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是一件值得终生托付的事

2024-06-11房伟

教育家 2024年21期
关键词:六中中学考试

房伟

我一直不算是“优等生”。

在高校,每年都能见到很多雄心勃勃的大一学生,他们高中时是“优等生”,一年下来,雄心勃勃却转换成懒散、无动力。对知识的好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之心,都慢慢消散了。这种“反转”源于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被否定,他们亲眼看到高中时代那些“不优秀的同学”人生被否定。他们不想成为失败者,他们要成为风光无限的“后浪”。一旦“否定”真的袭来,他们也就很快倒下,毫无抵抗力。

日本学者竹内好,曾讽刺日本是“优等生文化”,永远只盯着胜利者,为了胜利和优等,不顾一切,可以透支一切情感和理性。其实,就东亚文化圈而言,这种由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处境造成的“自卑感”,使得“慕强”的人类天性在所谓的现代性包装下,变成了某种疯狂的人性内卷,进而使得“成功”成了教育的最高标准。中学教育以升学率定输赢,其实只是“成功教育”的一个侧面罢了。激烈的竞争使得大学教育成了中学“考试成功学”思维的延续,大学生们继续在绩点、考试当中搏杀,以此获得认同和快感。

考试不是学习的终点

上课时,我曾问过一名大三中文系女生,喜欢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她说是“网络文学作品”。我又问,哪一部作品?她答道:《全球高考》。这是一部以“高考”为虚拟对象的无限流爽文。很多学生沉溺于成功的快感中,在枯燥之中寻找成就,在内卷之中寻找快乐,在升级加分之中赢得人生的幻象。其实人生的路很长,以“考试成功学”为教育终点,最终只能让生命的灵感和激情变得如同孔乙己般迂腐可笑。这使得真正的美育、德育,都为“成功”让路,学生感受不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没有高尚理想,更没有“不计利害”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这也导致了很多教育悲剧。

我读中学时,身边很多同学都非常用功。这种用功,不是在思考、方法和启智上,而是压榨自己所有时间,应对考试训练。学生宿舍的管理方式大多是半军事化的。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半熄灯。保卫科巡查,发现未熄灯的宿舍,会严加申饬,到点未回宿舍的学生,会受到惩罚。有的学生在宿舍打着手电,蒙着被子看书。有的学生躲在厕所隔间,在应急灯下阅读。甚至有更极端的案例,一名女生把头伸进学校木质柜子里,点着蜡烛学习,结果因为打瞌睡而引发火灾,她被烧伤,差点毁容。还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习惯在一楼与二楼之间的走廊灯下背课文。冬天的一个雪夜,我起床上厕所,发现走廊声控灯一闪一闪,那个瘦小的女孩,坐在廊下,高举着一本书,微闭着眼,摇着头,念念有词。寒风呼啸,雪花从窗口钻进来,咬住她的衣服和头发。女孩瑟瑟发抖,尽力抓着书,以稳定住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只能算中等,甚至有时会滑到下等,因此很难得到老师的喜爱。不久前,高中同学聚会,有老师还为我的转变感到困惑。我对读书这件事也大抵是抵触的,当时想的就是有个学上,对父母有个交代。我真正喜欢上读书,大概是工作几年后。

认真想起来,也有对我起到积极影响的老师。中学时代,我迷恋现代诗。发表作品,收到稿费后,我在同学们的眼中变得不同了,我还收到过不少读者的来信。但搞创作对高考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高考作文中,能做到文通字顺、说理清晰、观点鲜明、论证严谨、角度新颖,外加灿烂修辞,通常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我对此深恶痛绝,等自己当了大学教师,参与高考出题和阅卷,才明白了出题者的苦心,太过文学化的表述不好衡量,也难以判断。

少年就应该有“胡思乱想”的权利

中学时我经常参加作文竞赛,但我不喜欢那种方式。我的阅读很杂,也喜欢天马行空地写东西,可我的语文成绩,不过中上水平。语文老师不喜欢我,说我有些“野狐禅”的味道。“搞好學习,考上大学再弄那些闲篇。”她曾这样告诫我。

学生时代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数学老师。我的数学成绩很差。高三那年,学校高薪聘请了一位曾任教于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数学教师。他已退休,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笑眯眯的,“我听说过你,喜欢搞创作,很好!”他第一次见我就告诉我,“要做喜欢的事,就一定得了解前提。你的前提就是考上大学,才能安心搞创作,而文科生的数学更重要,文科生数学普遍不行,得数学者得文科!”老师用浓浓的家乡话,让我领略了逻辑的魅力。他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擅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开复杂的数学题,条分缕析、清晰明了。讲解枯燥的几何题,他在黑板上画图,甚至模仿话剧演出,那是能让你听得大笑的数学课。我有点喜欢数学了,那是方法和规则的世界,也有很多趣味,不亚于诗词歌赋。老师常以他曾任教的“江北第一名校”山东六中(今“菏泽一中”)为例激励我们。山东六中流传着一句话,六中、北大、哥伦比亚。意思是上高中就上六中,然后考北大,再立志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讲得眉飞色舞,我们听得心花怒放、心驰神往,明知自己不是成绩最好的那拨人,但依然很快乐。少年就应该有“胡思乱想”的权利。

虽然我的高考成绩不好,但我的文学梦想的确是得益于数学老师的有力支持。他让我知晓,智慧是好的,快乐是好的,即使我们没有考上北大和哥伦比亚大学,也可以体验那种对未知美好事物的想象。我希望用好的创作感谢可爱的数学教师。

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感受知识的力量并行不悖

那么,从“功利”角度来说,读书的好处又在哪里呢?

考到一个好分数,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当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是人生立足的根本。考试可以提供这种功利性基础,而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感受知识的力量与作用,其实是并行不悖的。这也应该成为教育的理念。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单位工作,我的专业是文秘,但由于没有关系门路,只能在基层当工人,从冷库、剔骨、包装等各个车间干起。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经常两班倒,宿舍环境也非常恶劣。但这都不是最令人头疼的。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工资时常拖欠。工友中也有很多大学生,他们有的自暴自弃,天天沉溺于打麻将和磨洋工;有的则努力学习,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在屠宰车间工作了一天后,黄昏时我靠在窗前发呆,有时赊一点散酒,边喝边看着夕阳一点点下沉,感到生命就这样无情地消耗掉,心中泛起深深的悲哀。我决定捡起书本,无论多劳累,都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学习之中,我忘记了劳累,得到了智慧的乐趣,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命运沉浮,有时我们无法做主,我们如何努力,都有可能被命运无情摆布;但学习这件事,只要认真努力,热爱思考,总会有所收获。

最终,在努力和坚持下,我读了硕士、博士,在高校任教,找到了一生喜欢做的事。成功很重要,但平凡而幸福的人生,也值得拥有。社会如此渴望“成功”,以至于我们看到太多“成功学”新闻或文艺作品:某外卖小哥月入三万,某学渣逆袭考入985高校,某少女逆袭嫁亿万富豪,青铜女婿入赘豪门反转成王者……这种“成功学”的刺激,使得人们时刻陷入“不能失败”的恐惧之中。无法宽容失败、正视平凡,就无法保持正常的人性,也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教育的根本,还在于将学习的智慧和乐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摆脱“优等生”思维,摆脱“成功学”控制。教育不等于考试,不等于背诵,更不等于“成功”。学习是一件值得终生托付的事情。

猜你喜欢

六中中学考试
浏阳六中:以诗铭志“红”以致远
沁园春·喜学“六中”公报
鹧鸪天·喜学“六中”决议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你考试焦虑吗?
诸暨市学勉中学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