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复神鹰的超越之路

2024-06-10潘伟

国资报告 2024年4期
关键词:神鹰碳纤维

潘伟

海州湾的黎明时分,朝阳从海平面徐徐升起,把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也洒在了海州湾畔一望无际的盐碱滩。盐碱滩不长庄稼,但多年来张国良带着一群人,来看这块荒芜之地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

“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

诗言志。中国建材旗下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起初想做碳纤维,却遭遇质疑。十多年前,他为争取支持,不按常理出牌,努力打动相关部门负责人,写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碳纤维发展报告”——一首散文诗。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国良2006年在江苏连云港的这片盐碱滩上建起厂房,种下了中复神鹰领路中国碳纤维发展的勃勃雄心。

2024年3月28日,中复神鹰公布了2023年度报告: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13.25%,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公司碳纤维总产量约2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公司产能位居世界前三。

18年来,中复神鹰连续攻克诸多碳纤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产品封锁,乘着上市的东风,建起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实现了自我的一次又一次超越,成为当之无愧的科创板碳纤维第一股和碳纤维龙头企业。

“新材料之王”:藏在“发丝”里的大用途

在中复神鹰连云港生产基地的中试车间,一卷卷碳纤维成品漆黑油亮,闪耀着科技的光芒和魅力。一位年轻的95后员工向《国资报告》记者介绍道,经过氧化、碳化等工艺,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会变为黄色,再变为褐色,最后变成亮黑色的碳纤维。

这样一卷卷的碳纤维何以被称为“新材料之王”?

中复神鹰董事、总经理刘芳对记者说:“碳纤维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碳纤维材料本身的特性;二是应用领域广泛,航空航天、国防等,都离不开碳纤维;三是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研发生产门槛高,且面临国外封锁等困境。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等不来,买不到。”

据了解,碳纤维直径只有 5 微米,大约只有人类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但强度却是铝合金数倍以上。以拉伸强度非常高的T1000、T1100、T12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为例,一束手指粗的碳纤维,就可以拉动两架飞机。

碳纤维应用领域广泛。在中复神鹰连云港生产基地展厅内,陈列了诸多应用碳纤维的产品和模型展品:大型飞机、运载火箭、自行车、汽车、风电叶片、棒球棒、网球拍等。

“碳纤维是最满足下游产业诸多领域应用的关键,是主要的上游原材料。离开了碳纤维,不仅许多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无法实现,而且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难以培育发展。”刘芳表示。

近些年,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风电碳梁、体育休闲、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凭借进取的科研攻关和深厚的产业积淀,中复神鹰等国内碳纤维上游企业紧紧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机遇期,上马新项目,扩大产能,加强研发,加速产品升级迭代,实现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个碳纤维行业欣欣向荣。

目前,中复神鹰在压力容器、光伏热场、风电叶片领域定制化开发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碳纤维产品,其中压力容器、碳/碳热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5%。

据中复神鹰2023年度报告,2024 年,预计在风、光、氢大基地项目持续发力下,风电、光伏、氢能领域产业链对碳纤维的需求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十年磨一剑:战略定力始于目标清晰

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碳纤维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在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复神鹰从一开始就瞄准国际上最领先的目标,一直在路上。”刘芳表示,后起直追,中复神鹰在每一个前进的关键节点,都设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几十年来,国外对中国展开碳纤维业务“技术、设备、产品”的三重封锁。在这种外部环境下,2005年9月29日,张国良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开始碳纤维攻关,是为中复神鹰“929”工程。

据了解,2008年,中复神鹰千吨级SYT35(T300级)碳纤维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2012年,自主突破干喷湿纺千吨级SYT49S (T700级)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技术与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完成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之后,中复神鹰推出了SYT49S (T700级)、SYT55(T800级)等碳纤维产品,加快国产化替代。2019年起,中复神鹰突飞猛进,实现规模化发展,在青海西宁投产了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中国建材作为中复神鹰的大股东,不仅在资金上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从集团层面战略性引领了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刘芳说,新材料是中国建材的四大板块之一。中国建材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引领中复神鹰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前进步伐更加稳健。

高质量管理:搭建多维度创新体系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碳纤维品质差,产量也低,与此同时我国碳纤维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碳纤维进口量连年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当时仅有的10家碳纤维企业总产能约占全球的1%。

时至今日,根据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3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3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为 11.5 万吨,而中国碳纤维运行产能几乎占全球产能一半,雄踞世界第一。同时,中国碳纤维进口呈现了断崖式下降。

2023年,中复神鹰在青海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继西宁万吨“超级工程”建成投產后,2023年4月,中复神鹰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开工。

“碳纤维规模化生产,催促着我们进行企业管理上的整合、提升与创新。”刘芳说,中复神鹰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加强高质量管理,不断强化对创新体制机制、人才管理激励、产品技术攻关等多维度的管理,搭建企业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打造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在技术产品创新基础上,通过产业创新,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复神鹰高度重视以推进创新管理体制促进创新工作开展,从创新体制、科研制度、人才队伍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中复神鹰技术部部长刘栋认为,中复神鹰的科技创新管理优势和模式经验至少包括四方面:一是出色的人才激励管理制度,二是有效的项目制管理,三是优秀的研发平台搭建,四是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碳纤维知识库”。

