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在祖国边疆治理中的作用
——1950-1959年中国共产党西藏医疗工作的历史贡献

2024-06-12徐百永徐荆慧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西藏卫生

徐百永,徐荆慧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2)

1951 年5 月23 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自此,西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剥削,开始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走上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发展进步之道。为加快改变西藏落后的医疗卫生面貌,巩固新建立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医疗卫生服务与民族统战工作相结合,以随军进藏的医疗卫生队为开端,在西藏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工作,逐渐开创出一条独具西藏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路。在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矛盾复杂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探索中积累经验,凭借科学医疗卫生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同时增强了西藏各阶层民众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解与信任,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认同,为维护祖国统一与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目前,学界可供参考有关西藏医疗卫生的文献资料主要有张赟所著的《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1]、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主编的《西藏卫生四十年》[2]及《和平解放西藏与执行协议的历史记录》下册[3]中吴锋的《中央入藏卫生工作队情况梗概》与张学彬的《开辟西藏早期的卫生工作》等。在研究党的治藏政策类著作中,如《当代中国的西藏》、宋月红《当代中国的西藏政策与治理》、黄维忠《西藏民主改革60年民生卷》等,对西藏和平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较多描述。相较于上述研究,对和平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开展医疗卫生工作路径及意义的专门性研究则很薄弱,仅有关浩淳《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传染病防治研究》[4]与刘欣荣《“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研究》[5]两篇文章。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平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从医疗卫生入手开展群众工作的原因、医疗卫生工作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启示,探究公共卫生服务在边疆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西藏和平解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

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 多米,具有日照多、气温低、辐射强等气候特点。在和平解放前,独特的自然及社会因素导致西藏疾病肆虐。低压、低氧、寒冷干燥、紫外线强的特殊高原环境会使人体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机体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之西藏群众以牛羊肉、酥油茶、奶制品为主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大骨节病、包虫病、碘缺乏病、高原肺水肿、白内障等地方病及天花、鼠疫、白喉、结核等传染病在西藏常有发生。除高原常见病外,平原地区一些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沙门氏菌感染等也会通过人员往来及果蔬、食品的污染被带入高原。

和平解放前,受气候环境影响,一些烈性传染病在西藏屡有发生。如1900 年,发生天花大流行,超过6000 人染病。[6](P214)1918 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因驿卒从印度传入西藏,导致了江孜大流感的爆发。当时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染病,江孜成为死亡之城。[7](P170)后至1925 年时,昌都地区因天花死亡480 余人。[8](P146)1934 和1937 年的两次伤寒流行,拉萨又有5000 余人丧生。[9](P247)由于传染性疾病多伴随发热、耗氧量增加等症状,高原地区的发病程度往往要重于平原地区,所需的治疗时间也多于平原地区,因此每次疾病大流行都严重影响着高原地区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除自然因素外,藏族群众较差的卫生观念与生活习惯也使花柳、梅毒、淋病等成为常见的传染病。

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笼罩在封建制度与宗教的阴霾下。在封建农牧制度下,社会财富及公共服务主要掌握在三大领主手中,广大农奴不仅没有任何政治、社会权利,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权也难以得到保障。每当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时,西藏地方当权者往往是把病人赶进山里,派兵守住山口,等病人困死、饿死或被疾病折磨死,有时甚至用焚烧、活埋等手段滥杀病人。因此,病人常因得不到治疗而生存无望,瘟疫疾病也因消极的防治措施而得不到控制。此外,近代西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之时,西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因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仍旧囿于传统的藏医学,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至新中国成立时,除外国人和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在少数城镇设立的西医诊所外,传统的藏医仅有拉萨的“药王山利众院”“门孜康”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吉吉纳嘎”这三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且其中医疗从业人员尚不足100 人,加上民间藏医也仅有400 余人。[9](P247)虽有少量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从业人员,但官办医疗机构主要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广大农奴和农牧民群众仍生活在缺医少药的痛苦之中。此外,宗教思想下产生的医疗观念也影响着民众对现代医学体系的态度和就医行为。受民族宗教文化熏染,藏族百姓对西医了解甚少,抵触心较强,生病后也不愿接受西医诊治,往往是得病就求神[10](P142)。《西藏的变迁》一书中提到:“平民百姓患病后,喇嘛和巫师通过祈祷和驱魔来为他们治病,通常还会收取惊人的费用。”[11](P381)和平解放之前,西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笼罩着浓厚的封建与宗教色彩。

