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革新视野下动画媒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4-06-10

现代电影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媒介动画人工智能

杨 晗 孟 雪

1.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2.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北京 100029

1 引言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的发展规律首先追求“提升”(Enhancement)。媒介的“提升”提供了更强烈的感官体验,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延伸。动画媒介的发展遵循了“提升”规律,动画从单一视觉艺术发展为集视觉、听觉、叙事和互动为一体的多感官综合体验艺术,其本身的定义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从早期的动画制作器械发展,到数字时代算力革命中的动画技术升级,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生产力工具,动画对“提升”的诉求不断依托技术的发展而实现。

2 技术革新下的动画迭代发展

2.1 动画技术数字化生产力迭代

动画技术的第一次重要迭代是动画技术的数字化。以动画制作的视觉基础单位为例,一帧动画画面从手工生产的纸质动画到多图层的“赛璐璐”(Celluloid)动画,再到数字化的“无纸动画”,动画的画面清晰度、生产流程效率与最终效果呈现有革命性的发展。而三维动画生产流程则颠覆了二维动画的传统思维,计算机允许三维动画以“造物主”的方法生成角色、环境、光影,实现动力学的模拟,从而将动画从对对象“视觉的拓写”革新为“存在的模拟”。

三维动画提供了更为拟真的画面体验与更加经济理性的产业规模,因此成为了动画媒介的主要发展方向。XR 动画、游戏动画、交互动画、元宇宙动画等新概念动画技术都是基于“数字化”革命的三维动画发展而来。

三维动画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算力,算力是计算机动画的主要生产效能计量单位。算力的提升代表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效率的提升,决定了计算机动画生产的业态。在算力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图形渲染从单核CPU(中央处理器)转向多核CPU 甚至是众核GPU(图形处理器),算力提升是动画技术升级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为原本无法企及的复杂视觉效果提供了可能。

GPU 渲染的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允许创作者以更高的效率制作精美的三维动画,包括角色动画、场景渲染和特效。更高的算力允许CGI 拥有更高的模型精度,允许模型具备更复杂的绑定骨骼。在渲染方面,高算力可以支持更高级别的光线追踪。近年来,硬件性能的提升和光线追踪算法的升级使光线追踪在3D 动画中变得更为实用,提供了更高渲染质量。除此之外,算力的提升创造了实时渲染的可能性。在实时渲染普及之前,数字创作流程需要经过漫长的渲染流程才能查看效果,而实时渲染技术则允许制作者能够在制作过程中立即查看最终效果,缩短了作品的制作周期,提高了动画制作的交互性能。此外,算力提升为虚拟摄制算法提供了迭代能力,虚拟摄制技术允许制作者模拟真实摄影效果,包括更高品质的镜头炫光、景深控制和色彩校正。这可以为动画带来更加优质的视觉效果。

基于算力技术加持的动画作品在媒介“提升”诉求的发展下,已经在经济语境中与传统手绘动画形成代差。因此,动画市场中的动画制作公司普遍把打造高效的CGI生产流程作为核心竞争力。

2.2 动画产业升级的“自动化”

算力的提升为动画媒介的视觉表现提供了技术可能,算力的运用效率成为动画企业技术博弈的重点。动画的生产成本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硬件规模与人才规模。其中,基于硬件规模的效率提升着眼于硬件使用的“自动化”设计。

首先,基于复杂的计算机动画流程造成了版本、格式、传输成本问题,因此一个整合的生产引擎是理想方案。随着实时渲染引擎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动画的需求得到实现。以虚幻引擎(UE)为代表,运用实时渲染引擎搭建的数字动画创作平台很快整合成了新流程。虚幻引擎可以支持计算机动画资产的快速搭建,引擎关联的资产“市场”具备海量数字资产素材,可以方便动画创作者简化创作流程;引擎动画具备动力模拟和物理引擎,在动画制作中可以模拟物体的运动、碰撞和变形,使动画更加逼真;在灯光和渲染方面,引擎动画系统通常具有高度可配置的灯光和渲染选项,可以创建各种视觉效果,如逼真的光照、风格化的渲染。

除了数字资产的布置,在角色动画方面,引擎动画可以使用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技术让动画中的角色塑造升级。动作捕捉技术极大地解放了虚拟角色动画制作劳动力。自动化骨骼绑定插件可以更快实现模型绑定,并且动作捕捉可以更准确地捕捉角色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引擎动画以其便捷性和经济性,极大降低了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成本,成为未来动画制作的主要范式之一。

