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包容弥补乡村治理数字鸿沟

2024-06-09翁艳

村委主任 2024年6期
关键词:鸿沟居民数字化

翁艳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数字乡村战略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创新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普及和应用方面面临挑战,导致村民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加大,形成了数字鸿沟。数字鸿沟限制了村民的信息获取,阻碍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步伐。文章从数字包容的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以多元主体理论和整体治理理论为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乡村治理数字鸿沟的创新路径。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家推行数字乡村战略既响应了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并非易事,不同群体在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了“数字鸿沟”。文章从数字包容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数字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以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问题提出与文献述评

不同群体因为技术、资源、教育和经济等的差异,在学习和使用數字技术的过程中存在差距,这种现象被称为数字鸿沟。在当前乡村治理背景下,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农村居民获取信息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还阻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步伐。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然而,数字鸿沟问题使得部分乡村居民无法享受这些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信息收集、公共服务获取等方面处于劣势。弥补数字鸿沟已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数字包容旨在缩小不同群体在数字技术学习和使用方面的差距,促进社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确保每个人都能从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受益。因此,探讨数字包容在乡村数字治理中的创新运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当前学术界围绕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学者认为,虽然国家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但农村与城市之间依然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存在“数字鸿沟”,可以通过更新农村地区的数字网络设备,加大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措施,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在软件层面,乡村治理的思维模式需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但基层工作人员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且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堆砌阶段。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技术应用阶段,治理思维模式需要结合数字乡村建设的步骤,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进程。然而,由于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年人和儿童,他们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高,往往难以利用数字技术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弥合以老年群体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所内生的结构性“数字鸿沟”。尽管鲜有学者关注数字包容参与解决数据鸿沟的议题,但是部分学者在讨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困境时提到了要弥合结构性“数字鸿沟”,这要确保不同群体特别是农村留守群体能够平等地参与和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这与数字包容的理念相呼契合,即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使用数字技术,不受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或其他因素的限制。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解决数字乡村治理中数据鸿沟问题的讨论,已有研究提出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多主体参与、优化数字服务、融合文化价值观、采取分类推进策略、创新治理模式以及建立数字伦理和法律法规等综合措施,但对数字包容参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尚有不足。在诸多解决数字鸿沟的方案中,存在无法真正包容边缘群体,或难以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障碍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数字包容的视角,从分析影响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以多元主体理论和整体治理理论为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乡村治理数字鸿沟问题的创新路径。

数字鸿沟: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

1995年,美国商业部电信与信息局(NTIA)发布的题为《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对数字鸿沟现象进行了具体描述,突出了信息富裕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显著差距。此概念后来在阿尔文·托夫勒的著作《权力的转移》中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他从电子鸿沟的角度审视数字鸿沟,指出其本质是信息和电子技术发展速度不均等所产生的鸿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由信息技术接入引发的数字鸿沟问题上。然而,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渐成为加大数字鸿沟的另一关键因素。对此,Attewell在2001年提出了数字鸿沟存在两个层级的理论框架:第一级数字鸿沟关注能否有效接入计算机网络的问题,即物理接入层面的差距;而第二级数字鸿沟则着眼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不同,即使用技能层面的差距。

在此基础上,韦路等人进一步深化了数字鸿沟的理论内涵,提出了第三级数字鸿沟的概念。他们指出,这一层级的鸿沟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和知识获取的差距上。这一理论不仅扩大了数字鸿沟的研究范畴,而且更加关注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在数字信息获取上的公平性,进而促进了数字融入和社会整体的均衡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为后续的数字鸿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乡村数字治理中的数字鸿沟难题,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基础设施与知识技能鸿沟。基础设施与知识技能鸿沟是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鸿沟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的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差异,如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而且涉及居民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2018年低收入农户的互联网使用率显著低于普通农户。这不仅反映出乡村地区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平等,也暴露出他们在数字技能方面的不足。

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乡村居民在获取市场信息、参与电子商务、接受远程教育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例如,智能手机是现代通信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低收入农户如果未能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就难以充分利用该设备提供的服务,如在线支付、远程医疗服务等。这不仅限制了他们参与数字经济,也影响了他们改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事务。

此外,数字技能的不足还可能导致乡村居民在面对数字化治理时感到无力,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剧乡村居民的边缘化,使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降低,从而影响乡村的整体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其次是政策执行与居民需求鸿沟。政策的精准度不高可能导致乡村居民无法充分利用政策提供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加大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数字乡村建设可能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导致他们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面临很多困难,无法有效参与数字经济和社会活动。

这种政策的不精准不仅限制了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参与,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乡村居民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可能会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影响政策的接受度和执行效果。此外,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还可能导致乡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社会凝聚力减弱。

政策执行与居民需求之间的鸿沟不仅阻碍了乡村居民的全面发展,也对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真正满足乡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是治理系统与社会参与鸿沟。这一鸿沟主要表现为乡村治理体系在适应数字化要求方面存在滞后性,以及在促进数字包容性方面存在不足。具体来说,乡村治理系统在数字化转型中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升治理效能。这导致乡村治理在信息收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乡村治理体系在促进数字包容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老年人、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由于教育水平、经济能力、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数字鸿沟不仅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事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

数字包容:解决数字鸿沟的创新路径

在数字时代,电子包容已成为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子包容不仅关注数字技术的物理接入,更强调个体在数字社会中的全面参与和平等机会。它旨在缩小数字鸿沟,确保每个人都能从数字技术中受益。

为了有效弥合乡村与城市在基础设施与知识技能方面的鸿沟,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包括扩大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增加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确保乡村居民能够稳定接入互联网。同时,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应展开合作,降低数字服务的获取成本,通过补贴或优惠政策,使互聯网服务对乡村居民来说更加经济实惠。提供定制化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至关重要。这包括开设针对乡村居民的计算机操作课程、网络搜索技巧培训、电子商务入门课程等,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字技能。此外,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应开发易于操作的设备和应用程序,简化用户界面,提供语音识别和辅助功能,以降低他们使用数字技术的门槛。

在弥合政策执行与居民需求之间的鸿沟方面,政策制定者应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乡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更符合乡村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鼓励乡村居民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可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接受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针对治理系统与社会参与鸿沟,需要采取整体性的治理策略。这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投入,还需要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提供支持。例如,通过建立开放的治理平台,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乡村数字治理,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此外,加强乡村数字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是实现数字包容性的关键。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乡村数字治理的变革,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数字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关主体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注于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努力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避免两极分化。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是国家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入应用,致力于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从而有效激发农村内部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治理模式旨在打造可以让村民享受数字化便利和美好生活的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文章以数字包容的视角,从分析乡村数字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以多元主体理论和整体治理理论为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乡村治理数字鸿沟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包容在解决乡村数字治理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方面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数字包容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问题。有关主体需要客观审慎地看待数字化问题,更好地发挥数字乡村治理的积极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鸿沟居民数字化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石器时代的居民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鸿沟为界
数字化制胜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