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结合能力培养分析

2024-06-12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腊八粥写作技巧感官

文/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 陈 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 强调了小学高阶段语文课程中读写能力整合的必要性。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被重视。 这种能力涉及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时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 表述及交流。 然而,分析目前情况表明,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对这种能力重视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文章强调, 在新课改指导下,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读写整合的能力对提升其语文素养、 激发创新思维以及增强实践技能方面至关重要。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领域,推行读写相结合的方式确实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但执行中仍面临挑战。 主要问题是此类教学方法还未获得充分重视, 部分教师可能偏重于文字知识的讲授, 忽略读写融合的必要性。 结果是学生在阅读方面耗费时间较多, 而转化为写作技能的机会却较少。 同时,教学策略的单一性也是一个问题,缺少能够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积极性的多元化方式。 此外,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不足, 往往处于信息接收的被动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个人想法的空间。 这不仅限制了他们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 也没能充分激发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并优化现行的教学模式, 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及整体素养。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中,融合阅读与写作的教育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非常关键。 阅读作为主要的信息和知识获取手段,能够扩充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力,并且深化思考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接触不同风格和表达形式,掌握有效的语言运用方法,这直接支持了写作技巧的增强。而写作活动则让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转化,有助于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整合读与写的教学使学生在吸收阅读内容的同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把阅读所得转换成写作内容, 进而强化写作技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探究按照个人兴趣进行,这对他们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的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还能学会怎样批判性地吸收信息,写作时能体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因此,读写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基础,还可以提升其文学修养、逻辑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全面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高年级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新媒体融入课堂,再现文章场景。首先,使用视频和图片资源有助于生动呈现《腊八粥》文中的场景。 播放腊八节的纪录片可以直观地展现节日庆典和烹饪腊八粥的全过程。 这样的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真实的节日氛围和粥的准备工作, 从而唤醒他们的视听感知,增进对文章深度和细节的理解。接着,利用互动新媒体工具,如教育游戏或模拟软件, 学生得以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制作腊八粥, 选择各种配料和调整比例。 这种互动体验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腊八粥》文章中描述的烹饪流程的认识, 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和实操技能的发展, 并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尊重感。此外,新媒体也可以作为分享和互动的工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博客、 微信公众号或其他网络平台发表他们对腊八节的见解和情感, 包括分享他们亲手烹制腊八粥的过程和感悟。 这样的做法不仅促进学生以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技能和分享习惯。借助新媒体,传统《腊八粥》的授课方式被转化为一个多维感官和互动的学习过程。 这种创新的教学手法不仅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 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意与想象, 进而提升了他们整合阅读与写作的技能。 新媒体的融入让老师能更有效地辅导学生探究课文更深的含义, 同时养成他们的阅读乐趣和提高写作技巧, 致力于全方位强化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品读文章重点语句,发掘更多写作技巧。1.调动小学生感官,通过阅读多角度感受写作技巧。 探讨《腊八粥》课文时,教师可采用图像、影片或实物等多种教学辅助品,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深入体验腊八节庆和腊八粥烹饪的细节。 观察课文中提及的粥色彩和形状, 以及其在节庆中承载的文化意蓐, 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形象, 进而在未来写作时有效地描绘出具体画面。 听觉感官的激活也不容忽视。在《腊八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与节日相关的声音素材, 如锣鼓声和欢笑, 以此促进学生通过听觉沉浸体验节日氛围。 这样的听觉感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的情感色彩, 进而在创作时更加生动地捕捉并传达出腊八节的欢乐与热烈。 嗅觉和味觉的刺激也是感官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讲解《腊八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来红枣、豆类、谷物等制作腊八粥的食材, 供学生嗅闻和尝试。学生通过这种感官经历,能更深入地领会课文对粥香和味道的描述, 并在作文时更精确地还原和表述这些感觉。最后,触觉感官的运用也不可或缺。 学生可以直接接触腊八粥的食材, 体验其纹理和温度。 这样的触觉感受能够增强学生对《腊八粥》内容的理解,并且助力于写作时对细节的生动和精确描绘。 通过这种多维感官的互动,学生能够全面地体验《腊八粥》。 这样深入的感知活动使得写作变成了一个整体的创作过程,融合了情感、知觉与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学习到如何用文字表述, 更关键的是学会通过感官体验抓取生活细节,并将这些感受转换成文本,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2.借助于侧面,突出美食文章说服力。 在探讨《腊八粥》的课文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层次, 而不仅仅固守于腊八粥这道传统美食本身。 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辅助性描绘, 例如对于烹饪的各种配料、 活跃的制作氛围以及家庭成员共享这道美味时的亲密瞬间。 这些细节的增添为原本的故事增添了生命力和感动力。在学生尝试创作时,采用类似的手法, 会让他们的写作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亲手尝试烹制腊八粥, 让他们体验原料的触感以及烹饪过程中散发的香味。 这样的动手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知, 还使他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捕捉关于美食的各种感官印象, 如粥气息的逐渐扩散以及食材随温度变化的色泽转换。这类侧面信息在写作时可作为丰富的素材, 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接下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巧妙地融入这些细腻的观察和感知。比如, 描述腊八粥暖色调的诱人外观,或是表达那种浓郁的家庭氛围。他们还可以尝试细致地描绘各种食材的口感和香气, 及其混合后形成的独有味道。 这样的描述手法不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还能提升文本对读者情感的触动, 使其仿佛通过阅读就能嗅到腊八粥的香气,体会到那份温暖。此外,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诸如比喻、 拟人这样的修辞技巧,以使描述更加栩栩如生。

(三)锻炼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 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尤为关键, 因为这个时期是他们语言技能发展的黄金时期, 也是奠定良好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 特别是在遣词造句和提升写作表达能力方面,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地教学策略来加以培养。 以小学语文《腊八粥》这一课文为例, 我们可以探讨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腊八粥》的课文学习时, 应当激发他们对于语言选用和句式构造的关注。 分析文章中的优美句段, 能教会学生以生动合适的语言捕捉和表达内心的思维与感受。 过程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留意文中那些极具表现力的词句, 深探其对于构筑鲜明意象、 传递深层涵义的作用。 比如,“温暖色泽”和“浓浓的家的味道”这样的表述,便直观地勾勒出了腊八粥的温馨意象,触动人心, 使人联想到家的温情。 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方面, 教师可以策划一系列的写作活动。这些活动不限于对《腊八粥》的描写,还可以扩展到学生熟悉的物品或体验。 这类练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细致地观察并用直接、生动的词汇描绘感官世界。例如,他们可以描述某个物体的色彩、声响、口感、触感或与之相关的情感。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详尽的细节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 并传达出作者意图让读者体验的情境。不仅如此,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句型练习来表述同一内容, 以感受不同句式对语气和表现力的影响。 在描绘腊八粥的练习中,学生可以运用简洁的单句,流畅的并列句, 以及结构丰富的复合句等多种句型, 体验它们在节奏和强调上的细微变化。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根据写作目的挑选恰当的句式, 以增强自己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力度。最后,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需要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优质文学作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吸取更多的语言资源,如词汇和表达结构, 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为写作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启发。

猜你喜欢

腊八粥写作技巧感官
说说腊八粥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腊八节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腊八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