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设备更新行动契机 国企开创产业新未来
2024-06-10孟圆
孟圆
装上“智脑”的新港口,改造焕新的新电机,梯次利用的物资……国企新一轮设备行动更新正在渐次展开。
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标志着新一轮设备更新行动启动。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头,《行动方案》聚焦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升级四大关键行动,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先决条件,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举措,是企业塑造发展优势的重要机遇。
国资央企把握设备更新行动契机,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升级,探索循环经济新路径,输出技术和管理新标准,从而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内涵:调结构、保增长、强创新
每一次设备的更新换代,都镌刻着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关键印记,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从上世纪50-70年代的工业重建,到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生产效率提升,再到90年代全球化浪潮下的产业升级,我国技术改造步履不停。进入21世纪,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广泛应用,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成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制造和工业4.0战略深入实施,更多企业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关于本轮设备更新行动,相关专家指出,与过去相比,此次的《行动方案》更具系统性,更强调“走新路”,最终实现供给端有先进生产力,需求端有优质需求。
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以满足产能扩充的需求。中金公司的分析研报提出,随着科技进步,新型设备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及时更新设备。
据统计,2023年,我国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为6.58万亿元,按《行动方案》要求,2023年至2027年设备投资复合年均增长率应达5.74%,对应年均设备投资增量3777亿元,预计拉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GDP增长0.3个百分点。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本轮设备更新首先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消费活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拉动需求增长,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潜能。同时,推动数智化、绿色化、标准化,实现产业焕新和消费升级,稳定经济增长并保持至少5%的增长速度。
诚通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宗光对《国资报告》记者表示,本轮设备更新意在解决新发展的挑战,以设备更新带动“突围”和“破题”,涉及面大、时间跨度久、涉及领域多。“这是在高质量发展大目标引领下的重要部署,定位更高、落实更系统,是划时代的《行动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国资央企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行动方案》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旨在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于当前经济增长,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相关专家指出,实践中,要将政策转化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实效,避免“强制”更新,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中国经济处在良好增长态势;二是企业和消费者对未来要有信心;三是国家稳定开放,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得益彰。
“现阶段,大规模设备更新能否见实效仍存在挑战。”胡迟坦言,国资央企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把政策用对、用出成效。“设备更新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过去的技术改造以引进为主,现在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中国不仅要跟跑,也要领跑。”胡迟说。
面对矛盾和挑战,相关专家表示,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打造自主可控的新质生产力。
多家央企也表示,将坚持先立后破、本质安全和创新引领,优先选用国产装备,进一步提高装置国产化水平,实现自主可控。
新趋势:市场需求牵引下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面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实施,“资金来源”成为众多央企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此,李宗光指出,国资央企应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低利率、财政贴息等金融支持政策,把握机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他同时强调,企业在推进设备更新过程中,必须精准分析经济周期、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统筹考虑技术更新速度与设备更新周期的关系,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北京密云,“休眠”了24年之久的北京华电水电有限公司5号、6号机组面临着“改”还是“换”的抉择。北京华电水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史小杰坦言,项目的资金支持是重要的部分。经研判,改造的投资更可控,回收周期在5年左右,公司也具备高质高效的工程能力,所以选择了改造。2022年1月,改造工程提前17天全面竣工,提升了密云水库防汛泄洪能力76立方米/秒,增加北京地区清洁能源装机3万千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余吨。两个机组的成功“复役”,为接下来1、2号机组的更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谈及经验,史小杰表示,自有资金、财政补助、税收优惠、金融贷款贴息、资本市场等多元渠道,需要统筹考虑,对企业间的投资合作也要持开放心态。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国企不断加速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中国铁建所属中铁二十五局青岛装配式智造产业园,通过采用“鱼雷罐+布料机”的混凝土运输浇筑方式替代淘汰“罐车+龙门吊+料斗”的人工运输浇筑方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生产一片箱梁能节约场地30%,减少龙门吊数量50%,降低人力、材料损耗。
为了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招商港口采用了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如RTG“油改电”节能改造项目和新能源拖车项目。其中,华南营运中心于2022年12月完成 66 台新能源拖车更替,是国内集装箱港口港内水平运输作业纯电动换电式新能源拖车最大规模的生产应用。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实现港区柴油消耗减少约1400吨/年,温室气体碳排放减少约4400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992千克/年。
记者从招商港口了解到,下一步,以华南营运中心为示范点,公司将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绿色港口实践。同时,结合各下属公司应用场景,在大型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流动机械新能源化等方面,推广节能减排降碳先进技术,加快提升产品设备节能标准,支撑重点领域节能改造。