二、和平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西藏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地方政府虽按“十七条协议”的要求同意解放军进驻西藏,但我们党仍未取得对西藏地区的绝对领导权。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作一旦发生偏差,不但历史上遗留下的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加大西藏各阶层人士的疑虑,给分裂主义分子和外国敌对势力可乘之机。考虑到解放前我们党在西藏缺乏工作基础,对西藏实际情况了解甚少,一定时间内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尚不稳定,毛泽东主席就此作出指示:“我们只做生产、贸易、修路、医药、统战(团结多数、耐心教育)等好事,以争取群众,等候时机成熟,再谈全部实行协定的问题”[12](P64)。在此基础上,中央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将统战、治病、做买卖列为和平解放初期西藏工作的三大任务,确立了“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以帮助西藏尽早走上稳步发展之路。毛泽东在北京接见西藏致敬团时也提到,西藏需要发展人口,但由于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西藏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的协议,西藏人口的发展只能从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入手。[13](P262)

为做好进藏后的医疗卫生工作,在1951年2月西北部队进藏的筹备工作会上,党中央决定由卫生部抽调人员组成医疗队随西北部队进藏,并配发适应康藏情况的卫生药物[14](P82-90)。1953年中央卫生部派遣西北医疗队、西南医疗队、班禅医疗队三支队伍进藏。[15](P480)后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又分别向昌都、江孜、丁青、波密、日喀则、阿里等地派出卫生队,开展医疗卫生工作。[16](P529)和平解放初期,进藏部队的医疗卫生工作关系着西藏农牧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直观感受,关系着党在西藏执政基础的稳固。补足医疗卫生服务的缺口,满足广大西藏百姓的迫切需求,才能为推行“十七条协议”及实行民主改革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更好地完成帮助西藏各族人民长期建设美好生活的任务。

为进一步开展进藏后的医疗卫生工作,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供给部卫生科召开了第一届卫生行政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发展西藏的卫生事业,培养民族卫生干部,团结藏医,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提高质量,进一步扩大影响群众工作”。[18](P480)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引下,进藏医疗队在广泛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通过培养民族医疗人才,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落实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提升西藏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使西藏社会的医疗服务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建立医疗卫生机构

为缓解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改善极端落后的医疗条件,中央在开展巡回医疗的基础上,大力布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在两路通车以前的4 年中,中央民委和中央卫生部先后派遣了四批“医疗队”或“卫生队”,随军或单独到西藏开展工作,创建了西藏第一所现代化的医疗机构——拉萨人民医院,后建立了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充实了日喀则、江孜、山南、黑河等地区人民医院的医务力量。[17](P985)1954年,中央卫生部昌都地区民族卫生工作大队的大队长王真组织了三个巡回医疗队,在两年时间内,先后77 次分赴各宗(县)为农牧区藏族人民防病治病,在各宗建立了11个卫生院。[18](P1146)至1954 年底,仅部队各级医疗机构就免费为藏族群众治病达2.5 万人次。[19](P35)1955年,塔工基巧办事处卫生科与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相继成立。[20](P961)1956年8月,山南分工委卫生所成立。至此,西藏全区医疗卫生最初的布点工作完成。[2](P1-2)除组建医疗卫生机构外,进藏工作人员还在西藏各大城区和牧区组建了十几个医兽防治所,每年为数百万头牲畜注射治疗,治活了成千上万的牛羊。[21](P9)医疗卫生机构的广泛建立,改善了解放前西藏地区医疗机构数量少、医疗设备简陋、医疗环境落后的情况,填补了藏族普通百姓无法获得充分的医疗服务的空白,切实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就医条件,也为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医疗专业人才

卫生技术人员稀缺且少数民族优秀医疗工作者数量较少是阻碍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为加强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1952 年在中共中央对西藏工委培养民族干部五年计划的指示中提到,卫生机关可依据需要,酌量办理训练藏族卫生人员的初级训练班。[22](P93)中共西藏工委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医疗卫生队伍的成长,一方面,国家在西藏举办短期医疗卫生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将一部分西藏医务人员送往内地省、市的医学院校进修。

中央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于1953至1954年举办了两期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继之拉萨、日喀则等地也先后办起了类似的培训班,由进藏的医务人员对刚参加工作的藏族青年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教授。自此,西藏有了第一批本民族初级西医卫生人员。[2](P20)1957 年,经卫生部批准,北京卫生学校代西藏培养50 名藏族医士专业学生,后又分批选派藏族学生赴四川雅安卫生学校、西北民族学院医学系等院校学习。[21](P478)卓嘎是第一位奴隶出身的现代医生,她就曾于这一时期赴西北民族学院产科专业学习,之后担任了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一职。[14](P383)通过发展培训班与培养专业人才,少数民族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思想觉悟、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培养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壮大卫生专业队伍,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民族平等,彻底改变医疗落后状态的关键,体现了国家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建设西藏精神。

