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传播视域下反应视频的发展

2024-06-13王思行

传媒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受众

王思行

摘要:近年来,反应视频(Reaction video)在国内外视频平台中的数量急剧上升,并逐渐成为主流视频之一。从共情传播角度来看,内容广泛扩大共情范围、群体归属加深情感认同、真实反应拉近社交距离都是反应视频盛行的原因,但诉诸情感的反应视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质量低下、泛娱乐化、游走在版权灰色地带等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只有平台、创作者、原视频权利人、受众共同努力,才能使反应视频从情感回归理性,由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反应视频 共情传播 观看者 受众

媒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大众传媒的地缘局限,突破了大众获取信息的空间、时间以及方式,大众传媒在满足大众信息内容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大众情感世界。近年来,带有观看者反应的视频逐渐在各大视频平台传播开来,“Reaction video”又称作“观看反应类视频”“反应视频”(以下统称“反应视频”),其主要呈现形式是观看者与主视频内容出现在同一画面中,透过观看者的表情、动作以及情绪进一步突出主视频客观内容之外的主观情感或观点评价,以达到共情传播目的,推动主视频传播。早在20世纪70年代,反应视频就已出现,作为舶来品的反应视频在国外网站的盛行时间较长,尤其是从2013年《权力的游戏》热播开始,大量有关《权力的游戏》的反应视频蜂拥而至,国外YouTube平台开始成为反应视频传播的主要平台。当前,国内视频平台B站中的反应视频数量也急剧增加,且传播内容从影视逐渐拓展至音乐、体育、综艺以及娱乐等领域。

一、共情传播视域下反应视频盛行的原因

共情传播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受到群体情感表达的感染,在此过程中,共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形成并得以传递和扩散。反应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将主视频与观看者反应置于同一画面中,一方面受众可获取双重画面信息,另一方面主视频内容中的情感、反应视频中观看者的情感、受众的情感进行累积和叠加,情感与情绪的交融反作用于内容的传递。在共情传播推动下,反应视频深受大众喜爱,且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显著。

1.内容广泛扩大共情范围。反应视频的制作十分简便,无需高端的拍摄设备、复杂的拍摄技巧与高难度的剪辑技术,只需通过简单的人物反应录制和双画面拼接技术即可完成,形式的便捷性使得反应视频在各大视频平台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此外,反应视频隶属于二次创作视频范畴,其内容制作选择相比原创性视频内容相对广泛,只需在任何领域原创性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观看者反应便可形成新的视频内容,纵使面对同一视频内容,也会因不同观看者的解读、反应及表现差异而衍生出不同的传播效果。

反应视频的内容选择可以不断贴近受众的社会情境、喜爱的节目或故事等,一定程度上闭合了受众与主视频、受众与观看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引导受众代入情感,加深受众对原视频、原节目的印象。在内容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受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反应视频的内容广泛扩大了受众共情范围,能够吸引受众更多注意力,为同一视频内容或是节目争取更多受众资源。

2.群体归属加深情感认同。共情传播强调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需要依托情感调度使受众与自身处于同一情感水平,这就需要传播者针对传播内容进行情感前置,设身处地思考受众情感反应。反应视频即针对原视频中的部分内容,通过观看者的反应表达,使受众获得与他人共同在场的心理体验。换言之,就是依托特定情境将对同一事物有共同反应的受众集中在一起,打造情感共同体,使受众“照镜子”式地进行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认知,并获得归属感。

共情力是大众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大众可以在特定事件中感受他人的情绪波动,并自动筛查、连接与自身相关的经历和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融入感受后作出相应反应。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日益减少的线下活动,大众越来越难寻找到群体归属,便开始热衷于在线上活动中寻找与其思想、情感契合的群体。反应视频使受众认为自身与他人在面对同类事物时的表现和评价具有一致性,这种间接的肯定消除了受众的焦虑感与孤独感,加深了受众的情感认同。更重要的是,诸多反应视频中的观点和评论十分契合受众心理,被受众视为“互联网嘴替”,受众在群体中情感得到支撑、情绪得以释放。可以说,反应视频所提供的情绪价值远胜于其所提供的娱乐价值。

