真的纯粹性。因此,如何在新旧媒介的融合中找到平衡点,既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又不失去戏剧的本质,是戏剧传播发展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