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股权管理提升的实践探索
2024-06-10陈学孙彦强
陈学 孙彦强
加強股权管理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落实国资监管要求、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合资合作,对提高国有资本运行和配置效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等特大型国有企业存量股权普遍呈现数量多、分布广、层级复杂、类别多样等特点,集约化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式等问题较为突出。
针对集团管控能力短板,中国石化集团财务部作为股权管理牵头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党组工作部署,围绕战略型集约化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界定管理内涵,强化在线监管,着力打造“事前规范、事中监控、事后考核”完整股权管理链条,切实提升股权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股权管理运行机制 做到有人管、有人干
2021年以来,中国石化适应新阶段股权管理实际,整合前期出台的5项制度,研究制订《中国石化股权管理办法》和若干工作规范,按照“牵头部门整体统筹+专业条线垂直管控+事业部承上启下+直属企业衔接内外”的思路,建立涵盖8个总部部门和事业部、170余家企业的股权管理清单,在巩固控股股权管理成效的同时,有效加强参股股权管理。
横向到边,划分“1+X”管理职责。加强多专业工作协同,制定工作职责清单,清晰划分管理职能,推动各条线“对号入座”,避免管理扯皮或业务交叉。明确股权管理牵头部门,强化中国石化股权管理工作整体统筹,相关专业部门分别聚焦强化党建引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经营管理审计等职能实施垂直管控。
纵向到底,建立三级管理架构。根据不同业务性质和企业层级,分级落实事业部等板块主管部门和直属企业管理职责,形成“集团总部—事业部—直属企业”三级架构。直属企业在主管事业部的指导和监督下,充分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
清除盲区,强化资本层面管控。针对垂直管控难以在参股企业直接落地的特点,聚焦出资人权利履行,逐一明确参股股权的管理部门或责任单位,跟踪监测参股企业运行情况,统筹重大事项报告、收益分红及风险防控工作,探索从经济性、战略性、管控性等维度开展股权分析评价,推动存量股权结构调整和低效、无效股权退出工作。涉及多家企业参股同一企业的,确定一家为主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强化考核,压实参股管理责任。在全资、控股子企业股权全面纳入专业条线垂直管控的基础上,着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将参股股权管理工作纳入党组管理领导班子约束性指标考核,对解决参股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增量创效的分层次实施正向激励,持续强化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的刚性执行,系统推进参股投资优化提升。
合理界定股权管理工作内涵 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中国石化根据国资监管有关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将股权管理的工作内涵明确为:对股权形成、股权变动进行过程管控,加强股权统计、分析和评价等日常管理,以及对参股股权实施投后管理。实践中,对于全资、控股法人子公司,主要侧重国有产权登记、交易流转处置和法定程序履行;对于参股企业,重点是打破“灰箱”状态,紧盯“投、管、退”关键环节,做到派得进人、管得住事、防得住问题,坚决防止“只投不管”。
加强股权形成管理。加强对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的投前审核,规范各方股东权利、责任和义务,确保我方控制力与持股比例合理匹配,避免投前投后管理脱节。在控股情况下,尽量减少《公司法》规定之外超过二分之一表决权通过的内容。对等持股情况下,谨慎分配股东会、董事会及管理层职责,避免出现公司治理僵局。一般参股情况下,特别是持股比例低于三分之一的情形,重点考虑维护我方作为小股东权利,尽量争取对担保、投资、资金往来、关联交易等事项的“一票否决权”,并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条款中明确股利分配、股东审计、股权退出等相关内容。
加强股权变动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等国资监管工作要求,制定《中国石化境内股权变动涉及国资监管业务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股权转让、企业增资、无偿划转等经济行为,依法合规操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除特殊情形外,对外转让国有股权、所属企业实施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新股东应当进入从事中央企业权益类业务机构公开进行,做到应进必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
加强股权风险管理。筑牢股权投资风险防范意识,推进股权基础管理与风险预警处置深度融合,加强对所出资企业控股权或实际控制权变更、经营环境重大变化、侵害股东利益行为等异常状况的监控,剖析原因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堵塞管理漏洞。重点做好低效、无效参股股权清理处置,明确退出标准,符合停产停业1年以上、连续3年亏损且扭亏无望、无正当理由连续3年不分红等8种情况的股权,如不属于战略性持有或处于培育期,且预计无法改善提升的纳入参股压减库,按季跟踪在库项目清退工作进展,按月督导年度清退计划落实。2020年以来,清理退出低效无效参股股权70项、回收资金12.23亿元。
加强参股投后管理。建立“派出人员履职台账+重大事项管理规则+股权收益分红台账”三类清单管控机制,强化资本层面监管。派出人员履职方面,逐步增加专职董事、监事占比,以任前和定期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以召回约谈和述职强化考核激励约束。重大事项报告方面,指定重大事项报告联络人,充分授权放权,分级分类设定管理权限,提升管理运行效率。收益分红监控方面,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测,如未明确股利分配政策,通过法定程序提出并要求修改公司章程,或签订补充协议加以明确。
全面增强股权动态管理能力 做到可监测、可评价
针对前期股权管理信息分散、效率低下、协同困难,尤其是对参股股权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中国石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通“投、管、退”各环节信息流,对自主开发的股权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迭代升级,以“数据+平台+应用”的模式建成中国石化股权管理数据中心,有效提升参股经营投资实时在线监管能力。“一项一档”建立股权电子档案,归集各类机构信息7462条、董监高任职信息2.8万条、经营管理数据超过10万条。
同时,持续提升参股股权基础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挖掘数据与管理内在联系,实现动态评价和快速“画像”,为研究论证存量股权持股策略提供科学决策辅助。
构建参股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用好股权基础信息、派出人员信息、股权管理业务3个数据库,整合参股企业基本情况、法人治理结构等静态信息以及三会召开、重大事项、财务报告、股利分配等动态信息,辅以外部大数据和参股分析评价情况进行全景展示,拓展相关数据可视化的维度和颗粒度,清晰传递持股策略意见,有效提升决策支撑能力。
建立参股评价指标体系。把握“提质量、增效益、防风险、促流转”工作导向,区分经济性、战略性、管控性3个维度,从出资人和被投资企业等视角,率先建立包含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状况、投入产出、协同效应、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异常情况等8个一级指标和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20个二级指标的参股评价指标体系。
搭建参股分析评价模型。结合投资目的和管理实际,加强实践探索,依托中国石化股权管理系统开发参股评价模块,有效提升评价数据质量和传递效率。定期组织开展量化打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存量参股股权划分为A、B、B-和C共 4个档位,并逐一细化落实持股策略。后续系统还将引入内、外部同类公司经营数据进行横向对标,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强化参股评价结果应用。建立闭环跟踪督导机制,引导所属企业合理运用增持、减持或退出等方式加强参股价值管理,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评价结果为A档的,可在符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持股比例,扩大参股投资收益。评价结果为B档的,要继续发挥积极股东作用,推动参股企业巩固提升经营成效。评价结果为B-档/C档的,按照管理层级,分级分类进行动态跟踪,督促及时改善,评价结果未得到显著提升的,转入参股压减库实施常态化清理。参股评价开展以来,B-档\C档参股股权占比同比下降8%,存量参股股权质量进一步夯实。
目前,中国石化正在接续开展股权管理提升行动,计划利用两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巩固基础,突破重点,努力推动股权管理质量和效率再上新台阶,真正做到管得住过程,防得住问题,取得较好投资回报。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