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要精准着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6-10尹西明李政徐代军
尹西明 李政 徐代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为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领域内的要素革命、效率革命和生产力革命新质态,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轨道发展。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抢滩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孕育。此外,新质生产力还能有效推动商品服务质量的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承载着新质生产力发展重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其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和高度耦合的上下游产业关系,打破了传统产业间的界限,促进了先进产业集群和融合创新发展平台的形成,将有利于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微观主体,国有企业通过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广泛的产业链布局,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首先,国有企业凭借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引领经济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再者,国有企业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宽资源获取渠道,确保经济发展的资源供给稳定可靠。最后,国有企业能够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为抓手,坚持“投资与培育”并重,采取双轨并行的策略,精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先导力”、产业发展“源动力”、创新生态“融合力”,勇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制度的深化改革,激发内部创新创业活力,以自主创新为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内生引领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科技金融的优势,通过开放创新投资,赋能并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具备专精特新特质的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应发挥其作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关键作用,作为科技创新的组织平台和海量产业链应用场景的优势,以“融合”为核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这一新“介质”,努力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以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合,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新动能,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支撑和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具体来说,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要精准把握三个着力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并进新生态,精准着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勇担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使命。
激发国有企业内创活力,以原始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先导力”
科技创新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组合、产业深度转型的先导力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如何以原始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先导能力,强化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支撑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着力点。对此,一是要从制度创新与改革入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完善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确保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不断升级的需求,尤其是提升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机会识别和战略响应、科技先导的把握能力。
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研发投入,激励技术骨干开展原创性研发与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深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过程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和引领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国有企业中央研究院体系,推进国资央企和国有科研院所改制转制步伐,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和体系化建设,在增强国资央企基础研究投入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的先导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投资布局,以开放创新孕育产业发展“源动力”
改革开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创新是国有企业发挥产业带动能力和资源汇聚平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用好科技金融这个重要产业现代化的杠杆手段,科学规划投资方向和重点,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把资本精准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和市场潜力的领域,推动基础优势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同时抢滩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要全面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以此推动生产要素的创新性组合和生产关系的高效率高质量重构,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集成创新一体化布局,为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开放型国家创新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贡献力量。
三是加大力度正向鼓励和反向倒逼国有企业深化高质量开放合作,借助“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和多边合作机会,以多种形式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推进全球本土化布局,嵌入更多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环节,避免“脱钩断链”和与新一轮产业革命前沿脱轨,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广泛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通过国际开放交流合作引进吸收、成就更先进的技术,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国货出圈到国牌出海转型,为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为全球产业现代化贡献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新机遇。
把握场景驱动创新范式机遇,以集成创新塑造生态“融合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国有企业作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主体,需要系统把握场景驱动创新范式跃迁机遇,发挥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强企业主导型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场景驱动原始创新、开放式创新和集成创新一体设计、整合推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并进的整合式创新生态。
一是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联系合作机制,加大产业链供应链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吸引多种所有制参与国资央企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引導国有企业管理者强化市场竞争与服务管理意识,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优化产品结构、加强营销推广和完善客户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市场意识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体系优势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产业创新人才“引育用留”生态。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国有企业应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晋升机制改革,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方面率先探索,走在前列,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者团队,为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尹西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李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代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