3.真实反应拉近社交距离。反应视频中观看者所作出的反应本质上预判了受众对原视频的反应,反之也是受众对观看者的反应进行预判,这种双向预判使得观看者的反应更具真实性。此种真实反应既没有被提前设计,也不存在延迟,更能够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最直接的情感张力。此外,即时反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欲,同时也为受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乐,娱乐效果拉满,因此深受观众青睐。

随着AI、VR以及元宇宙等沉浸式技术的出现,受众所追求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已脱离传统意义的身体在场和感官延伸,而是升华至精神和情感境界,身体在场是为了情感在场,反应视频中的真实反应与受众在情感方面同频共振。受众的共情能力会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而成熟稳定,致使受众开始期待互联网中的准社会交往关系。“准社会交往关系”认为受众更容易在共情过程中依恋自身喜欢的媒介人物,并形成一种想象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受众观看反应视频会将视频中的观看者想象成自己的朋友,因此观看者真实的反应更能够拉近传受双方之间的距离,这种反应上的同步会不断强化受众与观看者的社交情感。

二、共情传播视域下反应视频存在的问题

在媒介技术和多元内容支持下,越来越多受众自我意识觉醒,逐渐从关注信息向关注情感转变。反应视频作为顺应时代脉络和受众情感的产物,与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社交习惯高度契合,可为大众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快乐的源泉和情感的支持。但是,共情传播视域下的反应视频逐渐以情感价值为导向肆意生长,忽略了内容质量、泛娱乐化成为常态、版权侵犯问题加剧等问题,使得反应视频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1.内容质量得不到保障。当前,国内外视频网站中都充斥着大量反应视频,其中,部分反应视频内容经过精心策划和挑选,再由视频博主进行专业制作,此类成品内容质量有所保障,具有一定传播价值。部分反应视频选自各平台用户的自创内容,视频整体质量较低,诸多视频创作者为了获取流量和关注呈现出“重表达、轻内容”的偏向,夸张的表情、过激的情绪模糊了视频焦点,过分的“吐槽”和“挖苦”混淆了视频重点,被受众视为“情感噪音”。加之反应视频制作门槛较低,使得反应视频中的观看者反应与原视频毫不相关,难以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总之,部分反应视频的制作没有规律,视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共情传播的目的。

2.泛娱乐化成为常态。反应视频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能够在满足受众好奇心和窥视欲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欢乐。分析当前视频网站中的反应视频可以发现,以“惩罚”“挑战”为核心内容的视频较为常见。例如,部分“不心动”“不许笑”的反应视频中,作为观看者的博主为了哗众取宠,明显压抑自身情绪情感,使得天然的情绪情感被当作一种“可表演”的游戏,不仅毫无感染力,甚至还会引起受众的“共情疲劳”。泛娱乐化逐渐成为反应视频的常态,视频中的情绪情感被当作商品“兜售”,而受众只需要付出注意力,无需多加思考便能获得情感满足。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按摩”理论,认为媒介总以一种麻痹人意识的效果对其施以影响,泛娱乐化的反应视频轻而易举地对受众情绪进行“按摩”,不利于受众对原视频乃至真实环境作出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

3.版权侵犯问题加剧。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大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与方式越来越便捷,反应视频作为一种以“嵌套”原视频文本方式而存在的视频类型,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版权侵犯问题。反应视频与电影解说、经典分享类的短视频同属于利用原视频进行二次创作的范畴。一直以来,二次创作类短视频侵权问题层出不穷,反应视频中的原视频播放同样涉及原视频的署名权、作品完整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近年来,部分影视公司开始呼吁大众不要未获授权便随意使用、剪辑原创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应视频对原视频的获取权限,削弱了大众创新能力。总之,横亘在反应视频与原创作品之间的法律问题同样值得警惕和规避。

三、共情传播视域下反应视频发展的方向

反应视频的存在使受众对诸多影视作品、短视频内容获得了自我诠释的机会,找到了抒发情感的通道,但反应视频的发展不应仅局限于受众短暂的情感宣泄层面,还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价值优势。

1.推动质量升级,兼顾情感元素下的理性回归。国内外反应视频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多种模式,如挑战类、吐槽类以及专业解读类,这些类型各异的反应视频深受大众喜爱,许多以制作和传播反应视频为主的博主也收获了大量粉丝和流量。但是,面对反应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泛娱乐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推动视频质量升级,使反应视频在兼顾情感元素的前提下实现理性回归,有利于在帮助反应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净化受众所处的媒介环境。