国企还积极推动绿色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澳门本岛,400余辆车身橙白相间的国产电动巴士穿梭不息,昼夜服务本岛居民、港澳和世界游客。南光集团下属南光澳巴总经理梁美玲告诉《国资报告》记者,近年来,南光澳巴投资超5亿元,合计采购469部国产新型环保增程式电动巴士,更新淘汰传统柴油巴士。第一、二批400部车辆已陆续投运,2024年,最后一批的69部新车也将完成投运,届时新能源巴士将占巴士车队总数的95%,成为澳门地区的“绿色风景”。“新款巴士是城市流动的名片,澳巴甚至在网络上有了一大批粉丝:澳巴粉。”她说。
为了避免闲置浪费,打造绿色生产力,中国铁建在武汉整合周边区域盾构设备维修再制造、盾构施工、装备研发等技术资源,建设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盾构施工综合服务基地,也就是盾构机维修“4S”店,年产能可达到60台。在这里,已经退役或技术规格、能耗标准落后时代的旧机型、老机器,都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更换效用更强、材料更优的零部件,升级系统增强数字化、少人化、无人化能力,提升老旧设备性能和利用率。
新模式:创新循环经济,加强因地制宜
成本与收益的平衡,是设备更新决策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循环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收益增长的“法宝”。同时,这也是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
《行动方案》明确,要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2023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也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闲置和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闲废物资处置工作,建立健全闲废物资处置管理制度,完善闲废物资处置方式方法,切实提升中央企业闲废物资处置效率效益。
“据统计,央企总共有价值700亿元/年的闲废物资要处置,假设溢价20%,每年能创造140亿元利润。企业需要价值的发现机会,价格的形成机制。”中车集团产业链事业部总经理景丹在采访中称,这次大规模设备更新一定会产生废旧物资的梯次利用。
自2020年中国中车“宜企拍”平台上线至今,已覆盖15大品类,形成多品类、小批量、离散型的产品矩阵。竞价过程通过互联网“背靠背”自由出价,最终价高者得。目前,线上单笔交易额最小的12.56元、最大的1.3亿元,已有1400余家央企相继入驻,实现了废旧物资的价值最大化,变废为宝。下一步,将继续强化跨空间乃至跨国界合作。
中国宝武下属欧冶链金采用“平台+基地”的商业模式,在全国布局29家中心基地、328家卫星基地,加上合作基地超过1300家,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回收网络。接下来将快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1”张网系统,与产出废旧设备的企业对接,取得第一手废旧设备。
同时,国企加强因地制宜,做好循环的“最小单元”。
云南省属国企贵金属集团旗下的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作为专业从事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贵金属二次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化基地,提纯技术回收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保利工艺下属中博世金的江西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废旧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其他含有钯催化剂的贵金属资源综合回收、精炼。建成后,将填补国内贵金属回收市场缺少大型正规化、规模化回收企业的空白。
在设备更新过程中,国企推动循环经济从“内循环”走向“外循环”。
“旧设备更新换代可以和共建‘一带一路结合,进行设备转移,以带动当地投资。同时,与闲废循环经济结合,做好绿色经济大文章。”李宗光说。
比如,南光环境的澳门玻璃樽破碎设施项目,从澳门各食肆、酒店、院校、社区回收废弃玻璃樽,经破碎处理后运至香港进行资源化利用,生成再生产品。据统计,利用回收的玻璃再生玻璃可节约煤、电能源10%-3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的尾气80%。回收一吨废玻璃可以节约石英砂720公斤,节约煤炭10吨,电400度。
“澳门地区人口密度高,每年4000万游客,产生大量废弃物,很多资源被浪费。”南光物流总经理刘键生告诉《国资报告》记者,澳門土地有限,大规模改造空间较少,而循环经济是重要抓手。
新标准:引领转变 激发企业新动能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石。“十二五”规划中,“标准”与“标准化”被多次强调,其核心任务是支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当前,《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将通过标准提升行动,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更新进程的有序高效。
“与技术改造相比,此次设备更新要突出新技术标准的迭代和综合发展,与时俱进。”胡迟解释道,由于国际或行业标准的提高,导致原有技术达不到标准,必须更新设备。当设备完成更新,研发成果得以应用,就是建立中国标准的机会。
当前,标准化的重点聚焦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领域。积极的转变,将发生在方方面面。
首先是实现经济效益。中汽中心认为,做好标准化工作,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一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三是提高产品质量。高标准将推动高端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其次是提升管理标准。能否实现有效管理取决于管理标准,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运行稳定性。
招商港口提升标准化工作,优化了风险管理流程,企业通过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风险预防和应对的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保利中轻下属四大研究院累计在制浆造纸、食品发酵、皮革制鞋、日用化学等领域完成国家和行业标准千余项,通过标准化工作为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用把关护航。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设备标准化工作,历时4年多,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设备标准化技术体系,完成了电网主要设备的全面标准化,设备品类繁多、互换互通费时费力的历史痛点问题有望进一步得到解决。
“通过开展设备标准化工作,实现了设备安全性、互换性、维修性、测试性、适应性、数字化六个方面的显著提升。”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负责人表示,从监控数据来看,近年来,公司新入网设备质量、工程建设和应急抢修效率、备品备件储备量等指标持续向好,有效支撑了主配网各项运行指标持续提升。
最后是转变人才和协同能力。新标准的涌入,也促使企业开展标准化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标准化能力和素质,更好地服务于高效能标准化管理。
“要打造三支队伍,提升人才效益。要充分利用改造工程,凝聚人心、重塑信心。”设备更新完成后,史小杰对后续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水电新设备的引入和新技术的应用,要求企业对员工进行重新培训,适应新的生产和管理要求,这是一次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好机会。
中国中车对于宜企拍平台的管理提升寄予厚望。2024年在集团的指导下,宜企拍将继续坚守公平诚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能力,招募人才,强化合规,提升指标。宜企拍总经理柯庆友对记者介绍:“平台目前有60人的团队,今年计划再招40人,进行精准的线下推广,实现多元化服务,保障央企价值创造。”
中汽中心则表示,将以体系为“纲”,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同时,强化汽车标准化需求对接,适配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需要,此外,还将加强汽车标准应用推广,营造汽车标准化良好社会氛围,并深化国际协调合作,持续扩大标准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