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提升免疫学专业课教学的育人作用
2024-06-12张征峥杨建岭宋淑霞郑晓青李苗马翠卿王恒草刘伟
张征峥 杨建岭 宋淑霞 郑晓青 李苗 马翠卿 王恒草 刘伟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明学生的心智,大学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达成某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与社会、与整个世界和谐相处,乃至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正确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知识、立场和方法,而思政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1-3]。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本课题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医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制度体系,打破思政课的“孤岛”困境,改变专业课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自说自话”无法有效形成育人合力的局面,打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2个精神世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同时打造育人共同体,画出育人同心圆,更好实现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4-6]。为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在免疫学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专业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同时,注重提升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增强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促使教师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7-8]。
1 教学内容结合免疫学诺贝尔奖,渗透免疫学发展史
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的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及其刻苦钻研的真实故事就是引领学生扎实学习工作的良好素材。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其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一百年来荣膺诺贝尔奖中,有近1/5 为免疫学相关研究成果。免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本部分所涉及的诺贝尔奖及获奖科学家的名人名言和工作小故事,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介绍了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弘扬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另外,在教学工作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诺贝尔奖情况,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免疫学前沿知识的强大动力[9-10]。在本科生实验课上,因为很多实验过程需要孵育、长时间离心,这就会有很多间隙的时间。为了更充分利用好免疫学领域诺贝尔故事起到的课程思政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历年免疫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名单,组织学生按照实验课分组,每组同学选取其中1 届的内容,提前一起围绕免疫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和励志故事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做出课件。在每次实验课上,利用实验课的间隙时间,由各个小组轮流介绍自己准备的课件。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不但全面了解了免疫学对于医学的重要贡献,还从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的励志故事里感受到了力量。
2 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全靠个人内在因素激发,培养开放意识、拓展全球视野更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重要外在因素[11]。目前,国际上免疫学研究飞速发展,很多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了颠覆性发展。免疫学教师需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授课时把这些有颠覆意义的新进展给学生予以介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2-13]。比如,在讲授免疫球蛋白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国内研究非B 细胞来源免疫球蛋白的邱晓彦教授课题组的成果。免疫球蛋白由B 细胞产生,发挥抗体活性的生物学功能是迄今写在免疫学教科书上的经典内容,也是生命科学领域广为接受的经典概念。然而,早在20 多年前,邱晓彦课题组就从研究中发现了非B 细胞有可能表达Ig 的线索。经过20 多年的追踪探讨,他们通过一系列证据表明,Ig 不是B 细胞的特有产物,其功能也不限于抗体活性,该Ig 具有生长因子样活性。由此可见,免疫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果局限于这些书本的内容,很有可能把一些落后的甚至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免疫学教师非常有必要除了充分利用书本资源之外,对于涉及前沿性的问题,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外文文献资源,尤其是Nature、Science和Cell等顶级杂志上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组织引导感兴趣的学生深入阅读,直接了解目前国际主流和最新进展,并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免疫学专题汇报、引导大学生阅读文献,加深理解。对于基础较好、外语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组成免疫学文献学习兴趣小组,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选择方向,然后带领学生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综述进行总结。对于文章质量较好的小组,鼓励他们按照专业杂志的要求修改格式后进行投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全程的指导和支持,随时给出建议。学生在投稿、修稿、与编辑部联系的全部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集思广益,比较独立地完成整个过程。最终,文章如果发表,将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理念、扎实作风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3 课堂教学结合国内免疫学家最新进展,倡导中国自信
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的是结合自身课程特色与内容,以及结合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12-13]。这些免疫学最新进展中的中国故事,在选题上植根于专业教学内容的拓宽,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巧妙地寓民族自豪感的精髓要义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目标。