其次,互联网云技术的发展助力了动画公司轻量化、模块化、精英化发展。

云渲染和分布式计算技术高度依赖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持,它们为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的复杂3D 场景提供保障,为运算极其复杂的庞大项目提供了可能性,使动画产能边界得到极大提升。

云存储和分布式制作业态可实现创作者异地合作,允许全球艺术家协作和共享,包括同时访问数据而不受地理限制。对于安全和备份机制,制作团队可将重要数据存储在云中,避免数据的丢失或损坏。云存储减少了本地存储的投入,降低了成本,允许随时升级和同步不同版本的文件,有助于版本控制。分布式协作允许动画企业以更小更模块化的形态存在,动画公司的生存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升。

实时渲染引擎与云技术的出现,使传统动画的硬件规模得以解放,动画公司不再需要复杂的生产流程、大量硬件和虚拟资产。这样的“自动化”发展方向,将会持续提升动画生产效能,让动画不再是昂贵、费时的艺术产品。具备经济性的动画产品会持续突破媒介的藩篱,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未来的动画势必在“自动化”技术进步趋势下,进一步从劳动密集型转换为创意密集型产业。

2.3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效率革命

2023 年被称为人工智能(AI)元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基于大型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其中以Midjourney 和Stable Diffusion 为代表的AI 视觉生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标志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全面开始为数字艺术创作赋能。人工智能的出现引领人类从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变化遍及社会传播、媒介内容、生产逻辑、利益分配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其中,AIGC对数字艺术创作的革新可谓是革命性的。

实时渲染引擎的出现,使动画生产的硬件门槛不断降低,而人才规模则一直是动画生产成本的主要问题。虽然生成式AI的创意逻辑无法与人类创作者比肩,但是其作为创意辅助角色可极大减少创意成本。并且从市场经济角度考虑,AI 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作品的创意进行反馈预测,在创意端降低了作品的亏本风险。

其次,AI 本身作为一个创作工具可以承担许多机械性的重复工作,这极大加强了动画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比如,AIGC 优秀的文字处理能力让其可用于故事生成和情节编排;再如,AIGC 对图片的处理能力能让创作者快速实现概念设计,减少概念设计成本。同时,AIGC 还可以完成批量修改、群杂角色生成等重复性工作。

从生产结构上来说,AI 解放了影像生产中的重复性劳动岗位,节约了更多创意性创作工种资源。因此,AIGC 的成熟标志着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标准,动画人才需求将从劳动密集型向创意密集型转变。在这种情境下,能熟练操作AI 工具或将会成为新的核心岗位要求。此外,AI 的积极意义在于,AIGC 革命性地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提高了动画作品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和娱乐需求。

3 技术革命下的动画发展隐忧

动画技术发展问题主要源自追求效率的“技术”与追求美感的“艺术”之间存在的内生矛盾。如果说之前的动画技术进步只是在算法和自动化层面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冲击了效率与美感间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动画技术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智创动画中的“灵韵”延伸

回溯媒介发展历程,媒介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一直呈现出辩证发展的状态。从动画生产力角度,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是革命性的积极革新。在数量上,技术进步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媒介,增加了媒介作品的产量。在质量上,艺术依托新技术可以拓展艺术形式,带来新的审美体验。然而,随着技术发展,动画作品的内涵却在变化。在动画技术跨越式发展之后,革命性的生产力将极大数量的动画推送给观众。在大数据测绘与AIGC 的高效创作下,动画媒介将会迎来作品数量上的爆发以及产能过剩,在经济价值的引导下,精确针对用户个体审美生产的“审美映射”动画产品也将成为可能。

在机械复制技术首度运用在艺术媒介生产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就提出“灵韵”(Aura)的概念,即艺术作品在机械规模量产之前,存在独特的审美价值。传统动画艺术中的“灵韵”在动画生产力革命的语境下面临挑战。一方面,随着技术发展,动画艺术性的构成将被解构,动画从传统的“艺术品”定义转向为未来影像的重要组成元素,这将导致“灵韵”的美学诉求向着实用性嬗变。另一方面,随着动画产能的提升,主动迎合受众的动画作品将占据市场,“灵韵”的审美距离需求与技术革命下艺术作品的商业性审美迎合产生互斥。当个人的主动审美需求消弭了审美距离的通道时,这使艺术的技术进步与艺术的“灵韵”存留形成了具有挑战的辩证关系。