其中,中复神鹰搭建的“碳纤维知识库”令人耳目一新。中复神鹰将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为技术报告,沉淀在中复神鹰的知识库,为企业长远的发展累积了无价的资产,打下了深厚的知识根基。

大量试错:率先攻克干喷湿纺核心技术

自2012年入职到现在,刘栋从普通技术员做起,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复神鹰的中层技术骨干,一直投身于研发工作,目前管理着技术部门,成为企业创新研发的中坚力量。他不仅参与了中复神鹰西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而且全程参与诸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对企业的创新研发、科技攻关颇有体会。

干喷湿纺技术是中复神鹰创新研发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中国碳纤维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时至今日,虽然已经有多家国内企业攻克这一技术,但是在十多年前,中复神鹰在国内最早实现技术性突破,率先实现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成为当时世界上继日本东丽、美国赫氏之后,第三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核心技术的国家。

凭借“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中复神鹰荣获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今天的国内碳纤维行业,中复神鹰获此殊荣,仅此一家。

中复神鹰何以攻克这项关键核心技术?

“我觉得一个关键就在于试错。敢闯敢干,大量试错。”刘栋作为参与者,回想那段艰苦的攻关岁月,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十多年前,面对国外技术、设备、产品的三重封锁,中复神鹰没有太多技术设备方面的可复制路径。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近些年,我们虽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十多年前,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理论来具体指导实践。

当年,在张国良的带领下,攻克相关核心技术过程中,全体参与攻关的科研人员,人手一本中国科学院碳纤维专家贺福所著的《碳纤维及石墨纤维》。这本书一定程度上在基本原理上指导大家度过最黑暗最艰难的攻关时刻,几乎被大家翻烂了。然而,更多实践中的问题,科研人员都是不断试错,大量试错,在摸索中前进。

“工艺和设备能够融合起来,这是中复神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刘栋说。

据悉,中复神鹰背靠化纤装备制造,不断更换碳纤维生产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大量试错,这为中复神鹰率先攻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量试错意味着科研攻关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没有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很难坚持下来。”技术部门负责人说,“929”精神支撑着大家度过了那段艰苦的科研攻关岁月,最终攻克干喷湿纺这项世界级难题。

在随后中复神鹰连云港厂区中试车间里,记者看到了车间墙上的中复神鹰“929”精神:“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咬住目标,坚持坚守,直到成功的顶点。”

今天,中复神鹰形成了“大容量聚合与均质化原液制备技术”“高强/中模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关键技术”“PAN纤维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集成技术”“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生产体系构建技术”四大核心技术体系。

2023 年,中复神鹰全年授权专利 95 件, 同比增加 86.27%,累计取得授权专利 212 件。

奔向第4代:从有用到好用

“3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将会是第4代碳纤维技术的诞生地。”刘栋表示,在该项目上,中复神鹰近期也投入巨大,更加注重通过工艺设计、优化生产装备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增强成本竞争优势,实现碳纤维制备的绿色低碳化。

据了解,从碳纤维制备技术角度来划分,东丽目前已经走过了3代碳纤维:第1代是T300级的碳纤维制备技术,第2代是T700、T800、T1000级的碳纤维制备技术,第3代是T1100、M40X级的碳纤维制备技术。2023年以来,东丽发布了新一代的T1200、M46X级碳纤维,实际上意味着东丽进入第4代碳纤维制备技术阶段。

遵循着从有用到好用的发展方向,中复神鹰目前在规模化量产上已经进入第4代。

中复神鹰第1代是湿法制备T300级碳纤维,最早是张国良带领一众科研人员完成攻关。第2代是自主设计千吨级T700、T800级碳纤维,其中包括获奖的干喷湿纺千吨级T700级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第3代的标志是西宁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技术上实现了从湿纺到干喷湿纺的进步,规模上实现了从千吨级制备到万吨级制备的跨越。目前,中复神鹰已经成功研发出M46X级碳纤维,T1200级正在攻关,而现在正在建设的连云港3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将会带领中复神鹰走向第4代。

同时,刘芳也表示,与国外相比,国产碳纤维下游应用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例如国内复合材料的设计、应用场景等,還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未来,一旦打通整个产业链条,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产业生态,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将会给碳纤维行业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建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表示,要努力让新材料惠及民生、惠及行业,实现规模量产把成本降下来,用产业思维来做材料,这是央企的担当和使命所在。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规模化制备和科技创新为两翼,中复神鹰张开碳纤维打造的翅膀,再次振翅高飞。

猜你喜欢

神鹰碳纤维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少一些神鹰,多一些小鹿
雪域神鹰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日本东丽开发出新型碳纤维
IACMI力挺碳纤维预浸料废料 回收项目再立项
神鹰
蜜獾·响蜜·东风-21D·“神鹰”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