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畲乡“共富工坊”模式
2024-06-09陈贤帆金亮郑绿荫
陈贤帆?金亮?郑绿荫
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以乡村旅游、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为主,对乡村“共富工坊”模式的研究较少。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选取文成畲乡“共富工坊”作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依据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与机制,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共富工坊”运行的具体法则,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总结“共富工坊”的建设经验,以期推进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建设“共富工坊”是浙江乡村振兴实践工作中的创新探索。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共富工坊”的定义,并基于文成畲乡“共富工坊”模式,总结分析文成畲乡“共富工坊”实践经验,提出推广“共富工坊”模式的对策。
乡村振兴与“共富工坊”背景梳理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少数地区的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是有机统一、密切相关的。因此,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乡村产业振兴与“共富工坊”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民族要复興,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自2022年以来,浙江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共富工坊”为创新模式,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2年11月,浙江省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3年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实现山区26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2022年12月,温州市出台《温州市加快建设“共富工坊”助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大力支持温州市“共富工坊”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引领示范项目,推动相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政府对“共富工坊”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说明“共富工坊”对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就现有文献而言,学界对于“共富工坊”的研究较少,亟待深入探究。
“共富工坊”发展现状
“共富工坊”的定义
“共富工坊”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推行党建联盟,引导企业党组织与乡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偏远乡村,利用乡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的集中或居家式工坊,其目的是吸收偏远乡村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共富工坊”的运作帮助乡村低收入人群增收、村集体增富、企业降本增效,助力扩中提低、稳进提质。
“共富工坊”现有模式梳理
自2022年6月推进“共富工坊”建设以来,浙江省基本形成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产业赋能式、品牌带动式、农旅融合式和电商直播式六种发展模式,具体如下。
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是利用集体土地或闲置房屋,将适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乡村,或对有一定基础的来料加工点等进行改造升级,引导乡村剩余劳动力集中从事手工业的“共富工坊”。
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是由县乡统筹协调,引导辖区内企业设置专门的共富车间、共富生产线、共富岗位,定向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业,并建立较为稳定用工关系的“共富工坊”。
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是依托农业科研院所或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培训,推广优质种苗,提供技术指导,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户生产技能水平,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提升农户致富创富能力的“共富工坊”。
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引导企业与村经济合作社合作,组织农户从事特色农渔产业、种养殖业,打造“乡(土)字号”或国家地理标志农渔品牌,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共富工坊”。
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是引入工商资本、优质企业,在拥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发展文化创意、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业态的“共富工坊”。
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是依托数字下乡、电商进村,引导各类电商企业与村党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等合作,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站点),加强农户电商直播培训,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共富工坊”。
文成畲乡“共富工坊”案例分析
文成畲乡“共富工坊”基本概况
文成县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相较于温州其他县,文成县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突破当地的经济发展困局,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政府充分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苔藓“微缩景观”产业,以镇政府党委以及各村党支部为组织引导,创建文成畲乡“共富工坊”,通过龙头企业藓然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统筹整合辖区资源,打造集苔藓种植、生态微景观制作、线上与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就业创业,增加农户收入。
文成畲乡“共富工坊”模式以来料加工式与电商直播式为主。它为当地提供苔藓、陶盆等原始材料,支持农户制作苔藓微景观商品,并以成品计件计算报酬,增加了参与农户的收入。此外,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功夫物种”“藓然”等特色账号,积极开展线上苔藓直播带货活动;还创新性地开设“共享直播间”,为广大农户提供直播培训和直播带货的机会,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文成畲乡“共富工坊”实践经验分析
1.政府支持,企村共建
政府的支持是文成西坑畲族镇“共富工坊”项目快速落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让川小院”共富工坊由地方政府发起创办,初期主要是服务于地方旅游业,通过展示地方特色文化,销售文化产品与特色农产品,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在此基础上,浙江藓然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苔藓种植技术、甲虫繁育技术、变色龙繁育技术、热带鱼繁育技术以及昆虫标本制作技术等引入西坑畲族镇。为了支持这一创新项目,镇长亲自带队协助企业完成工商申报和饲养手续资质的办理工作。同时,为了解决“共富工坊”建设初期面临的资金问题,文成农商银行设立了共富专员为工坊负责人提供专项贷款资金,以最大程度保障“藓然共富工坊”迅速落地。
自2022年起,“让川小院”共富工坊采用了“基地技术培训+农户集中种植+电商直播带货”的模式,引导当地的“种植能手”及低收入农户参与苔藓种植和苔藓“微景观”制作,实现了“家家入工坊、户户是员工”的愿景。2023年,工坊继续推进苔藓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工坊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培训,以包工包料的方式向农户提供苔藓微缩景观的原材料,并回收制成品,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这种模式,农户平均每件制成品可以获利8—10元,若每天工作4—5小时,完成8—10件便可以获得100元左右的日收入,且是当日现结,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通过“共富工坊”平臺,文成14家本地企业联合申请成立了文成云端电商产业园,与西坑畲族镇的300余家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一举措旨在重组村内的抛荒耕地资源,通过搭建苔藓种植大棚,推动苔藓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此外,调动当地低收入农户的积极性,动员他们参与苔藓种植、苔藓工艺品制作以及直播销售等环节,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还可以确保他们的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共富工坊对农户的产品采取兜底回购政策,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解决了当地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有效推动了当地农户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党建引领,妇女组织联动
工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调动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共富工坊”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工坊建设初期,由于农户对新的项目和政策缺乏了解,基层党组织深入农户家中进行政策宣传,向农户阐述“共富工坊”的意义、目标愿景等,消除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方言壁垒”,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更加了解“共富工坊”。
在“共富工坊”的建设过程中,流动党员的先锋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率先进入工坊,以自身的收入增长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共富工坊”。此外,“畲大嫂”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地妇女组织也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畲大嫂”通过技术扶持入户、结对扶持等方式,广泛动员妇女参与到共富工坊的建设中来。她们不仅参与苔藓种植、工艺品制作等生产环节,还积极学习直播技巧,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有效将工坊的产品推向市场。企业也对“畲大嫂”直播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帮助她们把握直播内容,还下放带货权限,使得农户能够通过分散化的带货方式获得额外收入。同时,企业与“畲大嫂”组织还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如为当地老人送温暖,对当地困难户进行对口支持等。企业还帮助农户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在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3.线上线下资源打通,第三产业发力
工坊企业方负责人王娜薇表示,2024年工坊新建苔藓创业馆落成后,将会招募本地农户参与创业馆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带动本地旅游产业发展。工坊将依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与周边景区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打造龙麒源自然景观示范区、苔藓创意馆等特色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此外,工坊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异宠孵化与特色昆虫养殖相结合,深度融合科技、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特色研学路线,为游客提供寓教于乐的旅游体验。通过线上直播带货与旅游引流线下销售的方式,工坊将电商资源和线下渠道相结合,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校企共建,提升工坊竞争力
文成畲乡“共富工坊”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工坊内设立博士流动站,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农业博士专家定期前往工坊驻点,为工坊提供新产品研发、异宠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工坊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文成畲乡“共富工坊”推动了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是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创新案例。文成西坑畲族镇政府立足于本地自然条件和劳动力情况,积极引入符合当地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党建引领与企业合作搭建“共富工坊”平台,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共富工坊”建设应锚定产业为先的政策导向,持续整合企业、政府、高校等多方资源,进一步促进工坊的可持续运行,逐步实现该区域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