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
——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为例
2024-06-10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陆赛楠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陆赛楠
【思路设计】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本文尝试以时序框架、空间线索梳理古代中国商业的演变脉络及其内在发展的逻辑。《古代的商业贸易》主要讲述了商业贸易的起源、古代的商贸活动和主要贸易通道,以及与商业贸易相关的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古代中国的商业跨越了先秦至明清,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辐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结合相关材料,让学生思考问题。发达的古代中国商业,为什么保持了长达千年的高水平停滞,没有产生近代意义的发达的商业?
设计意图:经济史的理论性较强,运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一篇章:宋代之前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问题:宋代之前,中国的商业是如何发展的?
教师讲述:在古代中国,商人群体出现于商朝,商品交换的场所称为“市”。商周时期,商业政策为“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农业与商业争夺劳动力甚至危及政权的问题。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一直影响到后续的中国古代社会。宋以前,城市的布局严格遵循坊市界限,市的交易有专人监管。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第二篇章:熙攘繁盛——宋元商业的空前繁荣
问题:宋元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1.宋代城市的发展
教师:出示《北宋开封城示意图》《唐长安城示意图》。
以唐朝都城为视角的时空特征:唐朝的长安,商业有着严格的时空限制。
以北宋都城为视角的时空特征:从宏观上分析,城中打破了市坊制度及沿街设市的空间限制;城郊草市的兴盛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经济空间。政府取消了宵禁制度。
北宋时期,商业活动中时空界限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设计意图:从城市发展、经济秩序的演变看,市坊制度的崩溃、草市的兴盛、宵禁制度的取消都以时空演变为特征。以地图、历史图画为依托,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时空要素在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变迁中的作用。
2.海外贸易的发达
汉唐以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交流。
设计意图:立足课标,以时空框架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通史系统。
第三篇章:盛世危机——明清商业的新变化
问题: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1.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概括:(略)
2.区域间长途贸易与商帮兴起
明清商业空间发生了质的飞跃,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商帮。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徽商、晋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