(三)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也是援藏医疗队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进藏部队曾于1952 年针对墙报宣传问题召开座谈会,提出画报应多登应时令的常见病、流行病常识简介,应多报道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如今昔对比、团结友爱、医药卫生、社会教育发展情况等。[23](P192-193)基于西藏地区农牧民识字率不高、汉藏语言不通的现实,卫生宣传人员为破除交流障碍,多灵活采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卫生展览形式,将科学卫生知识用形象化、通俗化、艺术化等综合手段表现出来,以便少数民族群众理解。1951 年底,五十二师副师长陈子植、副政委阴法唐率领访问团在江达、觉木、雪卡等九个宗体察民情,宣传党的政策和《十七条协议》,其中医务治疗组便负责了解地方病情,进行医疗卫生宣传。[8](P336)1953 年,曲宗地区天花爆发后,医务人员在当地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解释,鼓励群众接种牛痘,起到了良好的防疫效果。[24](P800)1955 年,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用放映幻灯和举办展览会等方式向60000 多人进行了卫生知识宣传。医务队员还通过家庭访问、妇女座谈会、回访调查等方式向藏族妇女宣传孕期卫生、产前卫生和新法接生等妇幼保健知识。[5]除专门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外,医生在接诊治疗结束后也会耐心向病人讲解病因和预防方法,见缝插针地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用科学向封建迷信斗争,深受人民赞誉。[25](P190)随着卫生宣传工作的开展,藏族群众的卫生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逐步养成了洗手、灭虱、人畜分居等卫生习惯,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四)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在解决传染病、地方病问题上,进藏医务人员主要采取防治结合的方法。随着50 年代初期各地医疗预防机构不断建立健全,进藏医疗队除发现病人及时就地收治和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外,还积极展开了各种预防注射工作,如注射三联菌苗、四联菌苗、斑疹伤寒疫苗等,有力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病与传播。[9](P253)1951 年,为预防天花流行,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与五十二师卫生处为昌都各族儿童免费施种牛痘。[26](P290)同年,昌都治疗区成立,共为306 名群众种了牛痘。[8](P147)1952 年,解放军驻防太昭期间,为当地的儿童接种了牛痘。[27](P145)1953 年春天,曲宗地区发现天花流行,卫生队当即前去为群众接种疫苗。[37](P800)此外,医务人员还深入各宗、谿宣传种痘的好处。到1954 年,传染病的流行得到了基本的遏制。[28](P76)1956年,拉萨人民医院对市区居民普遍接种霍乱与伤寒混合疫苗、白喉类毒素、痢疾毒苗,后还专门前往色拉寺等寺庙为1000余名僧人接种传染病疫苗。[29]西藏和平解放后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使许多大的流行性疾病得到了遏制,群众死亡率大大降低,维护了西藏群众的生命健康与人口的正常发展。

中央人民政府从医疗卫生领域入手,用现代医学手段遏制了传染病的蔓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藏族群众传统的医疗观念,推动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藏医疗队以最实际的行动,一点一滴地把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带给西藏人民,在广大西藏群众的心中留下了“现在解放军是帮助西藏人民解除痛苦”[30](P120)的良好形象。

三、中国共产党的医疗卫生工作与政治工作相辅相成

人民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稳定、民族强盛、国家未来。医学对群众身体健康进行干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政治行为。[31]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平解放后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设施的不断改善与诊疗技术的逐年提升使各种流行性疾病得到控制,在各族百姓中建立起了现代医疗卫生观念。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解放军通过医疗卫生所开展的影响群众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起了新中国与解放军的良好形象,建立了医疗与统战相结合的卓越典范。

(一)增强了西藏百姓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

医疗救治水平作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之一,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局部体现,可以有效反映出其社会治理与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西藏和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对内对外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进藏医疗队尽力克服各种困难,医治患者,方便群众,在各族百姓中展现了人民政府良好的组织力、凝聚力、执行力,用实际成果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至1959 年民主改革时,西藏共建立医疗卫生机构62 个,设立床位480 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91 人。[32](P331)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和平解放前基层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保障了各族群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权,为构建政治认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西藏民众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受益者,在享受医疗福利的过程中从心理上增强了对自身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强化了国家归属感,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作为医疗资源提供者有效性及合法性的认同。

通过医疗卫生工作,西藏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解放军所带来的好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解放军的情感认同。提供医疗救治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良好的组织与统筹能力,也让西藏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新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解放军入藏的前四年中,共有500 多万元被用于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进藏医疗队医治病人约87.3 万人,为9 万多人接种疫苗。[33](P332)为更好地为藏族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务人员还主动学习藏语,并在接诊治疗之余帮助农牧民们修路、换灯泡、劈柴火、打扫卫生,向他们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赠送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34](P335)亲身的获得感使西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了进藏部队与清兵、军阀部队、藏军完全不同的、崭新的革命形象。借助医疗卫生工作,解放军进藏部队在藏族百姓的心中树立起了“解放军治病不要钱,还到老百姓家里去治,解放军一切都好”[8](P203)的良好形象。广大的藏族人民到处传颂着:“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真正爱护西藏人民,不但使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而且使我们和下一代的健康也得到保障了。”[35](P122)

