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建造专业教师能力培训需求及保障措施研究

2024-06-12陈珂段未珣周诚

大学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培训需求保障措施

陈珂 段未珣 周诚

[摘 要]为促进建筑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许多高校加强智能建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智能建造人才。研究以六大教指委联合主办的智能建造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公益培训活动为契机,对智能建造专业教师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问卷调研揭示了智能建造专业教师能力培训的现状和相关需求。同时,从培训组织单位、高校以及教师个人三个角度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推动智能建造专业教师能力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建造;能力培训;培训需求;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7-0010-05

一、研究背景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各国和地区纷纷发布建筑业发展战略,旨在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增强产业竞争力。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工业化建造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建造模式。智能建造专业人才需要满足未来工程建造需求,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1]。這对智能建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钟灵芳等人[2]调研了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发现了教学团队组成单一等问题,认为亟须调整传统土木工程教学团队建设方式。郑超等人[3]认为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趋势下,智能建造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大工程观”的学生,因此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张妮丽等人[4]建议智能建造专业教师“走出去”,通过广泛学习实践,掌握交叉学科相关知识。耿立明等人[5]发现目前缺乏完善的智能建造专业教师培养机制,部分教师的能力与行业的发展需求脱节,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因此,学校及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智能建造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研究以教育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六大教指委)联合主办的智能建造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公益培训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智能建造专业师资情况的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教师队伍的培训情况,并明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将为提升智能建造专业教师培训水平、建设能够突破专业知识壁垒和开展跨界知识整合的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调研数据来源于六大教指委共同举办的智能建造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公益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包括了三类内容:第一类是智能建造基础知识培训,包括物联网、机器学习、机器人学等;第二类是智能建造前沿知识培训,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第三类是智能建造实践知识培训,包括桥梁、隧道、核电等重大工程和自主工程软件等。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教师进行调研。调研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调查教师的教龄、职称、任教学科以及工作类型等情况;第二部分是培训经历,调查教师曾参加的培训类型、培训时长以及参加培训时考虑的因素;第三部分是培训需求,调查教师参加此次培训的主要原因以及希望通过本次培训掌握的具体内容。在培训活动期间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115份问卷,剔除填写时间过短或存在规律性回答等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为79.13%。

三、调研结果

(一)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调研样本的主要年龄分布范围为33~44岁(见图1),教龄5年及以下的教师占比42%(见图2),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80%(见图3)。 [32岁及以下21%][33~38岁37%][39~44岁28%][45岁及以上14%]

调研样本的任教学科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调研样本任教学科集中于土建大类。这说明智能建造专业虽然包括“智能”和“建造”两个部分,但目前仍主要依托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开设。另外,调研样本承担的日常工作包括科研、学术论文与专著撰写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等。超过一半的调研样本还承担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等人才培养实践工作(见图5)。

(二)调研样本培训经历

调研发现,在参加本次培训前,超过98%的调研样本曾参加过其他培训活动。调研样本普遍参加的培训主题包括教学方法培训(69%)、思政培训(62%)以及相关政策和文件学习(57%)(见图6)。只有不到一半的调研样本参加过信息化技术培训和研究能力培训,而深入企业学习的教师人数最少。此外,调研样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培训时长不足一个月(见图7)。

本调研设置了一组问题:参加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时,您会考虑哪些因素?评分采用了从1(完全不重要)至5(非常重要)的五分制。首先,教师在参加培训时最看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其次,教师非常重视授课教师的水平,希望能够由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来进行培训;最后,教师较为重视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即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见表1)。另外,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合适的培训时间能够确保教师充分参与培训并保持专注。

(三)调研样本培训需求

本调研针对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问题设置,评分采用了五分制(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结果显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是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见表2)。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同行交流。教师通过交流,有助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打破思维定式,保持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本调研针对提升智能建造专业师资能力的培训内容,设置了调研问题,结果如图8所示。超过75%的调研样本选择了“智能建造前沿技术”。73.63%的调研样本认为“智能建造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培训内容,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深入了解智能建造理论知识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至关重要。此外,部分调研样本表示希望能获得面向不同层次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等相关信息。相比之下,调研样本对政策、文件的培训需求相对较低。

四、讨论

为了有效提高智能建造专业师资能力培训的效果,需从培训组织单位、高校以及教师个人等方面加强保障。

(一)培訓组织单位

1.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确保培训质量的首要条件是科学地设计培训课程。本研究发现,教师参与培训时最关心培训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因此,需要结合教师的需求,根据卓越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特点,针对部分智能建造专业教师的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不足和企业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课程规划,保证培训效果。

2.组建高水平培训专家队伍

调研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培训专家的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专家队伍可以为教师提供来自行业前沿的知识、技术、教育理念以及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有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开阔学术视野;另一方面,邀请具有开展智能建造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培训讲师,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

3.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智能建造作为新兴专业,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和技术变革。建立全面的培训机制可以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针对入职阶段,可以提供系统的入职培训课程,帮助教师熟悉专业领域基本的知识和工具;针对进阶阶段,可邀请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宣讲,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针对后期阶段,应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导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

全国目前已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中既有本科院校,也有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专科院校。因此,师资培训应该充分考虑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以满足不同类型教育的需求。

(二)高校

1.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当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时,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高校应该深入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引导教师改变观念。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主动参加师资培训活动。高校可以制定政策,建立晋升和奖励机制,促进教师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不同高校基于自身特点,各自建立了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值得注意的,智能建造的本质是一种新型建造模式,因此其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不能偏离建造能力这个“根”,需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技术、智能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支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切实服务工程的整个建造过程,更好地满足未来工程建造的需要。

(三)教师

1.主动结合智能建造专业理论及实践开展教学

教师应在培训后,主动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而不是机械地把培训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和项目中,并将关键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例如,在学习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时,教师可以展示运用此类技术鉴别工程施工现场要素的方法和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场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此类技术,并引导学生将此类技术应用在智能建造的不同场景。

2.积极与同行交流

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课程中的互动环节,包括讨论、小组活动和问答,与其他参与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训结束后,教师应积极与在培训中结识的教育从业者和领域专家联系,建立专业交流网络。通过交流联系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反馈意见和合作机会,同时有助于教师跟踪智能建造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从而更新教学内容。

五、结论

本研究以六大教指委联合主办的智能建造专业师资能力提升公益培训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了解了智能建造专业师资培训的现状和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科学设计培训课程、组建高水平培训专家队伍、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及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此外,高校应该完善培训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坚持终身学习。教师应该在培训中建立交流网络,积极参与培训的互动环节,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场景和项目中。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智能建造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丁烈云.智能建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4.

[2] 钟灵芳,陈忠源.基于新工科视域的智能建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3):74-77.

[3] 郑超,宋新生,何宗耀,等.基于“大工程观”的智能建造专业集群综合工程实训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0):124-126.

[4] 张妮丽,晏峥.智能建造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J].长沙大学学报,2023,37(2):109-112.

[5] 耿立明,杨楠.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3,25(6):149-152.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培训需求保障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参与酒店培训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加强培训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培训供给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湖南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对策研究
掌握农民科技培训现状 逐步提高农民培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