在免疫学课堂上,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随时介绍国内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及主要研究成果,比如,免疫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我国南宋时期通过人痘苗预防天花,比西方国家早了数百年。讲授“抗原提呈细胞”内容,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中国研究树突状细胞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曹雪涛院士团队。多年来,曹雪涛与合作者对于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新分子,并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将树突状细胞瘤苗应用于II 期临床试治晚期转移性肿瘤患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临床疗效[14]。在讲授“T 淋巴细胞”部分时,教师充分结合国内研究T 细胞发育国际知名的张毓教授团队的成果。在多年探索中,张毓教授团队发现多个新的淋巴细胞发育调控分子,并通过建立胸腺髓质区单阳性T细胞发育程序,揭示了T 细胞发育中一个新的重要节点,他们阐明胸腺退化有助于免疫记忆维持,而回流至胸腺的活化T 细胞可能在胸腺退化启动中发挥中作用[14-15]。在讲授“γδT 细胞”章节时,教师充分结合国内重点做此研究的何维教授。何维教授课题组在γδT 细胞的相关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全国,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们对于γδT 细胞的基础研究集中在寻找γδT 细胞识别的疾病相关的配体,为阐明γδT 细胞在这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机制寻找突破口;同时,课题组研究集中在γδT 细胞相关的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上,围绕课题组特色的肿瘤结合特异性的CDR3δ 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免疫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16]。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介绍自己参加国际、国内免疫学学术会议的感受,用自身经历告诉学生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不仅研究队伍日趋壮大,并且高水平论文也在国际上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以上内容均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创新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多种形式
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创新,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17]。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说自话,自我感觉良好,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倦怠和反感,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促进学生结合免疫学课程主动追踪最新进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按照不同的选题,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整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做成汇报课件,在专门时间由各组学生代表进行限时展示。该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主动联系教学内容追踪最新进展的能力,还在培养团队精神、严谨作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为了使学生不只被动接受知识,还要能够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教师通过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按照不同的知识点组成免疫学知识动画制作小组。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动画制作软件,把枯燥的免疫学基础知识用生动的动画呈现出来。经过师生反复交流、精益求精的作品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绝佳素材,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通过阐明出处对课堂教学的学生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通过以上多种形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其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免疫学教学工作中的主人。
5 教师严谨治学和创新的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关键。只有教师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明确课堂教育中的德育责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将该理念传递给学生[18]。提升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增强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促使教师担好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对教学、科研的精益求精的自觉性、对专业执着的追求均会感染到学生。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学生自然会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影响,把教师作为自己心中的榜样。对于热爱专业有兴趣在业余时间更多学习免疫学专业知识的学生,教师也要充分顺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组织学生建立免疫学文献学习兴趣小组等形式,指导学生充分结合课堂学到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追踪相关知识最新进展,拓展对专业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沟通手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保障学生业余学习的连贯性和高效率。以上的指导和帮助,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严谨治学和态度。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模仿教师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6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增强学生民主意识
教师首先要尊敬学生,以此来为学生做尊敬人的示范,这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敬,任何育人工作,无论用什么技巧,都很难深入人心,很难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创设和学生的平等地位,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各项工作中,增强学生平等参与的民主意识。为了使学生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得以发挥作用,首先就要在制度上下功夫,制定规范、有效的制度,在开课前和开课后,以及结课时,把所有教师集体讨论后编制的《免疫学课程教学评价表》《免疫学教学改革评价表》等表格由各个班级学生代表认真填写,并予以认真统计整理,并把学生意见总结成教学情况学生反馈总结,在教学讨论中予以充分讨论,逐条吸收后形成改进意见,并反馈给学生予以评价。这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为以后的免疫学教学的改进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使学生的意见得到了根本落实。另外,教研室在教学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师生座谈,请学生给教学工作“找毛病,开药方”,教师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需要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解决、逐步改进,这些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的意见直接、快捷地进入教学讨论,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工作完善的积极性和高效性。
在免疫学教学中,带教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把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形成专业课程承担思想教育功能的思政大格局,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此过程,才能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从思政课的“孤岛”向全面“思政课”的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