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高效施肥技术要点

2024-06-10师立松张孟茜张艺龄李占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需肥固氮单作

刘 方 师立松 赵 璇 张孟茜 张艺龄 颜 硕 牛 宁 李占军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80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研究创新的一项栽培模式,该模式通过为大豆、玉米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态位分离,促成作物高效利用光、热等资源,可有效改善根际土壤条件及微生物环境,同时改善作物根际土壤养分,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1~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更好地利用光能、空间资源,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大豆玉米双丰收[3~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国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保证玉米产能,又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给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玉米大豆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高效施肥原则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为了提高大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科学施肥管理是农业稳产高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科学施肥必须遵循“减量、协同、高效、环保”的总方针,即减少大豆氮肥用量,保证玉米氮肥用量,保证磷肥、钾肥用量;统筹考虑大豆、玉米的需肥特点,大豆和玉米实现一体化施肥;肥料的选用和配比以及施肥工具必须确保各种营养元素的高效利用,降低氮、磷损失。

1.1 一施两用,高效施肥要分区。利用大豆—玉米生产生态区结合种植地的具体条件,包括有效积温、降雨量和光照时数、土壤类型、产量水平,科学配方,分区施肥,针对大豆、玉米需肥特点区别对待、精准调控,统筹协调高产稳产与减肥增效。在满足主要作物玉米需肥时兼顾大豆氮、磷、钾需要,实现一次施肥,玉米、大豆共同享用。

1.2 保持玉米施肥强度,适当减少大豆氮肥施用。保证“玉米单株施用量与净作玉米相同,一点也不能减”的原则,将肥料集中施用于间作玉米带中,若使用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应适当增加下肥量。提倡根瘤菌剂包衣或拌种,增强生物固氮,保证磷钾肥施用。

1.3 前施后用。为减少施肥次数,尽量选用缓释肥或控释肥,实现底(种)追合一,前施后用。玉米选择高氮型,大豆选择低氨型,实现一次性施肥。

1.4 生(物肥)化(肥)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之一就是利用根瘤固氮。施肥时既要根据玉米需氮量施足化肥,又要根据当地土壤根瘤菌存活情况对大豆进行根瘤菌接种,或施用生物(菌)肥,以增强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增加有机肥料施用,保证微量元素的补充,玉米注意补锌,大豆科学施用铂、硼、铁、镁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2 高效施肥建议

河北省地处大豆黄淮海南,玉米与大豆播种和收获时期接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主要以玉米和大豆带状间作为主,推荐典型配置为:玉米2行,大豆4 行,玉米窄行行距40 cm,大豆窄行行距30 c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 cm。玉米株距12 cm,大豆株距10 cm,玉米有效株数与净作玉米相当,一般为4 000 ~5 000 株/亩;大豆有效株数不低于所用品种单作适宜密度的70% ~100%,一般为9 000 ~11 000 株/亩[5]。

大豆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一般在播种时通过种肥同播的方式施入少量低氮型配方肥或专用肥。为了充分发挥大豆的固氮能力,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施氮量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的总施氮量可适当降低,但是必须保证玉米单株施氮量与单作相同。

肥料用量根据带状复合大豆产量水平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的大豆选用低氮缓控释肥,每亩施用15 ~20 kg(折合纯氮2.0 ~3.0 kg/亩),后期不再追施氮肥,以防旺长,后期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玉米选用高氮缓控释肥,每亩施用40 ~70 kg(折合纯氮12 ~18 kg/亩),后期不再追肥,以防旺长。对于后期长势偏弱的玉米,应于大喇叭口期在玉米两侧每亩追施尿素10 kg 左右。后期可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

3 高效施肥方法与技巧

3.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下的高效科学施肥需统筹考虑,不能按照传统单作大豆或者单做玉米施肥经验,大力推广轻简化施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尽可能结合播种施肥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6]。结合黄淮海生态区气候土壤与生产特性可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采用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在播种时以种肥形式全部施入,肥料以玉米、大豆专用缓释肥或复合肥为主,如玉米专用复合肥或控释肥(如N∶P2O5∶K2O=28∶8∶6),每亩40 ~70 kg;大豆专用复合肥(如N∶P2O5∶K2O=14∶15∶14),每亩15 ~20 kg[7]。利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播种施肥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玉米施肥器位于玉米带两侧18 ~21 cm 开沟,大豆施肥器则在大豆带内行间开沟。

3.2 高效施肥技巧

3.2.1 种肥异位同播。玉米播深4 ~5 cm,大豆播深2 ~3 cm。将大豆肥料施于大豆种子下方垂直距离8 cm 以上,将玉米肥料施于玉米种子下方垂直距离10 cm 以上,防止肥料烧苗。

3.2.2 旋耕灭茬深松分层施肥技术。深松深度可达30 cm,肥料在离地表8 ~30 cm 的土层内均匀分布。

3.2.3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适当调减化肥用量的20%~30%[8]。在条件受限必须撒施时,应结合灌溉或自然降雨施用。切忌在灌溉地区将肥料混入灌溉水中对田块漫灌,否则将会造成大豆因吸收大量氮肥徒长,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植物过高易倒伏,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3.2.4 根瘤菌拌种,叶面肥控旺。大豆可减施氮肥至同地块玉米氮肥的1/4,有利于增加固氮微生物的数量和丰度,也可施用生物菌肥或根瘤菌拌种,并在分枝期或初花期根据长势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 g/亩兑水30 ~40 kg 叶面喷施控旺。

3.2.5 分阶段施肥。分阶段施肥跟作物的需肥规律相吻合,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需肥固氮单作
土壤中的天然化肥厂
间作对澳洲坚果牛大力根茎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与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需肥特点及施肥关键技术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农林复合对近地面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杉木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中的天然化肥厂
——固氮微生物
浅谈红干椒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需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