第一,扩大反应视频形式的应用范围。当前,诸多综艺节目制作除了关注台前嘉宾的表现外,还会剪辑观众、后台嘉宾的反应,这种模式对于营造共同在场氛围、带动受众情感十分有效。或邀请观察员评论嘉宾表现,如国内热播的恋爱综艺节目《再见爱人》便将观察员聚集在演播室,其中不乏情感专家,通过深刻剖析节目嘉宾的表现与感情问题,使得受众在情感方面获得支撑,并回归至理性层面审视家庭和婚姻中的问题。第二,重点发展专业解读类的反应视频。该类视频能在调动受众情绪的同时,为受众传递专业知识、打破体验盲区,如B站、抖音等平台发布诸多有医学、法学背景的博主针对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制作的反应视频,为受众传递法学、医学知识,并揭开职业内幕。反应视频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反应视频的整体质量,引导受众在娱乐之余进行学习和深度思考。

2.落实平台责任,实现规范发展中的多方共赢。反应视频发展所涉及的主体众多,包括内容发布的平台、原视频的权利人以及制作反应视频的博主,平台作为多方主体的媒介和枢纽,理应承担起主要责任,以此促进反应视频的规范发展,打造多主体共赢的局面。在国外YouTube平台上,反应视频已成为独立的视频分支,相关受众近8亿,为了进一步保障该类视频的影响力和收益率,YouTube平台和广告商成立了专项资金资助反应视频发展。

国内发展反应视频的相关平台也可以汲取借鉴国外YouTube平台的经验。第一,开放平台的引流权限,为优质的反应视频或是专门从事反应视频创作的博主提供流量支持,促成反应视频类的内容自成一派、独立发展。第二,借助广告商的赞助,利用启动资金建立可供反应视频创作的素材库,类似抖音的音乐素材库,并确保其中的素材都是经过版权购买后可以在平台内无偿使用,在保障版权合规的基础上,提升用 户创作便利性。第三,优化平台在反应视频中的分成机制,面对传播效果和收益俱佳的反应视频,平台可以将收益一分为三,确保平台、反应视频创作者以及反应视频中所涉及的原视频权利人都能获得一定奖励。

3.重视版权问题,促进反应视频合规发展。反应视频的发展不仅使大众感受到了诉诸情感的视频内容具有惊人的传播力,也让资本看到了反应视频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YouTube专门运营反应视频的知名频道FBE的拥有者在2020年收入便突破850万美元。YouTube平台专门构建了版权保护机制,以“警告+下架”的方式保护原视频版权,以促进反应视频创作和传播的合法性。总之,在巨大的利益推动下,要高度重视反应视频的版权问题。

第一,受众应全面提升法律意识,不能盲目遵从反应视频中的感性逻辑,而要在理解原视频版权、尊重原视频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反应视频为自身带来的情绪价值。第二,平台方除了不断通过版权购买、收益合作等模式丰富平台素材库内容之外,还要履行严格审查义务,并采取惩戒侵权措施,做到防治结合。第三,反应视频创作者需要合理获取与使用原视频,对内容的解读、评价和反应要在情理之中。第四,原视频的权利人应当正视反应视频对自身作品的传播价值,明确作品可以使用的范围,适当放宽作品使用权限。总之,只有多方共同协作,才能够真正促进反应视频的发展。

四、结语

反应视频作为以情感为导向的视频,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一种传播模式。共情传播既是反应视频存在的底层逻辑,也是线上情感具身化的一种表现。在各大平台开始重视反应视频带来的受众注意力和经济效益的当下,应积极思考反应视频异军突起的原因,并正视反应视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平台、创作者、原视频权利人、受众的共同努力,推动反应视频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社科项目“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67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许婕,赵宇翔,张轩慧.Reaction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探索——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3(02).

[2]郭蕾.观看之观看:reaction视频的情绪价值与权力关系[J].新媒体研究,2022(11).

[3]赵泓,万雨晴.凝视视角下反应视频中的跨文化互动探析——以哔哩哔哩网站“洋网红”反应视频为例[J].电视研究,2022(03).

[4]郑家楠,张钰妍.互动仪式链视角下B站Reaction视频的互动机制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2(03).

[5]王丹丹.网络视频中类社会互动现象及其话语倾向——以反应视频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07).

【编辑:陈强】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