除了美学挑战,人工智能效率革命也重置了新技术与人类艺术创意从业者的生产逻辑。在动画创意岗位端,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语言指令快速生成内容。在重复性岗位,从业者学习和操作专业工具的门槛降低。AI 的产业参与简化了动画生产流程,产生了旧技术人员淘汰与新技术人才需求。在新的产业与供给关系下,人工制作动画产生的“偏差”减少,AI 深度参与的动画产业极大减少了人为制作失误“偏差”,生产质量保持稳定。以伊斯特·雷斯利(Esther Leslie)为代表的美国动画评论者认为,动画制作中的人为“偏差”才是动画特有的美学特质,技术的进步使动画趋于“完美”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方向。因此,从动画艺术的角度来看,AI 虽然极大地解放了动画生产力,但是造成了人机创作主权争夺的新矛盾。人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更难获得预期回报,原创性将会被重新整合进产业当中。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摒弃AI 辅助的纯粹原创将成本相对高昂,而积极融合AI 智创的动画将成为更具效能的产业新常态。在此前提下,确保新技术常态下的动画生产纳入正确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底蕴输出,是动画技术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发展中的重要前提。

3.2 动画内容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动画媒介除了是视听艺术的重要分支,也担负着传播文化、传递价值的作用。AIGC、UGC(用户生成内容)动画作品海量生成,对内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一方面,AIGC 作品量巨大,监管量呈指数级增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还会自适应关键词,使原本的监管逻辑失效。因此,在AIGC全面成熟的时代,媒体话语权竞争的焦点将会从对流量的分配变为对算法的监管,掌握算法的机构必须被全面纳入监管之下。

其次,AIGC 极易制造出近似现实内容的“假象”,传播者在AIGC 作品中混入意识形态输出是十分容易的。AI 开发者一直强调“算法中立”,但“中立”的标准本身一直在改变、游移。

当AIGC 的算法与设施呈现出“超级中心化”的新趋势,技术主权成为了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诉求。当AIGC 系统性地纳入传统传播体系,以“超级中心化”控制AI 算法的寡头公司将拥有垄断内容生产的渠道。AI 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技术权重影响了媒介内容的生产,因此,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主权诉求也从未如此紧迫。拥有完善的AI 技术主权,不仅仅可实现动画艺术生产工具的效率提升,更是对所有AIGC 艺术作品生产的渠道掌控,是对艺术作品监管机制的源头建设。

3.3 动画产业变革存在的挑战

传统的动画产业作为人才驱动型产业,人才技术门槛很高。AI 解放动画生产力的同时也冲击了就业市场,整个行业围绕AI生产工具转型,产业发展框架面临重构。

在传统艺术生产收益逻辑中,动画从业者的收益与创意水平、创作时长等正相关。而AIGC 的素材快速生成,在许多岗位上超越了人类创意者的效益。同时,AI 的生成逻辑将会绕过版权问题,使原创者的收益降低,创作者的原创积极性将持续下降,创作者将更难有动力不使用AI 创作有差异性的内容。AIGC 是在大规模模型参数基础上逐字推测或逐层像素修正得来的,其生成内容的机制与过程很难溯源,作品的创作灵感、引用很难界定。因此,增加了原始创作者的收益和维权难度。从整体看,一方面AIGC 提供了廉价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原创者需要收益鼓励创作,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平衡机制去调控智创时代的收益分配,更好地引流人类创作者创造艺术创意,从而实现艺术创作效率和创意质量的共同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动画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效率革命,但是对于动画本身的审美意涵以及动画创意的从业者、动画的媒介渠道形态都进行了重塑。在新的动画媒介常态中,关于艺术“灵韵”、媒介监管、人才安置等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

3.4 动画技术在未来影像领域的新形态挑战

研究动画技术带来的问题,除了在传统动画艺术作品的场域内,动画技术催生的动画媒介新场域也不容忽视。数字技术的发展将动画延展到银幕和屏幕之外,借助发展中的脑机设备,动画媒介形成了如XR 动画、元宇宙动画等未来动画影像领域。

XR 数字动画技术可以模拟虚拟场景的造型特征和时空观念,对于虚拟元宇宙空间的形象定义和主题设计具有良好的表现作用,动画可以实现在现实场景拍摄相关的实景素材,然后在后期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相融合,让观众达到情景交融的体验。元宇宙动画还能够使观众沉浸在虚拟场景中,通过相关交互技术实现与虚拟形象的互动和反馈,最终强化体验交互过程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元宇宙动画指的是在元宇宙中,动画作为元宇宙影像基础设施参与的用户虚拟体验。随着元宇宙的到来,虚拟场景的构建和影像内容的创作需要更多的用户参与并进行反馈调节,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进行内容创新与变革。例如在教育教学、艺术文化、社交系统、建筑装饰、工业设计、影视动画、游戏等领域都可以基于元宇宙内容创作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变化。

