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更加注重”进一步提升改革效能
2024-06-10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因时因势赋予国有企业改革新使命,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添新活力。2023年,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一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要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凝聚改革合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涉及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创新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只有坚持系统集成,才能握指成拳、协同高效。实践中,国资国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
在宏观层面,深化提升行动既注重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使命类改革,也注重更高水平的体制机制性改革。体制机制类改革支撑功能使命类改革,而功能使命类改革对体制机制类改革起到引领作用。在微观层面,深化提升行动既注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注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大的传统产业不仅为新兴产业孵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也提供了技术来源和发展边界。此外,传统行业退出置换也能为新产业的发展挪移出新的空间,聚集必要的资源。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出,要实现“三个明显成效”,即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这“三个明显成效”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体现了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使命导向、效率导向、结果导向的有效融合,体现了内在要求和外在需求的相互贯通。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既注重国有企业内部之间的整合重组、协同共进;也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多种形式合作;还注重加强对外開放合作,通过对外投资并购、优化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品牌,强化全球价值链掌控力,增强主动运用、积极引领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优化改革政策供给。改革需要整体推进,但不能平均用力,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国资国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精准施策,增强改革效能。
比如,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提升国资国企功能价值的重要抓手。其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的新支柱新赛道,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的“后顾之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考虑部分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必经的“战略亏损期”,对这些产业和相关基金,区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和中长期激励机制,算好全局账、长远账。典型的案例,就是对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实施单独考核,为汽车央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起直追松绑减负。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目的,在于破除影响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限制,通过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脉络。早在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三个转变”的要求。应该说,“三个转变”是“新质生产力”的开端,“新质生产力”是“三个转变”的升级。十年来,国资国企积极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重大成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本期杂志聚焦央企在这方面的探索与思考,推出了专题报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国务院国资委今年建立了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联建互助小组机制,将中央企业分为十个小组,不定期开展线下交流,针对关心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实现经验共享、以强带弱。在把握好规律性、原则性的前提下,国资国企在具体改革办法上体现着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同样是为了提升科研效能,有些企业加强管控,将分散的资源聚集在总部指定的平台;有些企业重心下沉,更好激发市场一线的创新动力;有些企业敞开胸怀,广泛建立起为我所用的创新长链。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一年多来,国资国企改革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取得了新的成效。下一步,国资国企将进一步增强对改革方法论的规律性认识,奋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