(二)融洽了民族关系,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影响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和进藏解放军在西藏特定历史与社会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种灵活工作方式。尽管在和平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以争取西藏上层阶级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为主要工作,但通过医疗手段来解除长期受农牧主压迫和封建农奴制压榨的广大农牧民群众身体上的痛苦,则是在不妨碍争取团结上层的基础上,所开展的积极影响群众工作。西南局曾明确指示西藏工委:“要肯定在两三年内,压倒一切的任务是扩大与巩固上层统一战线。必须了解,不通过上层,一切都做不通,社会改革更会遥遥无期。”[22](P27)根据西南局的这一指示,进藏部队在开展医疗工作时十分注意关照上层,以扩大政治影响。卫生大队治好了宗教参观团兑炯活佛严重的吐血症,兑炯活佛亲自向卫生大队献旗,并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表示感谢。十八军进藏部队医生治好了强巴林寺帕巴拉活佛大管家斯朗多吉的脚,因此他多次在头人聚会时宣传,“解放军的医生给我治好了脚,真是活菩萨!”[5]进藏卫生队还治好了达赖喇嘛经师的大叶性肺炎以及贵族贡嘎的伤寒等,在上层人士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因此,当西藏工委向西藏上层人士提出办学校及其他事业时,他们均表示反对,唯有办医院首先争得了他们的同意。[36](P982)

在关照上层的同时,进藏部队也开展了大量的群众性医疗工作。进藏初期的两年内,医务人员跟班巡诊,共医治病伤民工近13000 人。[37](P158)1954年,医疗队为民工免费治病10619 人次,复诊1453人次,治愈7324 人。各阶层民众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获得感,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翻身解放,过上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因此,在1959 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叛乱时,西藏各阶层群众清楚看到西藏反动上层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改革的丑陋面目,选择了积极支持平息叛乱,并发出强烈要求改革的呼声,为民主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将医疗与统战相结合,丰富了党的边疆统战工作方法

医学护佑身体的使命和服务于国家治理的行为密切相关,政治权力通过医学实现政治目标的政治意图。[34]在和平解放初期,消灭疫病流行,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为改变落后的就医环境,西藏各族百姓与进藏部队同舟共济,共同致力于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党中央通过科学的战略部署、广泛的发动群众、积极的舆论影响赢得了西藏各阶层民众的信任,群众的高度支持又为医疗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了良性循环。人民解放军中的医疗工作者与接连派遣的医疗队,开创了西藏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西藏各族群众在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为进藏部队提供了各种急需的物资与帮助。在进藏初期的两年中,进藏部队军需物资供应困难时,昌都地区人民卖出了约280 万斤青稞和大量的酥油、肉类、蔬菜供应部队。[38](P295)这种灵活运用医疗手段而达到“双赢”的战略,对边疆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升为获取群众对新政党与政权认可的政治层面,是党和国家在本国历史与国情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根据民族具体特点而在边疆建设中细化的具体表现。医疗与统战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西藏地区的成功应用,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民族问题的有益尝试,为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结 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医疗工作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项工作的抓手和重要内容。中央十分重视开展医疗工作。1950 年中央民委曾指出:“目前各民族迫切需要帮助的是医药卫生、物产交流和文化教育,请中央各主管部门特别加以注意。”[39](P92)在这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及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派出许多医疗队、防疫队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医疗卫生机构,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在这一过程中,医疗卫生既作为社会事业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将以往抽象的国家概念在疾病治疗工作的协助下具化为了可以被感知、给人民带来健康和福祉的对象,发挥了向各族群众输送国家政治关怀与政治理念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治病作为西藏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既是医疗工作,也是政治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西藏地方上层比较支持的工作。邓小平曾经指出,在所有影响群众的工作中,看病是唯一不受上层反对的活动;且西藏各阶层人士虽对进藏解放军及工作人员较为抵触,却比较愿意接近给他们看病的医生。[22](P35)因此,将医疗卫生工作与影响群众工作相结合,是一种既易行又有效的方式。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医疗卫生工作是成功的,这一工作明显改变了和平解放初期西藏地区落后的医疗卫生面貌,解除了西藏各阶层人民的痛苦,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用行动有力批驳了当时西藏地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步的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质疑与谣言,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渐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增强了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政治认同,树立了医疗救治与国家治理相结合的典范。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西藏卫生
都是西藏的“错”
卫生与健康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