在动画定义不断更新的同时,问题与挑战也接踵而至。比如,虚拟现实中的互动内容如何监管,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是否涉及伦理问题,甚至还会产生更多新的、当前无法预料的具体问题。尤其是随着艺术家开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伦理和隐私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支持动画技术的发展,托举动画艺术的形式更新,同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对于动画动态发展下的人机关系、市场规律、艺术内涵做出针对性的观测和保护。

4 动画技术革新变量下的应对策略

面对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动画产业发展隐患,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调整产业分配机制、实现技术自主、完善内容审核,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动画的高质量发展。

4.1 调整产业分配机制保障动画创意行业良性发展

针对AIGC 对动画生产的成本冲击,我们需要平衡AIGC 的收益分配机制,不能放任AIGC 彻底取代人工,成为内容收益的垄断创造者。人的创新性必须受到政策保护。只有从政策上、收益分配机制上保障内容创作者的利益,才能有效维护动画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AIGC 作品鉴定机制,对人机创作成分进行辨别,根据作品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程度的扶持。如监管、限制人工智能滥用内容,对专业创作者进行补贴,鼓励具有创新性、掌握源头算法、实现高效生产的人机共创作品。可以重点补贴,帮助本土中小型动画企业提质转型。通过政策的制定、分配机制的调整塑造具备竞争力以及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生产新秩序。

其次,在奖励机制的具体制定过程中,应重视集中资本、重视大数据、研发新算法三个重点,重点补贴扶持具备潜力的AI 算法研发机构,让我国的AI 发展追赶国际一线水准。

最后,通过政策和分配机制的调整,引导动画产业内的生产力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动画人才,引导人才技能提升,妥善安置淘汰劳动力,努力塑造高效的动画产业新格局。

4.2 推动技术自主保障动画内容与意识形态安全

目前,我国动画创作所依赖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多为别国研发的算法所组成,这在数据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都存在隐患。因此,为实现我国文化艺术内容的意识形态安全,实现技术自主是我国动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诉求,其中技术自主包括算法自主、数据自主、资本自主。

要实现技术自主首先要完善对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使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从根本上实现自主化,拥有全面的信息处理权。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芯片等基础行业的投入,推进人工智能相应软硬件研发,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建设产业集群。只有当我国的技术自主得到保障,我们在意识形态维护方面才拥有主动权。

4.3 完善内容审核保障动画内容健康正向传播

为了防止AIGC 成为负面内容的载体,健全相关的安全审核机制是保障AIGC 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开发针对AIGC 的内容检索、过滤系统,严把AIGC 的意识形态关,谨防有害意识形态的泛滥输出;另外,从源头上优化动画作品的生产、传播责任机制,确保人机共创作品的内容安全。

从根本上来看,我们应当鼓励动画从业者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精华,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用中华文化的智慧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元”问题。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影响动画艺术的从业者、观看者,稳定动画艺术创新发展的内核。最终通过政策调控、技术创新和文化引领实现动画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艺术媒介发展存在技术与艺术的普遍悖论:技术革命带来的效率升级与艺术媒介艺术性存留的互斥。动画媒介借助了数字化和智能化两次技术革命,分别在硬件规模和人才规模两方面完成了业态革新。在新的技术语境下,动画的生产力史无前例地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与新形态下艺术传播的安全监管。

基于动画媒介发展的新挑战,首先,在动画媒介的艺术性方面,动画艺术的“灵韵”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内容效率革命变量下面临着质性重置的境地。如何恰当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人类创意与意志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中保有重要地位至关重要。其次,针对新的生产力工具和新的供需关系,如何平稳地保障动画产业效率升级与市场稳定是重要的基础。再次,在技术革新下的动画新媒介场域,如XR动画与元宇宙动画,相关的扶持与监管工作需做到实时跟进。最后,为了实现中国动画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跟随技术发展趋势,努力打造自主技术阵地。在人工智能人机共创时代,从人工智能算法、硬件升级,再到动画产业的整体优化,我们需要调整产业格局、重点突破,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主权,打造一流生产力。同时,我们需要合理重构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共生模式,努力在未来动画新质生产力中寻找中国的独特优势,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不在技术洪流中随波逐流。❖

猜你喜欢

媒介动画人工智能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数读人工智能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